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卤面

✍ dations ◷ 2025-10-05 23:31:56 #中国小吃,面条食品

打卤面是面条的一种吃法,将面条煮好后,浇上卤汁。

卤的做法多样,京津冀一带一般用黄花菜和木耳、肉片,一起炝锅加水煮,勾入水淀粉、盐,也可以飞入鸡蛋。也有的卤用鸡蛋和西红柿做。传统来说:打卤面分“清卤”“混卤”两种,清卤又叫朱儿油,混油又叫勾交卤。

“打卤面”讲究的是打卤,所谓的打卤就是将各种的配料一一料理过后,再煮成一锅然后勾芡成卤汁淋在熟面上。

来自北平(北京)的美食家唐鲁孙认为“打卤讲究好汤…既然叫卤,稠乎乎才名实相符,…一碗面吃完,碗里的卤仍旧凝而不泻,这种卤才算够格…。”他还回忆昔日在北京积石潭附近一家铺子里曾吃过的打卤面,评之为:“人家勾出来的卤,除了凝而不浊外,而且腴润不濡,醇正适口,调羮妙手,堪称一绝。”可见打卤面讲究的是卤汁勾的好不好。

臊子、浇头、盖浇、打卤是同一类食物,只是在中国南北方各地叫法不同,风格上也略有差异。

食用打卤面的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东省和东北部分地区。这种中国大陆北方面食在近年也被北方移民带到东南亚地区,包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台湾的打卤面是随着闽地开台者传入。台湾的卤面最早是由漳州传入的,也因为南方较少面食的缘故,所以多半只在喜庆时才会食用;台湾各地区随着时间演进也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代表者有:鹿港的锦卤面、台南的打卤面等,且在日本治台时期皆已有许多商家专营卤面生意。打卤的打字主要表示勾芡的动作,也有一说制作卤面时需要张罗人手,因此要“打算”而用打字。此类卤面多半微甜,食用前淋上乌醋提出香气,多半放入黄色油面或米粉。1949后随国民政府播迁来台的北方人为了生计也开始贩卖原生地的面点,但来到台湾以后因方言与学识之故而讹误写为“大鲁面”,或写作“大卤面”。因名称类似,有些人易混淆。虽然皆为羹类面食,但做法稍有不同,口味更是大相径庭。外省卤面口味和酸辣汤类似,面中少有肉羹,放的是白面,不淋乌醋。

相关

  • 硬腭音硬颚音(英语:Palatal consonant,也称硬颚辅音、上颚音),为以舌面接近或抵著硬颚部分(口腔上中部)而发出之辅音,属舌面音(舌面中音)。如以舌尖卷起回抵著硬腭而发的辅音则称之为卷舌音
  • 西园寺公望西园寺公望(1849年12月6日-1940年11月24日),日本明治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日本前首相及枢密院议长。是日本自明治到大正时期直至战前的政治元老。其号陶庵,为宫廷贵族清华家出身,是
  • 凤爪凤爪,等于是鸡爪,广东文化中常用“凤”来代替“鸡”一字,一般是把鸡的爪,经过烹制,作为小吃,可以啃半天,吃的满嘴滋味,但没有吃进多少东西,不至于吸收太多。是嘴馋又怕肥的人的好食品
  •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世界海洋物种目录(英语: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缩写为WoRMS),是一个生物学数据库,致力于提供一个具有公信力与全面性的海洋物种目录。世界海洋物种目录不仅收录生物的
  • 微型摄影术微型摄影术(英语:Subminiature photography)是用微型相机拍摄相片的技术。微型摄影术以胶卷底片的类别界定,凡底片小于35毫米、大于2毫米直径的摄影术,称为微型摄影术,底片小于2毫
  • 东京快车坐标:9°00′S 159°45′E / 9.000°S 159.750°E / -9.000; 159.750 在瓜达康纳尔岛战役期间,日本海军常在夜间以高速驱逐舰突破美军的封锁,向瓜岛输送兵力及物资。美国海军对
  • 五年计划苏联五年计划(俄语:пятилетка)是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全国性的经济计划,目标是令苏联的经济迅速发展。该计划是由斯大林推展,由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Госплан)在生产
  • 鸵鸟科鸵鸟科(学名:Struthionidae),属于鸵鸟目之下的一个科。是一种大型鸟类,无法飞行是它的特征。它在始新世时代演化出来,现代在驼鸟科之下只剩下鸵鸟属(Struthio)这个分支,其他的分支皆
  • 看门狗新闻学看门狗新闻学(watchdog journalism)也称为监督新闻学,是指传播媒体告知大众有关社会以及政府组织的进展,特别是在社会大众中有关注特定议题,希望得到回应的情形。看门狗新闻学可
  • 布加勒斯特伯尼亚萨-奥雷尔·弗拉伊库国际机场布加勒斯特伯尼亚萨-奥雷尔·弗拉伊库国际机场(罗马尼亚语:Aeroportul Internaţional Bucureşti Băneasa - Aurel Vlaicu,IATA代码:BBU;ICAO代码:LRBS)是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