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南联大纪念碑
✍ dations ◷ 2025-07-18 23:20:34 #西南联大纪念碑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简称西南联大纪念碑,包括原纪念碑和复制品共四座,第一座是1946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结束,清华、北大、南开即将回到天津、北平复校之际,西南联大师生在校址上树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以纪念西南联合大学,如今该纪念碑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矗立在昆明原联大校址(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内)。1989年,北京大学在校园中复制了西南联大纪念碑。2007年,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相继在各自校园复制西南联大纪念碑以纪念,成为各自学校的校园景观。至此,西南联大纪念碑共有四座,分别位于昆明、北京和天津。此外,西南联大三校还建造过其他形式的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写、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因而享有“三绝碑”的美誉。1988年,为纪念西南联合大学的传统,北京大学决定复制该碑立于校园内,即派专人赴云南采集与联大校址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相同材质的石料运回北京进行复制。1989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揭幕仪式。2007年9月17日,为纪念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南开大学复制了位于原联大校址的纪念碑于大中路南侧,纪念碑由南开大学范曾教授题写了碑记。同年10月27日,清华复制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坐落于清华团委北侧。纪念碑面朝西南昆明方向,一侧为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一侧为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题写的碑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共计1178字,通篇记叙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碑后刻录了834位西南联大参军同学的姓名,碑文全文如下:为了纪念西南联合大学,联大三校分别在各自校园内建立过其他形式的“西南联大纪念碑”。1987年11月,西南联大建校50周年之际,在南开大学马蹄湖西侧,竖起了“西南联大建校50周年纪念碑”;纪念碑由三面石碑连成一体,三面分别镶嵌南开、北大、清华三校校徽,三足鼎立。1988年4月24日,清华大学建校77周年之际,清华校友总会在“工字厅”南的广场林木丛中竖起“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上刻有“西山苍苍,南国荡荡,联合隽彦,大学泱泱”字样,字头组成“西南联大”四字,碑文简略记叙了西南联大的历程。
相关
- 牙齿矫正器牙齿矫正器,又称齿列矫正器或俗称的牙套、牙箍,是齿列矫正所使用的一种装置,用来矫正牙齿至适当的咬合位置。矫正器通常被用来改善的咬合不良,包括戽斗、龅牙、前后牙错咬、开咬
- 投石党乱投石党动乱(法语:Fronde),或称福隆德运动(1648年-1653年),一场紧随着法西战争(1635-1659年)而爆发的法国内战。该运动源自投石器(Fronde),此系源于当时的摄政,马萨林枢机主教的支持者遭巴
- 非那雄胺非那斯特莱(英语:Finasteride),或名非那雄胺,别名非那司提,非那甾胺。是预防摄护腺肥大的药物。非那斯特莱会抑制头发毛囊的第二型5α还原酶(type 2 5-alpha reductase),使双氢睾酮(Di
- 安那翰阿纳海姆(英文:Anaheim)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的第2大城市,位于洛杉矶东南方28英里处。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阿纳海姆的人口为32万8014,是加州第10和全美国的第55大城。以主题
- 素肉素肉(英语:Vegetarian meat; Vege Meat)又叫植物肉,是指以植物原料制作,模仿动物肉品的口感、味道或外观的食物制品。在台湾的素食食品工业中,指的是丝状植物组织蛋白(Textured Ve
- 东宁之变“东宁之变”,又称“东宁政变”,是明永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湾明郑东宁国延平郡王郑经逝世后,于“东都明京”承天府(今台南地区)所发生的政变。身为外戚又兼任侍卫镇的
- 通州通州直隶州是清朝江苏省的一个直隶州。在明朝洪武初年,通州隶属于南直隶扬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格为通州直隶州,为有别于直隶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俗称南通州。下
- 王遵训王遵训(1629年-1688年),字子循,号信初,又号浞庵,清初官员。河南西华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改御史。为官清廉,以“匡维世道、康济斯民”为己任。官
- 卡普雷塞卡普雷塞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Caprese Michelangelo),旧称卡普雷塞(意大利语:Caprese),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阿雷佐省的一个市镇。卡普雷塞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西约100公里处。这里
- 塔尔图大学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Tartu Ülikool;拉丁语:Universitas Tartuensis)位于爱沙尼亚塔尔图,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1632年设立。她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具有超过380年的历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