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酶

✍ dations ◷ 2025-10-08 00:31:54 #抗体酶
抗体酶(Abzyme)也称催化性抗体,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它是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性的结合产物,其实质是一类在可变区赋予了酶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莱纳斯·鲍林在1948年发的一篇论文。目前已有可催化10多种反应的抗体酶,例如酯和酰胺的水解。不过,抗体酶的催化活性一般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可能是抗原-抗体间的结合比酶的催化机制要简单得多。1946年,鲍林(Pauling)用过渡态理论阐明了酶催化的实质,即酶之所以具有催化活力是因为它能特异性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渡态(底物激态),从而降低反应能级。1969年杰奈克斯(William P. Jencks)在过渡态理论的基础上猜想:若抗体能结合反应的过渡态,理论上它则能够获得催化性质。1984年理查德·勒纳(Richard A. Lerner)进一步推测:以过渡态类似物作为半抗原,则其诱发出的抗体即与该类似物有着互补的构象,这种抗体与底物结合后,即可诱导底物进入过渡态构象,从而引起催化作用。根据这个猜想勒纳和彼得·舒尔茨(Peter G. Schultz)分别领导各自的研究小组独立地证明了:针对羧酸酯水解的过渡态类似物产生的抗体,能催化相应的羧酸酯和碳酸酯的水解反应。1986年美国Science杂志同时发表了他们的发现,并将这类具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酶或催化抗体。1994年,彼得·舒尔茨和理查德·勒纳获得了著名的沃尔夫化学奖,以开发许多反应的催化抗体,并将他们的研究推广到一个重要的酶学领域。抗体酶具有典型的酶反应特性;与配体(底物)结合的专一性,包括立体专一性,抗体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天然酶的专一性;具有高效催化性,一般抗体酶催化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快104~108倍,有的反应速度已接近于天然酶促反应速度;抗体酶还具有与天然酶相近的米氏方程动力学及pH依赖性等。 将抗体转变为酶主要通过诱导法、引入法、拷贝法三种途径。诱导法是利用反应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制作单克隆抗体,筛选出具高催化活性的单抗即抗体酶;引入法则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催化基因引入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使其获得催化功能,拷贝法主要根据抗体生成过程中抗原-抗体互补性来设计的。博莱克(Pollack)等以硝基苯酚磷酸胆碱酯作为半抗原诱导产生单抗,经筛选找到加快水解反应1.2万倍的抗体酶。抗体酶可催化多种化学反应,包括酯水解、酰胺水解、酰基转移、光诱导反应、氧化还原分应、金属螯合反应等。其中有的反应过去根本不存在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催化它们进行,甚至可以使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得以进行。 抗体酶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合理途径去设计适合于市场需要的蛋白质,即人为地设计制作酶。它是酶工程的一个全新领域。利用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高度专一性,可以得到一系列高度专一性的抗体酶,使抗体酶不断丰富。随之出现大量针对性强、药效高的药物。立本专一性抗体酶的研究,使生产高纯度立体专一性的药物成为现实。以某个生化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来诱导免疫反应,产生特定抗体酶,以治疗某种酶先天性缺陷的遗传病。抗体酶可有选择地使病毒外壳蛋白的肽键裂解,从而防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抗体酶的固定化已获得成功,将大大地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关

  • 肾脏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肾脏科是内科学的一个分枝,主要处理的
  • 血清型血清型是指病毒和细菌中特定不同的亚种。这些微生物一般都由细胞表层的抗原来分类命名的。但是在同一种类的微生物里也会有分支和不同。血清型的决定是由很多种类的因素而形
  • 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其多发于头部、颈部、臀部、阴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较易复发,性质顽固。
  • 罗萨林·耶洛罗莎琳·萨斯曼·耶洛(英语:Rosalyn Sussman Yalow,1921年7月19日-2011年5月30日),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而与罗歇·吉耶曼和安德鲁·沙利共同获得197
  • 过敏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
  • 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英语: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简称NRTIs),是合成HIV的DNA逆转录酶底物脱氧核苷酸的类似物,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的三磷酸核苷衍生物,与天然
  • 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spartate Transaminase,缩写 AST),也称作谷草转氨酶(SGOT),是一种磷酸吡哆醛蛋白质,也可以作用于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EC 2.6.1.1)。谷草转氨酶
  • 头孢唑肟头孢唑肟(英文名Ceftizoxime)也称为“安保速灵”“安普西林”“头孢去甲噻肟”“去甲噻肟头孢菌素”或“去甲酰氧甲基唑肟头孢菌素”,是一种不经肠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常以头孢唑
  • 脓疮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
  • 骨炎骨炎(英语:Osteitis)是骨的炎症。更具体地说,可以是以下其中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