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入侵者”攻击机

✍ dations ◷ 2025-07-02 01:19:17 #A-26“入侵者”攻击机

道格拉斯A-26“入侵者”攻击机(1948-1965年间又称B-26)是一架美国双引擎轻型轰炸机以及对地攻击机。A-26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在二战期间制造,同时也参与了冷战时期的军事冲突。直到1969年,美国空军还有少数A-26在东南亚服役。该攻击机速度较快,能够搭载多枚大型航弹,也可以搭载多管机枪以增强对地攻击性能。

A-26攻击机在1948年更名为B-26,这导致很容易将其与1940年首飞的B-26轰炸机相混淆。虽然两者都使用的是普惠R-2800双黄蜂引擎,但其设计大不相同。

设计A-26攻击机旨在取代A-20攻击机。后者是盟军在二战期间最为著名和广泛使用的攻击机。

A-26由埃德·海涅曼(英语:Ed Heinemann)、罗伯特·多诺万和泰德·R·史密斯(英语:Ted R. Smith)设计。A-26的创新之处,NACA 65-215层流翼型机翼(NACA 65-215 laminar-flow airfoil wing),则是由空气动力学家阿波罗·史密斯(英语:Apollo M. O. Smith)设计的。

道格拉斯XA-26原型机(AAC Ser. No. 41-19)于1942年6月10日在埃尔塞贡多首飞,试飞员是本·霍华德(英语:Ben Howard (aviator))。试飞结果显示,飞机拥有优秀的操纵性能,但是引擎散热出现了问题。同时,飞机降落时多次折断了前起落架,后来对其进行了加固。

A-26的早期版本有两种不同配置:

在生产了大约1570架A-26之后,飞机两边机翼上各增加了三挺机枪。A-26C也可以在几小时内改装上A-26B的机鼻配置,以应对不同类型的任务。

在A-26B中,坐在飞行员旁边的机组乘员是导航员,同时负责为机鼻机枪重装弹药。在A-26C中,这名机组人员也是导航员,但同时负责投弹,并在任务过程中管理弹药使用。导航员后面有一只折叠座椅,在大部分任务中,后炮手舱的第三名机组人员负责远程操控背侧和腹侧炮塔。这名机组人员只有在弹舱是空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弹舱进出驾驶舱。炮手通过双端潜望镜瞄准器操控背侧和腹侧炮塔。炮手坐在一个朝后的座位上,使用面前的一对手柄来控制机枪。A-26上的武器传动系统十分复杂,不但延长了生产用时,还加大了在战场环境下的维修难度。

1943年9月10日,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向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提供了A-26B的生产线。在1944年6月23日对马诺夸里附近的日占岛屿的攻击中,位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美国第五航空队采用了该新型轰炸机。第3轰炸机大队第13中队代号“死神”的飞行员们在对四架新列装的A-26进行评估时,他们发现驾驶舱的向下视野受到了发动机的遮挡,严重影响了对地攻击的视野。美国太平洋空军的乔治·肯尼(英语:George Kenney)将军说道:“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希望A-26掉什么链子。”

在等待道格拉斯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第3轰炸机大队要求其提供额外的A-20“浩劫”攻击机。

道格拉斯公司需要更多的战例评估,所以在1944年9月,它们将数架A-26海运至了欧洲,并将其列编至美国第九航空队(英语:Ninth Air Force)。1944年9月6日起,这18架A-26进行了测试飞行,这个过程中没有损失任何一架飞机。最终,美国第九航空队(英语:Ninth Air Force)对这架飞机感到满意,并逐步将A-20和B-26替换为A-26。

第416空军远征联队(英语:416th Air Expeditionary Wing)最先接收了A-26。截至1945年,它们一共完成了11567次任务,投下18054吨航弹,在损失了67架飞机的情况下确认击毁了7架敌机。

位于意大利的美国第十二航空队也接收到了A-26。它们被用来轰炸德军的运输道路,以及支援坦克和步兵作战。

美国空军第三轰炸机联队(英语:3rd Wing)的B-26“入侵者”是最先投入朝鲜战场的飞机之一。在正式宣战前,它们就从日本的基地起飞,前去轰炸平壤附近的机场。

1950年8月10日,美国空军预备役司令部第 452 空中机动联队被派遣前往朝鲜。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该部队被迫将基地转移至美保飞行场。1951年初,该部队被派遣至东釜山(K-9)空军基地(英语:Pusan East (K-9) Air Base),继续进行它们的日间飞行任务和夜间轰炸任务。由于在朝鲜战争中表现良好,该联队被授予了两枚单位表彰和韩国总统单位表彰。

B-26一共击毁了38500辆载具,406辆机车,3700辆货车车厢和7架停放于地面的敌军飞机。

除了用于夜间拦截任务的标准攻击型B-26外,第67战术侦察联队的改进型WB-26和RB-26还负责执行关键的天气观测和侦察任务。

1960年12月,数架B-26被部署至泰国的泰国皇家空军塔赫利空军基地(英语:Takhli Royal Thai Air Force Base)。这些无标识飞机隶属于美国中情局。这些飞机被用来协助老挝皇家政府对抗巴特寮。接着,这些飞机参与了越南战争中的农场大门行动(Project Farm Gate)。 在接收B-26K/A-26A之前,唯一在老挝部署的B-26飞机是在1962年5月至7月间部署的两架经过改装用于夜间侦察的RB-26C。这些飞机在任务结束时被归还。

老挝皇家政府的这些B-26与美国空军一同参与了越南战争的早期行动。尽管在农场大门行动中使用的是B-26B、B-26C和RB-26C,但这些飞机中的许多都被更名为RB-26C(B-26C的无武装型号),而它们都有作战能力。 1963年期间,两架RB-26C被送往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进行改装,但没有配备夜间作战系统。 在农场大门行动中,B-26与当时的另一种的主要攻击机T-28“木马”(英语:North American T-28 Trojan)并肩作战,之后这两种机型都被A-1“天袭者”攻击机取代。1964年2月,B-26发生了两起与翼梁金属疲劳有关的事故,其中一起发生在1963年8月的东南亚战场中,另一起发生在1964年2月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的一次飞行表演中。这两起事故直接导致了B-26的退役。

1961年4月15日,古巴流亡政府的8架B-26战机袭击了古巴的三个机场,目标是摧毁地面上古巴革命政府空军的战斗机。1961年4月17日,革命政府空军的B-26参与了猪湾入侵。战争于4月19日结束,革命政府空军一共损失了9架B-26;10名古巴流亡政府人员和4名美国机组人员阵亡。革命政府空军的一架B-26C被中央情报局“指挥舰”的友军火力击落,造成四名古巴机组人员丧生。

中央情报局与一些在猪湾入侵期间受雇的飞行员签订了合同,它们在刚果危机中驾驶B-26K对辛巴叛军进行了攻击。1964 年,新出厂的B-26K“反入侵者”通过赫尔伯特机场运往刚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空军将数架B-26租借给法国空军,以支持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在1965年的葡萄牙殖民地战争期间,葡萄牙空军秘密购买了数架B-26,随后将其部署至葡属安哥拉。

在刚果危机中,有数架B-26被用于龙胭脂行动中,以解救被困的人质。

比亚法拉共和国在尼日利亚内战中使用了2架B-26。

2452架A-26/B-26中,大多数都是A-26B和A-26C这样的早期型号。

气象侦察版本,在朝鲜战争中首次使用。其中有2架后来移交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自1945年以来,FAA美国民用飞机登记册上有超过300架的A-26。

参考资料:.

基本信息

性能

武器

相关开发

相关列表

相关

  • 嘴唇是在人类及许多动物的脸上一个明显易见的器官,由上下两唇构成。两唇皆为凸出而柔软、并能由内部肌肉牵引而自由移动。唇是一个触觉器官,主要功能为帮助进食以及准确闭合发
  • 卢格杜努姆卢格杜努姆(拉丁语:Lugdunum)是一个高卢城市,即现今的法国里昂。卢格杜努姆于公元前43年由卢修斯·穆那特斯·普兰古斯(英语:Lucius Munatius Plancus)作为古罗马殖民地而建。公元
  • 全球客运吞吐量第二全球机场客运吞吐量列表列出了每年由国际机场协会和BAA提供的年度总旅客吞吐量来衡量所得出的世界上最繁忙机场列表。计算旅客的定义是指定日期内在机场抵达、离开或中转的
  • 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主要城市阿拉伯世界(阿拉伯语:العالم العربي‎)是指分布于西亚和北非,主要以阿拉伯语作为主要语言的国家。从西边的毛里塔尼亚延伸至东边的阿曼,横跨非洲
  • 拉姆·巴兰·亚达夫拉姆·巴兰·亚达夫(尼泊尔语:रामवरण यादव,1947年2月4日-),尼泊尔建立共和政体后首任总统,尼泊尔大会党中央总书记。亚达夫于1948年生于加德满都以南约125公里。2008年尼
  • 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简称GOCE)是欧洲空间局研制的一颗地球探测卫星。该卫星重约1吨,使用寿命为10年,在离
  • 渭华起义渭华起义,又称渭华暴动,是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继清涧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于1928年5月在陕西渭南和华县发动的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暴动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潘自力
  • 桓亮桓亮(?-405年),字景真,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桓楚政权人物,谯国桓氏族人,桓温之孙,桓玄之侄,桓济之子。桓玄受九锡时,新野人庾仄起义兵反对桓玄,桓亮便于罗县起兵,自号平南将军、湘州刺
  • 博罗东站博罗东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于1990年启用,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梅汕铁路总公司管辖的四等站。经过铁路有京九铁路。
  • 沃登克里弗塔沃登克里弗塔(Wardenclyffe Tower),又称作特斯拉塔(Tesla Tower),是美国一座无线传输电能塔,由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裔美国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设计。但是因为没有资金而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