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

✍ dations ◷ 2025-07-07 20:37:39 #律藏

律藏(巴利语:Vinaya-piṭaka,梵语:vinayapiṭaka),又称毘奈耶藏,佛教术语,为三藏之一,是毗奈耶的集合,内容是有关佛教戒律的规定与讨论。《律藏》被认为是僧伽的依怙。《律藏》讲述制定戒律的原因及意义,亦记载了从佛教创建之初逐渐发展的历史,佛陀的一生及教化情况。它间接地提供了古印度历史、风俗习惯、古老艺术及科学等资料。

佛灭三个月后的一个雨安居期,由摩羯陀国主阿阇世王赞助,大迦叶尊者主持,阿难尊者诵经藏,优婆离尊者诵出律藏。在佛灭二百年左右,阿育王派摩哂陀尊者及僧团前往锡兰弘法,带了三藏前往。在锡兰的第四次结集,律藏被刻入贝叶上。

戒律是依据佛陀为榜样而制定的,以便僧人能彷效佛陀的榜样。僧侣信守戒条,可使心灵净化,易于觉悟。佛陀提出戒律,不但为了促进僧人的善行,也为了使僧侣得到其他宗派人士尊敬。僧侣坚守戒律,可使僧侣和俗人建立更好关系,并促进僧伽内部的和谐、纯洁和统一。

现今佛教的三大传承中,以南传佛教的律藏最为古老、系统,也最接近佛陀时代的戒律原貌。南传佛教起源于分别说部,保留了上座部的戒律传统。现今锡兰、缅甸、泰国及东西方传承南传佛教的僧团都通用巴利律藏。

汉传佛教的律藏最为广大。汉传佛教收集了印度部派的不同毗奈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律藏。传统上,汉传佛教以法藏部的《四分律》、化地部的《五分律》与大众部的《僧祇律》三者为主流,而其中又以《四分律》最为人所接受,律宗就是以研习《四分律》为主。除了印度传来的戒律之外,禅宗寺院也制定了自己的戒律,如百丈清规。受到大乘佛教影响,菩萨戒在中国也广受欢迎。

藏传佛教的形成较晚,因此直接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精华。藏传佛教以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戒律为主,选择性的吸收其他宗派的戒律,形成自己的律藏。在显教戒律之外,因为密宗盛行,藏传佛教也很注重三昧戒。

南传佛教《巴利文大藏经》的《律藏》依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经分别(Sutta-vibhaṅga)、篇章(Khandhaka)和附随(Parivāra)。《律藏》通常分为五大册: 《波罗夷》(parajikapali)、《波逸提》(pacittiyapali)、《大品》(mahavaggapali)、《小品》(cullavaggapali)、《附篇》(parivarapali)。

佛教制度中半月诵戒主要进行羯磨和诵出戒文。羯磨(巴利语:kamma)相同于业, 即是做“如有犯戒者必须先行发露忏悔”等事情。比丘羯磨时,在诵戒律条文时,无须清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居士等可在场旁听,只是在要忏悔时,则其他人等需离开。

上座部的巴利律藏的《经分别》的“经”(巴利语:Sutta)是指《比丘波罗提木叉》(Bhikkhupātimokkha)和《比丘尼波罗提木叉》(Bhikkhunī-pātimokkha)两部戒经(又作本母)。“经分别”即依制戒因缘、文句分别、犯例举要、犯与不犯等,逐条解释比丘的227条学处和比丘尼的311条学处。“经分别”侧重在“止持”(vāritta),即为佛世尊所禁止、不能做的行为,比如比丘不能行淫、不能杀生、不能接受金银钱、不能非时食等等。比丘尼另加多四条:不能有情欲磨擦、不能覆藏过错、不能随举三谏仍不舍、不能连做八件事。

二不定(aniyata),只有比丘戒,此二条不通比丘尼戒。

法藏部的四分律, 共有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昙无德)于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为四分律。初分二十卷,二分十五卷,三分十四卷,四分十一卷。比丘的四条驱摈及比丘尼的八条驱摈戒与巴利律藏相等。比丘僧残有十三条, 比丘尼十七条。比丘有二不定, 不通比丘尼戒。比丘与比丘尼皆是三十条尼萨耆波逸提法。比丘有九十条波逸提法, 比丘尼有一七八条。

上座部巴利律藏的《篇章》侧重在“作持”(caritta),即佛世尊制定应当做的行为。比如应当如何让人出家、达上,僧团应当如何进行诵戒,袈裟应当如何缝制,住所应当如何建造等等。

《篇章》分为《大品》和《小品》两册。大品共有十犍度, 小品有十二犍度。

上座部巴利律的《附随》独立为一册。《附随》相当于律藏的附录,依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对“经分别”和“篇章”进行分析、说明。从律文的体裁以及第一分中所列出的历代传承名单来看,此“附随”部分应该是在兰卡岛最后编写成的。

南传佛教《巴利文大藏经·律藏》中记载佛陀说:

诸比丘,缘于十义,我为比丘们制定学处:

比丘戒:

为十种利益,比丘们,为比丘制定学处。

比丘尼戒:

为十种利益,比丘们,我为比丘尼制定学处。

南传佛教《巴利文大藏经》未有任何禁止居士读律的记载,南传上座部佛教赞同居士阅读全部律藏。南传上座部僧团亦鼓励在家居士学习和了解比丘学处, 部分寺院更制定僧俗互动需要的手册, 让居士了解比丘戒律, 以便更适当地护持出家众。居士亦可问出家众有关出家戒的问题, 南传出家众亦会解答。

《巴利文大藏经·增支部·第3.13.129经》:

诸比丘,这三种东西是亳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三者为何?一为明月、二为炎阳、三为如来经、律也。

《巴利文大藏经·长部·沙门果经》(Samannaphala Sutta)

佛陀向在家人阿阇世(Ajātasattu)详细解说了“比丘如何具足戒行”的“小分戒、中分戒、大分戒”。

《巴利文大藏经·律藏·九十二波逸提法(pācittiya)·第一·妄语品》

〔九〕任何比丘,将某比丘之粗罪,向未受比丘戒者说的,除非得到该比丘同意外,波逸提罪。粗罪者:四波罗夷及十三僧伽婆尸沙。

汉传佛教律有:

大乘的《梵网经》等。

佛教制度中半月诵戒主要进行羯磨和诵出戒文。

羯磨(梵语:karma)就是做“如有犯戒者必须先行发露忏悔”等事情。比丘羯磨时必须先清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居士等不得在场。汉传佛教有“白衣不得闻律”、“不为未受具足戒者说”的说法。

相关

  • MillipedeMillipede是一种数据存储于聚合体层上的纳米量级“坑”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这种存储器的读写由基于微机电系统的探针完成。这种存储技术允许每平方英寸上高于1TB的数据存储
  • 东宁之变“东宁之变”,又称“东宁政变”,是明永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湾明郑东宁国延平郡王郑经逝世后,于“东都明京”承天府(今台南地区)所发生的政变。身为外戚又兼任侍卫镇的
  • 地堑地堑(英语:graben)在地质学上是一沉陷的地块、两旁有平行断层接壤。地壳产生断裂变位时,地层沿着断层线断裂后,相对向下陷落的部分,成为地堑。
  • 忠清道忠清道(韩语:충청도)是昔日朝鲜八道之一,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道府位于公州(공주)。1356年设道。道名由忠州 (충주)和清州 (청주)合成。1895年,朝鲜行二十三府制。本道被分为三府,即东部的
  • 台湾棒球维基馆台湾棒球维基馆是一个线上开放的台湾棒球历史教育馆,旨在记录台湾棒球史中值得记录的人物、事件、时代、地点、文物等。该站为一非营利性质的研究网站,以Wiki开放协作方式供大
  • 地球帝国《地球帝国》(英语:Empire Earth,港台译作“世纪争霸”,中国大陆官方译为“地球时代”)是由Stainless Steel Studios开发,并在2001年11月23日发布的即时战略游戏。是地球帝国系列
  • 杀螺剂杀螺剂(Molluscicides;/məˈlʌskᵻˌsaɪd, -ˈlʌsᵻ-/),亦作灭螺剂、杀软体动物剂,是一种农药类的杀生物剂,在欧洲共同体的分类属于第3组:“害虫控制”的产品类型16:“杀螺剂”
  • 梁大均梁大均(1914年-1999年6月26日),曾用名梁光富、梁幼青、梁志城男,宁夏青铜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甘肃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人民政府顾问,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 武廷榟武廷榟(越南语:Vũ Đình Tử/.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
  • 大分朝日放送大分朝日放送株式会社(日语:おおいたあさひほうそう,英语:Television Oita System Co., Ltd.)是日本的一家以大分县为放送地域的电视台。简称为OAB。英文名称Oita Asahi Broad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