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云

✍ dations ◷ 2025-07-06 18:09:40 #徐瑞云

徐瑞云(拼音:Xú Ruìyún,1915年6月15日-1969年1月),生于上海,中国数学家。徐瑞云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研究方向为函数理论,是中国第一位女数学博士。

1915年6月15日,徐瑞云在上海出生。她祖籍浙江省慈谿县,父亲徐嘉礼是从事针织袜业的实业家,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徐瑞云排行第6,是家中受人疼爱的小女儿。

1927年2月,徐瑞云考入上海公立务本女子中学。1932年,她高中毕业。因徐瑞云自小就非常喜欢数学这一科目,而且长大以后想当个老师,于是在同年9月,她了报考国立浙江大学数学系。其导师有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相比之下,当时国内大部分女学生最多只读到高中学历。1936年7月,她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于浙江大学,并留校任数学系助教。

1937年2月,徐瑞云与浙江大学生物学系助教江希明结婚。

1937年5月,夫妇二人获得亨伯特奖学金,留学德国。徐瑞云主要研究领域在三角级数论。当时她的博士导师卡拉西奥多里因为自己年纪比较大,本来不想再带学生。但他看徐学习刻苦,成绩又好,就收她当弟子。徐瑞云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弟子(即关门弟子)。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数学博士。1941年,其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1941年4月,徐瑞云回国,被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她任浙江大学数学教研组组长。1953年,她调任浙江师范学院(今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她担任过浙江省数学会理事、理事长,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等职。她也曾是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徐瑞云从事分析数学的研究,特别擅长于三角级数论。

1969年1月,徐瑞云因不堪文革期间所遭受的迫害而自杀身亡,终年53岁。

相关

  • 教宗教宗(拉丁语:Papa),或译教皇(华语圈外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与部分教外人士目前仍沿用之),是罗马主教,同时为普世天主教会领袖与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传统上被认为是圣伯多禄宗徒之位
  • 向斜谷向斜谷:它是沿向斜轴伸展的河谷,是一种顺地形。向斜谷的两岸谷坡岩层均属顺倾没在不良的岩性和倾角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顺层滑坡等病害。向斜谷一般都比较开阔。
  • 存在主义神学存在主义神学(Existential theology),又称基督教存在主义(Christian existentialism),是基督新教神学的分派之一。存在主义神学有表现两种型态,第一种表现在强调形而上学(或称为本体
  • CELTCELT是一种开放、免版税的有损音频压缩格式和自由软件编解码器,具有非常低的算法延迟,可用于低延迟音频通信。这些算法是公开记录的,其使用不受软件专利限制。该格式的开发由Xi
  • 王宗炎王宗炎(1755年-1826年),字以除,号谷塍,又号晚闻居士,浙江萧山人,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登庚子科进士,未授官而归。学问渊博,通籍后,杜门不出,筑有十万卷楼藏书,以文史自娱,尤好诱掖
  • 脚夫脚夫是指受雇在旅馆或运输终站替顾客搬运行李的人。若指在任何公共或私人建筑门口或大门处站岗,以协助过客进出的人,则使用“门房”一词。“挑伕”一词亦可较为广泛地用于指称
  • 博伊拉布乌帕齐拉博伊拉布乌帕齐拉(孟加拉语:ভৈরব,英语:Bhairab Upazila)是孟加拉国吉绍尔甘杰县的一个乌帕齐拉,位于达卡专区的吉绍尔甘杰县。。据1991年孟加拉国人口普查(英语:1991 Bangladesh census),博伊拉布共有户数34,419户,人口192448人。其中男性占比51.11%,女性占比48.89%;成年人口95,910人。该地7岁以上人口之平均识字率为25.9%,低于全国平均值(32.4%)。
  • 阿莱卡·哈蒙德阿莱卡·哈蒙德(格陵兰语:Aleqa Hammond;1965年9月23日-)是一位格陵兰政治家和格陵兰前进党领袖。她带领的政党在2013年格陵兰议会选举中成为最大党,因而使哈蒙德成为格陵兰首位女总理。哈蒙德于纳萨克出生并在乌玛纳克长大,她在7岁时其父亲皮塔拉克·约汉森(格陵兰语:Piitaaraq Johansen)便因为于打猎旅行时从冰上摔下而逝世。哈蒙德在1989年至1991年期间曾于伊魁特的努纳武特北极学院就读,其后亦曾于1991年至1993年在格陵兰大学学习,但她并没有完成其学业。1993年,哈
  • 江念欣江念欣(1997年4月29日-)是一名台湾举重运动员,出生于高雄县桃源乡,高中就读于高雄市立文山高中,为布农族人。她曾获得2014年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比赛女子58公斤级冠军。
  • 台湾佛教龙华会台湾佛教龙华会由台湾斋教金幢・龙华・先天三派在日治时代共同成立,是全台湾斋教徒首次联合成立的组织。本山是嘉义市山子顶的天龙堂(现・天龙寺)。日治时代大正9年(1920年),由斋教金幢・龙华・先天三派共同成立。昭和3年(1928年),在嘉义市山子顶创建天龙堂作为本山,当地人称三教堂。战后,民国39年(1950年)才改称“天龙寺”,改称佛教龙华派至今。以下是大正12年(1923年)初的各地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