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水(也称防垢磁处理或AMT)是一种假想通过穿过磁场来减少硬水、实现硬水软化的一种非化学方法。这种处理工艺被认为未经证实、缺乏科学性。
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于1996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磁化水工艺对水垢的形成没有显着影响。
磁化水设备的供应商常使用图片和轶事证据来支持其主张,但略过细节上更具科学性的研究结果。磁化水相关的广告通常会忽略程序变数,例如腐蚀或系统质量平衡分析,以及硬度离子浓度或悬浮颗粒的分布、结构和形态等后处理水的指标。
在磁场下暴露的时间、强度、升降率、变化速度以及水平或垂直于流体的方向,被各个结论认为对结果至关重要。 磁化水处理的支持者Klaus Kronenberg提出,溶质石灰分子的形状会受到强磁场的影响,导致它们沉淀为球形或圆形晶体,而非沉积为硬质晶体的片状。 克兰菲尔德大学水科学学院的西蒙·帕森斯(Simon Parsons)提出,磁场会减少小颗粒的表面电荷,从而按比例增加流动时凝结为大颗粒而非沉积的趋势。但1996年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进行的一项内部研究中发现,磁化水处理系统中,沉积水垢的主要晶体结构没有差异。
Liu、Coey和Cass在2010年和2000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磁化处理使包含矿物质的水更利于形成更易溶解的碳酸钙形式(霰石而非方解石)。
电磁处理的效果依赖于管道特性。影响幅度取决于管道的电导率和表面粗糙度。
世界上有基于各种物理现象的许多有类似阻垢作用的非化学装置,并已销售几十年。 尽管有些有效(例如电解装置),但 多数是无效的。
磁化设备的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