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叠纪
✍ dations ◷ 2025-10-08 20:17:13 #三叠纪
三叠纪(英语:Triassic,符号T)是2.51亿至2.01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今天,三叠纪被分成更多亚层。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今天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因为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放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三叠纪一般被分成早、中、晚三个世。国际地层委员会2018年8月版国际地层年代表将三叠纪划分如下:三叠纪时的气候炎热干燥,这形成了现在可以看到的当时留下来的典型的红色沙石。当时季节分明,有强烈的雨季。在两极比较潮湿温和。三叠纪时大多数地球上的大陆形成一块巨大的大陆:盘古大陆。除了海岸和河谷之外的大部分内陆地区仍是沙漠。三叠纪的动物可以被分为三类:从二叠纪遗留下来的动物,短暂出现欣荣、后来又消失的动物,以及新出现的、在整个中生代位于支配地位的动物。在海洋中新的珊瑚种类诞生,它们组成比较小的珊瑚群。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亚纲从唯一幸存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一支恢复起来,形成新的种类。一开始的鱼类种类比较少,说明只有少数种类于不久前的那次灾难中幸存。海生爬行动物出现并繁盛。在大陆上繁盛的植物有苏铁、水韭、针叶树和舌羊齿。在北半球,针叶树比较繁茂,在南半球舌羊齿在三叠纪早期是主要树木。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出现。恐龙出现,包括槽齿龙和板龙等。然而恐龙在三叠纪并没有占据陆地生态系统的优势,占据陆地生态系统的动物是非鸟颈类主龙和属于合弓纲的二齿兽类。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结束,尤其对海洋生物来说它的摧毁惨重:牙形石灭绝,除鱼龙和蛇颈龙外所有的海生爬行动物消失。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和贝壳等无脊椎动物受到巨大冲击。在海洋中,22%的属,大约一半的种消失。这次灭绝事件并非在所有地方的摧残程度都一样。在有些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在其它一些地方的大多数合弓类动物都消失了。许多早期的恐龙也均灭绝,而那些进步一些的恐龙却幸存了。许多主龙也都灭绝了。幸存的植物包括针叶类和苏铁等。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还不清楚。在2.02至1.91亿年前(利用氩40/氩39定年法推定),盘古大陆开始分裂,导致了强烈的火山运动,这是地球大陆形成后最强烈的火山运动了。其它可能的原因有全球性的气候冷却或陨星。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处陨石坑曾一度被认作是这次灭绝事件的起因,但后来的调查认为这个陨石坑是在2.14±0.01亿年前形成的,随后更精确的修正为2.0158±0.0028亿年(两者皆以锆石中铀衰变成铅的比例来定年),比三叠纪的结束早了1000±200万年,因此不太可能是这次灭绝事件的直接原因。甚至连灭绝的确切时间也不十分确定。一些研究认为实际上当时有两次灭绝事件,其相隔时间是1200至1700万年。这次灭绝事件为恐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恐龙在此后的1.5亿年中成为了地球上最主要、种类最多和数量最大的动物群。
相关
- 生命现象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简单来说,也就是具有生命机制的物体。生命个体一定会经历出生、成长、衰老
- 焦虑症焦虑症或称焦急症(英文:anxiety disorder)是明显感觉焦虑和恐惧感的一种精神疾病。焦虑是对未来事件的担心,恐惧则是对当前事件的反应,这些感觉可能会导致身体症状,如心跳过速和颤
- 蛋白酶蛋白酶(英语:protease)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酶(酵素),它们能够分解蛋白质。分解方法是打断那些将氨基酸连结成多肽链的肽键。蛋白酶是重要的工业酶,占全球总酶销售量约六成,其中七成用于
- U00-U99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最后一个代码分类。是WHO特别设立、为一些因临时突发性疾病及事件余留的代码区域,以便于对突发事件进
- 锤舌菌纲Cyttariales(英语:Cyttariales) 白粉菌目 柔膜菌目 Leotiales(英语:Leotiales) Rhytismatales(英语:Rhytismatales) Thelebolales(英语:Thelebolales) 地位未定的科地位未定的属锤舌菌纲
- 人眼眼睛是一种人体器官,位于头部,左右成对。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眼睛相同,人眼有多种用途。作为感觉器官,眼睛能对光起反应,传送讯号至大脑,以产生视觉。在眼睛后端的视网膜上,拥有杆细胞
- 利什曼原虫症利什曼病(英语:Leishmaniasis)是一种由寄生原生动物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是由特定种类的白蛉叮咬所散播。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三种: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利什曼疾病。皮肤利什曼病会
- 脑震荡脑震荡是一种常见而较轻微的脑部创伤病症,指病人因为意外或头部被猛烈撞击使脑部受震而引发的综合症。其特点为短暂的失忆,清醒后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无任何神经系统
- 一阶逻辑一阶逻辑是使用于数学、哲学、语言学及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形式系统。过去一百多年,一阶逻辑出现过许多种名称,包括:一阶断言演算、低端断言演算、量化理论或谓词逻辑。一阶逻辑
- 瑜伽瑜伽(印地语:योग,英语:yoga),源于古印度文化,义为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有瑜伽派(英语:Yoga (philosophy))。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