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 dations ◷ 2025-07-05 14:57:07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荷兰语:Christus in de storm op het meer van Galilea),是十七世纪著名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描绘了《马可福音》第四章中,耶稣与门徒在加利利海的风暴中航行时,耶稣将平息风暴的海难情景,同时也是伦勃朗唯一以航海为题材的作品。

原画曾由美国波士顿的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收藏,但在1990年3月18日的盗窃事件(英语:Isabella_Stewart_Gardner_Museum_theft)中失踪,至今未被寻回。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的创作时间可追溯到1630年代初期,主题的特写处理和整体构图可以追溯到弗兰德地区的印刷师阿德里安·科拉尔特(英语:Adriaen Collaert)与艺术家马尔顿·德·沃斯(英语:Maerten_de_Vost)在设计后所印刷的版画《加利利海上风暴》。并在1583年由萨德勒家族(英语:Sadeler_family)于安特卫普出版的《生命、热情和救世主耶稣》(荷兰语:Vita, passio et Resvrrectio Iesv Christ)中刊出。

而在伦勃朗的版本中,这幅画被加大了戏剧性效果,并以直式构图以显示在暴风雨疯狂挣扎的大浪中陷入危机的帆船,其中巨大的波浪则撕裂了船帆,在14位人物的特写中,可分为两派情绪,左侧呈现多名与风暴搏斗的弟子;右边则是一群围绕着耶稣、面露忧愁的的门徒们,其中可见其中一名门徒正在呕吐。另一位直视观赏者的门徒普遍认为是伦勃朗的自画像,只有位于右侧的耶稣仍保持着冷静、沉稳的情绪,并在弟子们绝望的求救声中苏醒。

1990年3月18日,两名未知身份的男子伪装成警察来到了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先是捆绑警卫,再则偷走了13件作品,其中包括《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同时遭到偷窃的作品则为伦勃朗的另一幅作品《黑衣绅士(英语:A_Lady_and_Gentleman_in_Black)》,扬·弗美尔的《音乐会》、戈弗特·弗林克(英语:Govert_Flinck)的《与方尖碑的风景(英语:Landscape_with_Obelisk)》等多幅作品,在作案手法上,凶手则是使用刀片将画布从画框上剪下后带走。

这起事件被认为是美国最大的未解博物馆抢劫案之一,至今这些画作依然没被寻回,而原先挂上此作品的画框仍然悬挂在博物馆,以向这些失踪的作品致敬。

相关

  • mAChR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器是一大类固定在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器,其对蕈毒碱比对烟碱(尼古丁)更为敏感。反过来对烟碱比较敏感的则称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器。蕈毒碱与烟碱两者皆为生
  • 模特儿模特儿是法语“modèle”的音译,近年来网络上也音译英语“model”为麻豆或简称MD;有时为了书写的简洁和美观,也写作模特。模特儿主要是指担任展示艺术、时尚产品、广告等媒体的
  • 韩斌 (科学家)韩斌(1963年4月-),安徽阜阳人,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1988年7月于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分子遗传学研究室获硕士学位,1992年10月于英
  • 约翰·安德烈亚斯·塞格纳约翰·塞格纳(匈牙利语:János András Segner;德语:Johann Andreas von Segner;斯洛伐克语:;拉丁语:Iohannes Andreas de Segner;1704年10月9日-1777年10月5日),是一位匈牙利科学家。出
  • 戴仁行戴仁行(?-?),山东济宁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进士。雍正十二年(1734年),接替万绍炳。担任江苏荆溪县知县。
  • 萨碧娜·阿塞玛萨碧娜·阿塞玛(法语:Sabine Azéma;1949年9月20日-)是法国女演员,她因演出《乡村星期天(法语:Un dimanche à la campagne)》(1984)和《几度春风几度霜(法语:Mélo)》(1986)获得两届凯萨奖
  • 姬百合学徒队姬百合学徒队(日语:ひめゆり学徒隊)为,1944年12月于日本冲绳县以照顾日本军为主要目的、受到看护训练组织而成的女子学徒队之中,由冲绳师范学校女子部和冲绳县立第一高等女学校的
  • 北岳 (日本)北岳是位于日本赤石山脉,山梨县南阿尔卑斯市的山峰。海拔为3,193米。日本的第二高峰。是日本仅次于富士山的第二高山。也是日本百名山、山梨百名山和白峰三山之一。其过去测
  • 1736年
  • 邝正文邝正文(1907年9月-1997年8月),广东台山人,土木结构专业三级教授,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邝正文出身于台山的华侨家庭,就读于菲律宾天主教圣多默大学。毕业后在岭南大学土木系任教。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获评定为三级教授。在校期间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主讲相关课程。曾主持修建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此后与罗明燏教授一起设计了广东顺德人民礼堂,开创了大跨度(55x25 m)钢筋混凝土薄壳拱顶设计,并应用在了广州军区体育馆(33x32m)等3栋薄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