格伦瓦德之战

✍ dations ◷ 2025-10-06 14:17:10 #1410年,1410年代战役,15世纪欧洲战役,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战役,乌克兰战役,金帐汗国战役

雅盖沃(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该同盟的最高统帅

”,后来波兰的编年史作者将格伦瓦德解释为一致的绿林之意,而在立陶宛,这个地方被译为。德意志人将他们的军队部署在坦能堡,并根据此地命名这场战争。

于是,在500年间,这场战争在不同民族间有不同称呼:

在其他与这场战争有密切关系的国家中,这场战争分别被称为:

在13世纪,条顿骑士团接受教皇的旨意与马佐夫舍的康拉德的请求,来到海乌姆瑙附近地区协助十字军与异教徒普鲁士人战斗。条顿骑士团通过神圣罗马帝国金玺诏书和教皇敕令获得了普鲁士,给他们无限的权力,建立新的基督化国家普鲁士王国于异教地区普鲁士地区(Terra Prussiae)。他们获得更北方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即现在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条顿骑士团土地的进一步扩大。

在1385年克列瓦联盟将波兰和立陶宛的王权合二为一,随后大公雅盖沃和当时的女王雅德维加的婚姻令权力平衡;两个国家更意识到只有联合行动才能停下条顿骑士团扩张的脚步。雅盖沃承认基督教,并以瓦迪斯瓦夫·雅盖沃的名义成为波兰国王。立陶宛昄依基督教动摇了条顿骑士团所谓针对异教徒发动十字军入侵的借口。这也体现出条顿骑士团国失去了它征服这块土地的理由。

在1409年,萨莫吉希亚发生暴乱。立陶宛支持这起暴乱,因此条顿骑士团威胁入侵立陶宛。波兰宣布支持立陶宛,并威胁以入侵普鲁士作为回报。当普鲁士部队撤离了萨莫吉希亚(Samogitia),1409年8月14日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希·冯·容金根向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宣战。条顿骑士团的军队开始入侵大波兰和库亚维亚,但是波兰人击退了进攻并夺回比得哥什(又译为布罗姆堡),双方没有充分的准备,随后签署效期至1410年6月24日的停战协议。双方都利用这个时间准备下一次的决战。

条顿骑士团的军队知道波兰立陶宛联军的形成,并预料到了他们会遭到但泽的波兰军队和进军萨莫吉希亚的立陶宛军队的双面夹击。为了消除这次威胁,乌尔里希·冯·均林根将他的部分军队集中于施威茨(谢维尔兹),离开他在东部城堡拉格尼特(涅曼),洛辰(基泽茨克)附近的来因(瑞恩)和梅梅尔(克莱佩达)的大批人马。波兰人和立陶宛人继续通过组织几次深入敌人领土的突袭掩盖他们的意图。乌尔里希·冯·均林根要求将停火期限延至7月4日,以让来自西欧的雇佣兵抵达战场。波兰立陶宛联军也有足够的时间积攒力量。

在1410年6月30日,大波兰与小波兰的军队在维斯瓦河的浮桥上会合,并与马佐夫舍和立陶宛大公国的军队见面。雅盖沃的波兰军队和由他表兄弟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大帝(在雅盖沃与波兰女王结婚时将他在立陶宛的权力让位于维陶塔斯)领导的立陶宛军队在1410年7月2日合二为一。一周后他们在条顿骑士团领土上会合,向敌军总部马尔堡城堡进发。

乌尔里希·冯·均林根将他的军队撤出施维茨并在泽文兹(泽文查)河上组织防御线。围桩加强河渡的防御力,而且城堡附近增加防守。在与司令部见面后,雅盖沃决定从东方侧翼包围敌军,并在他向普鲁士的攻击途中他继续穿越叟道(交多沃)和内登堡,向马尔堡进军。城镇被严重损坏,而且基根堡被掠夺一空,夷为平地,制造大量的难民。在7月13日两座城堡被占领,通往马尔堡的道路打开。

坐标:53°29′00″N 20°05′40″E / 53.48333°N 20.09444°E / 53.48333; 20.09444

相关

  • 硫酸DHEA硫酸脱氢表雄酮,(英语: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缩写DHEAS 或 DHEA-S,是一种内源性雄烷衍生甾体物质,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它是脱氢表雄酮(DHEA)的3β-硫酸酯和代谢产物,并
  • 兰科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多样、最广布的科之一。花朵艳丽的热带兰花通常叫做洋兰,亦叫胡姬花。洋兰并不一定是外来种,大中华地区亦有丰富的野生洋兰资
  • 笄礼,是中国、朝鲜传统的女性成年礼。笄礼作为女性的成人礼,像男性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仪式,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体和冠礼相同。“笄”(拼音:jī ,注音符号:ㄐㄧ),《说文解字
  • 全国性报纸这是一份英国报刊列表。英国报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严肃报章:由于版面较大,被称为大报,比如《每日电讯报》,这些报章有时被统称为“优质报章 ”;另一类报章严肃性较低,他们更多地报
  • 权威权威(英语:Authority),可以最简单地定义为“正当的权力”。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人类社会中某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性力量,要求人们无条件的遵从。
  •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美国作家、废奴主义者,最著名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
  • 陈秋霖陈秋霖(1911年-1992年),台湾琴师、作词人、作曲家、乐器工艺家、唱片制作人、电影制片人、编导,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厅士林支厅社仔区,善演奏大管弦和壳子弦、唢呐(台语“吹”)等乐器。
  • 克鲁舍沃克鲁舍沃(英语:Kruševo,马其顿语:Крушево)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的一座城市。是马其顿最高的城市。克鲁舍沃是一个多山的小镇,海拔1350米(4430英尺),是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最高的城
  • 中间正片中间正片(Interpositive),英文简称IP,亦称原版正片,是印自于经剪接的原摄影底片(简称OCN)的橙色基底电影底片,以正像记录。底片的橙色基底提供了特别的色彩特性,以提供更准确的色彩重
  • 石卷市石卷市(日语:石巻市/いしのまきし  */?)是位于宫城县东部的一市。为宫城县内人口第二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