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王朝

✍ dations ◷ 2025-10-02 16:29:26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穆斯林王朝,埃及历史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阿拉伯语:أسرة محمد علي Usrat Muhammad 'Ali)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埃及和苏丹的统治王朝,以其创立者穆罕默德·阿里为名,穆罕默德·阿里被视为现代埃及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又称为阿拉维王朝,这与摩洛哥的阿拉维王朝并没有关系。大部分王朝的统治者都冠有赫迪夫名号,故被时人称为“赫迪夫王朝”。该王朝的法鲁克一世是最后一位握有实权的国王,故又称法鲁克王朝。

穆罕默德·阿里原本是奥斯曼帝国军里的一名阿尔巴尼亚裔军官,被派遣前往击退拿破仑在埃及的军队。在法军撤出后,穆罕默德·阿里集权并迫使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于1805年承认他为埃及瓦利。

穆罕默德·阿里使埃及成为一股地区势力,并企图以此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后继者,构建他理想的埃及:

“我知道帝国正步向衰落……我将会在帝国的荒土上建立一个庞大的王国……远及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

在他的巅峰时期,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子易卜拉欣帕夏的确能威胁版图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并试图取缔奥斯曼王朝。大国的介入却阻止了他进军君士坦丁堡,并使他的统治限制在非洲一隅。穆罕默德·阿里在前期征服了苏丹,他的继承者对埃及的统治作进一步巩固及扩展,当中较为显著的是易卜拉欣帕夏的儿子伊斯梅尔帕夏。

虽然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后继者以赫迪夫的称号取代地位较低的瓦利,但一直不获奥斯曼帝国朴特承认。直至1867年,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正式认可伊斯梅尔帕夏及其后继者使用赫迪夫这称号。与父亲对抗朴特的方针有所不同,伊斯梅尔在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以巴结和贿赂的方法强化王朝在埃及和苏丹的地位,使奥斯曼帝国承认埃及和苏丹的实际独立。1879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势力串谋罢免伊斯梅尔,扶植陶菲克帕夏。三年后,埃及和苏丹的独立地位仅是象征形式,英国入侵并占领了埃及,表面上支持陶菲克对抗艾哈迈德·阿拉比的民族主义运动。名义上,赫迪夫仍统治埃及和苏丹,权力却落在英国高级专员上。

为了抵御埃及人,英国宣布英埃共管苏丹,使地区变成由埃及和英国共同管治,破坏了埃及的完整。这受到埃及人的反对,包括埃及政府及公众,他们坚持于“尼罗河河谷一体”。这一直成为英国与埃及的争端及引起了敌视,直至1956年苏丹独立。

1914年,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与奥斯曼帝国并肩作战,加入同盟国。阿拔斯二世遂遭到英国罢免,由叔叔侯赛因·卡米勒继任。奥斯曼帝国在名义上对埃及和苏丹的主权至此终止,侯赛因宣布成为埃及苏丹,埃及和苏丹成为英国保护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英国于1922年正式承认埃及独立。侯赛因的继承人福阿德一世开始使用国王的名号。虽然如此,英国依然占据并干预埃及和苏丹的事务。英国持续剥夺埃及对苏丹的控制权。国王及民族主义都无法忍受,埃及政府于是强调福阿德一世及其子法鲁克一世是“埃及和苏丹国王”。

在法鲁克一世统治时期,民族主义分子对英国的侵占、皇室的腐败无能及第一次中东战争日渐不满。这些因素导致了法鲁克一世地位不保及为革命埋下伏线。1952年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被迫逊位,王位让予他的六个月大幼儿福阿德二世,国家政务实际由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运动主理。年幼的国王就位不足一年,于1953年6月18日被纳赛尔废除帝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结束一百五十年统治。

相关

  • Vilsmeier-Haack反应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Vilsmeier-Haack reaction)是指芳香化合物与二取代甲酰胺在三氯氧磷作用下,反应生成芳环上甲酰化产物。该反应只适于活泼底物,如苯酚、苯胺。维尔斯迈尔-哈克
  •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也称应用力学,是研究宏观物质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的科学,其基本原理是经典力学(静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力学的一个分支,及质点及材料力学、塑性力学、弹性力学、
  • 静止膜电位静息电位,或称静态电位、静止电位、静止膜电位、休息电位、休息膜电位(英文:resting potential),是神经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恒定电位差。其主要成因源于钠钾
  • 国安局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简称国安局)是中华民国国家安全会议唯一的附属机关,也是中华民国最主要的情报机构,主要进行统合国家情报、策划特种勤务两大工作,局本部位于阳明山磐石营区。
  • 军事占领军事占领(Military Occupation),亦称占领(Occupation),是指一国的领土的治权在战争中暂时转移到敌军(英语:Belligerent)的情形。军事占领是一种暂时的管理,无论持续多久都不能获得占领
  • 叻武里府 small(叻丕府)/small叻武里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ราชบุรี,皇家转写:Changwat Ratchaburi,泰语发音:),一译拉差武里府,是泰国中部之一个府。华人称其为叻丕府。叻武里府自古代以来即为一繁荣城市,
  • 农奴农奴制是一种在封建制度下、特别是庄园制度下的与农民地位相关的奴役制度。农奴制度主要发展在欧洲10世纪中世纪中期,持续到19世纪中叶,以财务束缚或变异的奴隶制为条件对农民
  • 松巴哇岛松巴哇岛(印尼语:Pulau Sumbawa)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经纬度为:南8°47,东118°5′,她属于西努沙登加拉省(West Nusa Tenggara),全岛面积15,448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五十万。这个岛处在
  • 美国原住民美国原住民(英语:Native Americans),在不同场合与背景下也称作美国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s)、美国土著(Indigenous Americans)或简称印第安人(Indians),是指在美国境内保留有部分主
  • 阿尔布雷赫特·立敕尔立敕尔(Albrecht Ritschl, 1822年-1889年),德国人,是十九世纪后半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立敕尔想要使信仰脱离经院哲学的宰制。他的系统反映着康德对纯粹理性的负面批判,及对道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