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咪唑
✍ dations ◷ 2025-10-08 03:32:22 #咪唑
咪唑(英语:Imidazole),即1,3-二氮唑,是一个五元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3H4N2。它也是一个生物碱。白色或浅黄色固体结晶,可溶于水、氯仿、醇、醚,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氢原子在两个氮原子之间移动,因此存在两个互变异构体。咪唑环结构在生物分子中广泛存在,例如组氨酸和对应的荷尔蒙组胺。很多药物也包含有咪唑环,例如硝基咪唑和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早在1840年代,多种咪唑的衍生物就已经被发现。1858年,Heinrich Debus首次合成了咪唑。他合成咪唑的方法是用乙二醛和甲醛在氨中进行反应,所以此法又称狄博斯法。 这一合成方法虽然效率很低,但目前仍用于合成C取代的咪唑,也是目前工业上合成咪唑的常用方法之一。在一个微波改性反应中1,2-二苯基乙二酮、苯甲醛和氨在冰醋酸中生成2,4,5-三苯基咪唑(又称洛粉碱)。咪唑为平面五元环状化合物,易溶于水(以无限比例)和其它极性溶剂。咪唑的两个氮原子间存在永久偶极,极性很强,偶极矩为3.61D,并且分子间存在氢键缔合,导致了咪唑具有反常高的沸点(256℃)。分子中存在一个6电子共轭大π键,故具有典型的芳香性。与氢以σ键相连的氮原子提供一对电子,环内其余四个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成键。1N上有氢的咪唑环中,氢原子可以在两个氮原子间迁移,存在两个互变异构体,C-4和C-5是等同的。这两个互变异构体无法分离,当有取代基时,常以“4(5)-取代咪唑”(如4(5)-甲基咪唑)来命名。咪唑具有两性,即同时表现出酸性与碱性。作为一种酸,咪唑的pKa是14.5,它的酸性比羧酸、酚类与酰亚胺弱,但稍微比醇强。可离解质子在N-1上。作为碱,咪唑的共轭酸的pKa(上文提到的为pKBH+以避免混淆)大约是7,使咪唑碱性比吡啶强约六十倍以上,可以和无机酸生成稳定且易溶于水的盐。体现碱性的原子为N-3。咪唑的一些共振结构如下所示:咪唑比其他1,3-二唑更容易发生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并且反应主要在C-4和C-5上进行。这是因为亲电试剂进攻C-2时,有特别不稳定的极限式,生成的中间体将正电荷分布在氮原子上。例如,咪唑与发烟硝酸/浓硫酸作用,可以很快生成产率很高的4(5)-硝基咪唑;而4,5-二甲基咪唑在剧烈条件下硝化,仍然不能发生反应。咪唑N-3上的电子云密度较大,所以烷基化反应一般都先在这个氮原子上发生。一烷基化的产物通过互变异构,又可以产生一个类似于吡啶中的氮原子,因此可以进一步反应,生成二烷基化的产物咪唑
相关
- 生物薄膜生物薄膜(英语:biofilm),也称作“生物膜”或“菌膜”,是一些微生物细胞由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物基质(英语: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主要为多糖)所包围而形成,且附着在浸有液
- 狂犬病毒狂犬病(拉皮斯病,俗称疯狗症,字根来自拉丁语:rabies,意为“疯狂”)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于恒温动物身上造成严重脑炎。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神经症状出现后
- 太阳光太阳光,广义的定义是来自太阳所有频谱的电磁辐射。在地球,阳光显而易见是当太阳在地平线之上,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则称为日光。当太阳辐射没有被云遮蔽
- 肌苷肌苷(Inosine),也称为次黄苷、次黄嘌呤核苷等。是由次黄嘌呤于核糖结合而成的核苷类化合物。在嘌呤的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中,肌苷酸(IMP)可以作为合成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
- 多尿症多尿症(英文:Polyuria)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排出的尿量比普通人高。如果饮水量为2000毫升,正常人的尿量介于800毫升-2000毫升。如果所排出的尿量在一天内高于2500毫升,便是多尿症。
- 根霉根霉属(学名:Rhizopus)真菌主要外观特征为具有假根(rhizoid)及匍匐菌丝(stolon)。孢子囊柄(sporangiophore)以单支或数支成束的方式自匍匐菌丝长出,孢子囊柄基部往往与假根基部相对。
- 生活史生物学上,生物生命周期指得是一个生物体在生命开始到结束周而复始所历经的一系列变化过程。“这个概念与生命史,发育生物学和个体发生学密切相关,但在强调再生方面有所差异。”
-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受当时的西方医学影响而传入中国的术语,用以表示人体神经实际上的机械性衰弱。其英语“Neurasthenia”在早至1829年就有使用,且它不是后来的神经病学
- 间质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又称为膀胱疼痛综合症(Bladder pain syndrome, BP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膀胱疾病,症状是频尿(通常每10分钟一次)、尿急、骨盆或是膀胱感到极大
- 腓骨腓骨(拉丁语:Fibula)是人和脊椎动物(四足类)小腿上的两块长骨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较细;某些动物(如蛙和蟾蜍等)腓骨与其内侧的胫骨融合成胫腓骨。腓骨比胫骨细;腓骨上端称作腓骨小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