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达木丁苏伦

✍ dations ◷ 2025-07-20 07:34:53 #1908年出生,1986年逝世,蒙古国作家,蒙古国东方省人,蒙古学家

曾德·达木丁苏伦(蒙古语:Хатагин Цэндийн Дамдинсүрэн, ;1908年-1986年),蒙古作家、语言学家。

曾德·达木丁苏伦1908年生于车臣汗部(今东方省马塔德县)一个牧民家庭,幼时受到良好的教育。1923年,达木丁苏伦15岁时成为县政府抄写员。1925年参加蒙古人民革命军,在团司令部负责文书工作。1924年参加蒙古人民革命党。1926年任蒙古人民革命党县委书记。他曾经出席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蒙古革命青年团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1927年至1929年任蒙古《真理报》主编。1929年任蒙古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但又因被划为富牧而遭免职。1930年至1932年,先后到集体农庄、科学研究所任职。

1933年,赴列宁格勒学习5年,回国后被捕。1942年至1945年,任蒙古《真理报》主编。1946年至1950年,返回列宁格勒东方学院学习。1956年起,在蒙古的语言文学研究所任职,后因被指责有民族主义倾向而被免职。1961年成为蒙古科学院院士。

达木丁苏伦主要研究蒙古语言文学,曾发表多篇论文。1941年将《蒙古秘史》翻译为现代蒙古语。1942年与沙达布·鲁布桑旺丹(Shadavyn Luvsanwandan)合作《俄蒙词典》。1957年主编了三卷本《蒙古文学概况》,着重介绍了蒙古文学与民间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关系。1957年出版《蒙古文学荟萃百篇》,编选了蒙古优秀古代作品并作了注释。达木丁苏伦还比较了《格萨尔王传》的50余种异文,并论证了该史诗与史实的关系。

《四篇小故事》(1928年)是其早期作品。小说代表作《被抛弃的姑娘》(1929)通过描写包德勒和道林格尔在革命前的遭遇,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的情况。长诗《我的白发母亲》(1934年)继承了古典文学传统,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

相关

  • 维尔纳综合症维尔纳综合症(Werner syndrome,缩写WS)又称成人早衰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衰症,1904年由德国人 Otto Werner 首先报道,患者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的、编码DNA螺旋酶
  • 柴之芳柴之芳(1942年9月-),中国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浙江省宁波鄞县,出生于上海。1964年,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毕业。1980年-1982年,德国科隆大学洪堡访问学者。
  • 制革制革,即制造皮革,是指将动物的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皮革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鞣制、半硝这三个步骤。该过程会将动物皮中含有的蛋白质结构永久性转变,使其更加耐用、不易降解,有的
  • 洛子峰洛子峰(Lhotse)位于中国大陆和尼泊尔边境珠穆朗玛峰以南约3公里处,是世界第四高峰,海拔8,516米。
  • 甘油磷酸甘油磷酸(英语:glycerophosphate,全称为甘油3-磷酸)是甘油的有机磷酸酯的阴离子,为甘油磷脂的组成部分,亦是合成甘油三酸酯的原料。生物合成甘油-3-磷酸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甘油-
  • M48巴顿坦克理论48.2km/h (30 mph) 实际51.5 km/h (32 mph)M48巴顿坦克(M48 Patton)是美国陆军的第三代巴顿系列坦克。M48巴顿在冷战时期主要当作中型坦克使用,服役期间大概从1950年代早
  • 后古代史后古代史(也称前现代史)是西方历史学划分出来的一段时期的历史。欧洲历史学界一般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世纪和近代,而后古代与中世纪是完全对应的,它位于古代史与现代
  • 热凝胶多糖热凝胶多糖,又名可得然胶、卡德兰,是一种β-1,3-葡聚糖,是由葡萄糖组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包含了β-(1,3)-葡萄糖的残余物,并可经于其所构成的似水悬浮液中加热,形成具有弹性
  • 伊多语伊多语(Ido)是以世界语为基础,针对其缺点再行改良的另一个人造语言,于1900年代发展出来,至今仍有一群为数不多的跟随者,主要使用人口分布于欧洲。伊多语沿用了世界语的许多特征,
  • 阴法鲁阴法鲁(1915年-2002年),字绍曾,山东肥城人,中国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典文献专家,音乐史、舞蹈史专家。从事古典文献研究与教学。曾与杨荫浏合作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