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诱导抗性

✍ dations ◷ 2025-07-20 01:23:04 #植物学

植物的诱导抗性是植物防御植食者的基本策略之一,它使得植物只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部位产生必要数量的防御物质,从而节省能量。抗性的诱导在反应、效果、信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关于植物诱导抗性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存在不少假说。植物的诱导抗性可以为农业上病虫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植物生长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中,除了享受上帝的恩赐还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伤害,比如昆虫或者其它植食者的取食,或者是风雨的机械损伤,植物受到伤害以后,其抗性会得到加强。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组成不但受到无机环境的影响,还广泛的取决于受到的取食伤害或者机械损伤。植物既有所谓的“常规抗性系统”,还有“诱导抗性系统”。

植物的诱导抗性与其产生的次生物质密切相关,这些次生物质大都是可诱导的,包括碳氢化合物、各种蛋白酶抑制剂以及与抗性相关的植物激素等等。

总在植物体存在,可随进化或者植物的生长期改变,与伤害无关。

受到伤害的植物所发生的变化。可分为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能即时增加受伤害植物的适合度的诱导反应。

植物对于物理或化学的外部刺激所产生的增强其抵御能力的反应。对于植食者而言,那些能降低植食者存活率、生殖率或偏好性的植物诱导反应。

外部刺激因素。

植物产生的诱导反应在短期内消失的现象。这被认为是植物为节省能量所采取的策略,但是防御效果不是很明显。

与前者相对,具有防御效果明显的优点,但是需要长期消耗植物的能量。

人们对于植物诱导抗性的理性的关注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是早在十九世纪达尔文就观察到了植物表形的可塑性,他在给塞姆波尔的信中提到“我推测,是否一个对重复出现的和巨大变化的环境条件适应的种类不再对环境的变动敏感”。

阎凤鸣。《化学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相关

  • 温标温度标准,简称温标,是以量化数值,配以温度单位来表示温度的方法。它也是温度计进行刻度的根据。只要以物理方法使两个不同的温度在环境中产生,并测量再予以不同数值。即为温标。
  • 科技日报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由国务院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婆移民协定《中婆移民协定》是一份由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招募华工条约。条约于1913年(民国2年)9月20日在北京签订。英属北婆罗洲政府(今马来西亚沙巴州)欲开发北婆罗洲,于是先后在
  • 卡奔塔利亚湾卡奔塔利亚湾(英语:Gulf of Carpentaria)是澳大利亚北部的一个海湾,三面环陆,北面是阿拉弗拉海(一个在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之间的水体)。从地质学角度来说,卡奔塔利亚湾相当年轻,在上
  • 侯学煜侯学煜(1912年4月2日-1991年4月16日),安徽和县历阳镇人,中国生态学家。193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随后回到家乡,任和县初级中学中学教员。不久,任地质调查所土壤
  • 西班牙裔或拉丁裔西班牙裔美国人,或称拉丁裔美国人(Hispanic Americans or Latino Americans;又称拉美裔、拉丁美洲人、拉丁人)指从拉丁美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及族群,不少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以英语
  • 温菲尔德·斯科特1812年战争塞米诺尔战争 黑鹰战争 美墨战争温菲尔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1786年6月13日-1866年5月29日),美国陆军中将,辉格党人,曾任美国陆军总司令(1841年-1861年)。斯科特从军
  • 哈特穆特·米歇尔哈特穆特·米歇尔(德语:Hartmut Michel,1948年7月18日-),德国生物化学家,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于1948年7月出生在德国路德维希堡。他的家庭背景是农民和工人。
  • 叶五美家族叶五美家族,又称新屋叶家,是一支台湾闽南人叶姓家族,发源于桃园市新屋区。由于先后迁居过客家庄和闽南庄,为了生活需要,许多子孙都会说客家话和闽南话,称祭祖为“敬阿公婆”(客家话
  • 剑桥大学悉尼·萨塞克斯学院坐标:52°12′26″N 0°7′13″E / 52.20722°N 0.12028°E / 52.20722; 0.12028剑桥大学悉尼·萨塞克斯学院(英语:Sidney Sussex College, Cambridge) 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