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岔理论

✍ dations ◷ 2025-10-09 23:43:21 #动力系统,非线性系统,分岔理论

分岔理论或分歧理论(bifurcation theory)是数学中研究一群曲线在本质或是拓扑结构上的改变。一群曲线可能是向量场内的积分曲线(英语:Integral curve),也可能是一群类似微分方程的解。

分岔(bifurcation)常出现在动态系统的数学研究中,是指系统参数(分岔参数)小而连续的变化,结果造成系统本质或是拓扑结构的突然改变。分岔会出现在连续系统(以常微分方程、时滞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来描述)或是离散系统中 (以映射来描述)。

bifurcation一词最早是由儒勒·昂利·庞加莱在1885年的论文中提出,这也是第一篇提到类似特性的数学论文,庞加莱后来也为许多不同的驻点命名而且分类。

分岔可以分为以下的二种类型:

局部分岔是指因参数变化,因此改变平衡点(或是不动点)稳定性的情形,对应平衡点特征值的实部由正变负或是由负变正,在离散系统中(会由映射描述),是指不动点其弗洛凯乘子的模为1。这二种情形下,平衡点在分岔时都是非双曲线的。

局部分岔有一个特性,只要控制分岔参数,可以将系统相图中的拓朴变化限制在分岔点附近任意小的区域中,因此称为局部分岔。

考虑用以下常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动态系统

若在 ( x 0 , λ 0 ) {\displaystyle (x_{0},\lambda _{0})} 位置的雅可比矩阵 d f x 0 , λ 0 {\displaystyle {\textrm {d}}f_{x_{0},\lambda _{0}}} 有实部为0的特征值,表示在此点有局部分岔。若特征值为0,表示此分岔为稳态的分岔,但若特征值为虚数,表示是霍普夫分岔。

若是离散系统

若在 ( x 0 , λ 0 ) {\displaystyle (x_{0},\lambda _{0})} 的矩阵 d f x 0 , λ 0 {\displaystyle {\textrm {d}}f_{x_{0},\lambda _{0}}} 有模数为1的特征值,表示有局部分岔。若特征值等于1,分岔可能是鞍结分岔(英语:saddle-node bifurcation)、跨临界分岔(英语:transcritical bifurcation)或叉式分岔(英语:pitchfork bifurcation),若特征值等于-1,表示是周期加倍分岔(英语: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否则则为霍普夫分岔。

局部分岔的例子有:

全域分岔是指较大的不变集(如周期性轨迹)和平衡点重叠。全域分岔也会改变相图上的拓朴,而且其变化不会像局部分岔一様限制在一个小区域,因此称为全域分岔。

全域分岔的例子有:

全域分岔有时会和像奇异吸引子之间更复杂的结构有关,如一种称为危机(英语:Crisis (dynamical systems))的现象就是指当动态系统的参数变化时,奇异吸引子突然出现或是突然消失。

分岔的余维数是指动态系统中需变动几个参数,才会使分岔现象出现。鞍结分岔及霍普夫分岔是常见的局部分岔中,实际余维数为1的二个分岔(其他分岔的余维数都大于1)。不过跨临界分岔及叉式分岔的正规式可以写成只有一个参数的形式,因此也可以视为余维数为1的分岔。

Bogdanov-Takens 分岔(英语:Bogdanov–Takens bifurcation)是一个有较多研究,余维数为2分岔的一个例子。

分岔理论已用在连结量子系统及经典力学系统的动态中,可以用在原子系统、分子系统及谐振隧穿二极管。分岔理论已用到激光动力学的研究中,也用在许多在实验上难以处理的理论例子中,例如kicked top及耦合量子阱。将量子系统及古典力学运动方程中分岔相连结的主要原因是在分岔时,古典力学轨道的signature会变大,正如Martin Gutzwiller(英语:Martin Gutzwiller)在有关量子混沌(英语:quantum chaos)中的研究所提出的一样。许多分岔都研究来连结古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像是鞍结分岔、霍普夫分岔、umbilic分岔、周期加倍分岔、重新连接分叉(reconnection bifurcation)、切线分叉(tangent bifurcation)及尖分叉(cusp bifurcation)。


相关

  • 类毒素类毒素(toxoid)是一种细菌毒素(一般是外毒素),在经过化学处理或加热后,其毒性已被抑制,甚至没有毒性,但包括免疫原性在内的其他特性仍保留。若类毒素用来作为疫苗接种,会产生免疫反应
  • 托勒密二世与情妇比莉丝提刻(英语:Bilistiche):托勒密二世“恋姊者”(希腊语: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Φιλάδελφος,前308/309年-前246年1月28日),托勒密埃及的第二位法老和国王(英语:ba
  • 辅酶Ⅱ烟.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
  • 巴伐利亚王国巴伐利亚王国(德语:Königreich Bayern)是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的一个王国,也曾是莱茵邦联,德意志邦联以及德意志帝国的组成国。该国是于1805年由原先的巴伐利亚选侯国升格而来,并持
  • 约翰·哈特约翰·哈特(John Hart,196510月2日出生),是一位美国惊悚小说作家。他的作品背景设在北卡罗莱纳,也是他出生和成长之地。哈特曾经两次获爱伦·坡奖,分别是2008年度的《顺流而下》和
  • 古罗马艺术古罗马艺术是指在古罗马及罗马帝国疆域内产生的视觉艺术。古罗马艺术涵盖建筑, 绘画, 雕塑以及镶嵌艺术等领域。以现代的角度来看,有时一些奢侈品如金属加工品、宝石雕刻品、
  • 小孙各庄小孙各庄是位于中国天津蓟县西7公里处邦喜公路旁的一个村庄,主要居住区处于邦喜公路北侧,主要耕地处于邦喜公路南侧与大秦铁路之间。2009年1月,居住居民有300户左右。据记载村
  • 大岛健一大岛健一(日语:大島健一/おおしま けんいち,1858年6月19日-1947年3月24日),日本陆军军官、政治人物,退役前军衔为陆军中将。曾任陆军大臣、贵族院敕选议员、大东文化学院总长。1858
  • 胡琏 (正德进士)胡琏(?-1524年),字重器,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临江府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辛未进士。嘉靖初年官至刑部郎中,大礼议事件中在左顺门哭谏,廷杖伤重身亡。江西乡试第一十六
  • 詹姆斯·布林德利詹姆斯·布林德利(James Brindley;1716年-1772年)是英国著名工程师。出生在英国的德贝郡(Derbyshire),但大部分时光居住在斯塔福德郡,他只受过很少的正规教育。尽管如此,他设计建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