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副热带高气压
✍ dations ◷ 2025-07-19 04:30:06 #副热带高气压
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亚热带高压(英语:Subtropical high,又称亚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其脊线称为副热带高压脊,气象学名词,是指活跃于亚热带地区的高压脊,分布于南北纬30°左右,是一股经常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温暖气团。它的位置以及内里气流的流向可以影响到热带气旋的生成和走向。亚热带高压所控制的地区往往会有干燥、少雨的炎热天气,是各地夏季高温热浪的其中一个主要导因。 2013年夏季,中国的上海、武汉等城市和南方地区(除了华南)普遍出现了罕见、持久的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这是因为中国大陆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受到了西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的控制。亚热带高压所笼罩的地带称为“副亚热带无风带”、“回归线无风带”、“马纬度无风带”(英语:Horse latitudes)。为动力成因,赤道上空的上升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北纬30度左右偏转成西风,形成下沉气流,是为动力高压。每逢南北太平洋的夏季,即北半球的5月至8月,南半球的12月至2月。初时副热带高压一般会呈东西走向,其后会转为南北走向。副热带高压在秋季转弱后,其温暖气流令原先被高压区覆盖的水域水温增加,使海面气压下降而容易产生热带气旋。特别在北半球的9月和10月,热带气旋会在高水温的太平洋产生。使到秋季会是热带气旋最常发生的季节,也解释为什么夏季热带气旋的生成数量反而不及秋季。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气候一般是高温,且层结稳定,对流很不旺盛,所以降水较少。副热带高压的西部层结比较不稳定,东部相对稳定。所以副热带高压西部降水稍多,东部降水就比较少。其影响的气候类型有:
相关
- 多粘菌素多粘菌素engpolymyxin是一类多肽类抗生素,由多粘芽孢杆菌产生。由于静脉给药可致严重肾毒性(英语:Nephrotoxicity)现已少用。但现在对其肾毒性有新的认识。主要包括:多粘菌素B(po
- 感觉感觉(英语:Feeling)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性(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应。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如光线引起视觉,声波引起听觉;刺激在感官内引起的
- 金属疲劳疲劳一词在材料科学领域, 意指物件因持续受到动态变化的应力而造成结构劣化。引起疲劳的动态变化应力通常远小于静态的极限拉伸应力或极限屈变应力。疲劳是渐进且局部的结构
- 庆应义塾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日语:慶應義塾大学/けいおうぎじゅくだいがく Keiō Gijuku daigaku;英语译名:Keio University),简称庆应(けいおう)或庆大(けいだい),乃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所创建的
-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或称甲状旁腺(英语:parathyroid gland)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内分泌腺,主要调节体内的钙和磷代谢。人类和一些真兽类的甲状旁腺与甲状腺有一定解剖学位置关系,在其他动物的甲
- 铁圈铁圈又称铁环在实验室中用于安装在铁架台上来支撑烧瓶或烧杯等仪器。有的铁圈包括了一个夹子,用以连接铁架台,若铁圈自身不含夹子,则需要使用十字夹作为连接工具。
- 肠-脑轴线肠-脑轴线(gut-brain axis)是大脑和肠消化道两个器官间的沟通桥梁,而其中肠道中的菌群也对此路径贡献匪浅,三者相互影响并调控全身各种生理作用,从脑部早期发育到晚期老年的神经
- 席格蒙迪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德语:Richard Adolf Zsigmondy,1865年4月1日-1929年9月24日),奥地利、德国籍的匈牙利裔化学家,192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26年颁发),主要研究领域为胶体
- RORRAR相关孤儿受体(英语:RAR-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s)是核受体的一个家族,是细胞内转录因子的一员。有三个ROR家族成员:ROR-α、-β和-γ分别由基因RORA、RORB、RORC编码。ROR
- 北尼科西亚北尼科西亚(土耳其语:Kuzey Lefkoşa;希腊语:Βόρεια Λευκωσία)是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在行政上由尼科西亚土耳其市管辖的北尼科西亚,实际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