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巨济岛事件
✍ dations ◷ 2025-07-19 03:58:23 #巨济岛事件
巨济岛事件,是指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巨济岛上建立战俘营(英语:Geoje prison camp)的一段历史。1951年11月,美军在韩国第二大岛巨济岛,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巨济岛战俘营(英语:Geoje POW Camp)。关押的朝鲜人民军战俘有15万人,另有2万多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大部分关押在第71、第72和第86号战俘营。1953年6月8日,中国、朝鲜与联合国联军签署了遣返战俘协定。8月5日,开始遣返战俘,直到9月6日战俘营关闭。经第三国进行自愿甄别后,志愿军战俘有1.4万最后到了台湾,其余的大部分选择中国大陆,此后长期受到政治审查。志愿军战俘大部分关押在第71、第72和第86号战俘营。在那里,美军曾向战俘进行价值观念的教育,试图建立反共思想。包括派来神父和僧侣向志愿军战俘传教,借此希望借由宗教心灵的建设,来达到宣化的目的。在美军的默许下,部分曾为中华民国国军后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兵),随后送往朝鲜战场作战的战俘,在战俘营内成立“战俘警备队”,许多回中国大陆的战俘后来表示,在国民党势力下求生路,不得不将标语和图案纹在自己的胸口和双臂上是战俘众多表明立场的选择之一,刺上的标语包括“ANTI-REDS”、“杀朱拔毛”、“蒋委员长万岁”和象征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亲共战俘同样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用处决等手段控制战俘,71战俘营被称为“巨济岛小延安”由于双方的斗争,估计导致2,000名战俘死亡。战俘张光普参加了去物资仓库的栈头工作的劳工队,他见劳工队的人吃得好,“对敌斗争积极性”不强就偷偷一把火把堆成山的物资烧了。1951年秋“人民法庭”处决了15名反共战俘。之后美军开始大大加强岛上的兵力。
战俘还进行了多次暴动,杜德将军在5月12日遭战俘绑架,经过谈判,被强迫签署战俘的宣传性文件(上面写有对战俘大量虐杀、机枪扫射、拿战俘进行细菌毒气原子弹试验)后被释放。之后美军决心恢复正常的战俘和看管者关系,向战俘首领李学九(朝鲜语:이학구)大校(被俘前是朝鲜第13师参谋长)下令,战俘以150人为单位整队出营,移到新营地,战俘的反应却是拿出刀、矛,进入壕沟准备抵抗,美军因此出动187空降团,使用催泪弹和震荡弹(英语:Hand grenade#Concussion)(中方记载一律称为毒气弹)占领该营,期间有31名战俘和1名美军死亡,之后发现了16具红色战俘所杀的战俘尸体和大批自制武器(包括4,500把刀,3,000把矛,1,000颗汽油弹等)。后来克拉克将军组织了委员会调查这一事件,杜德和查尔斯-科尔森将军都因让共产党获得宣传胜利而被批评。杜德被降为上校。他于1973年去世。T. M. Watlington将军曾试图为杜德正名未果。现在于巨济岛战俘营遗址上,建成了一座遗址公园。
相关
- 海蛇海蛇亚科(学名:Hydrophiinae)包括所有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蛇,属于蛇亚目,由远古眼镜蛇进化而来,本科有15属、约50种。在新的分类法中,海蛇亚科被归类于眼镜蛇科之下。海蛇亚科下的蛇
- 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指涉及到世界上大多数强大和人口庞大国家、规模最大的战争。世界大战可横跨几个大洲,并持续多年。这个用词通常应用于20世纪二个规模空前的全球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19
- 日耳曼行省日耳曼尼亚(拉丁语:Germania;德语:Germania)是古代欧洲的一处地名,位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同时也包括被古罗马控制的莱茵河以西地区。地名来自高卢语,由罗马共和国统帅尤利乌斯
- 女性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
- 沈立沈立(1007年-1078年),字立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祖父沈仁谅始定居历阳。早孤,由母亲养大。宋仁宗天圣八年王拱辰榜进士,历任桐城尉,畿县主薄,有政绩。通判寿州。签书益州判官,提举澶州
- 长辈长辈狭义中对血缘关系上的尊长的统称,包括祖父、祖母、母、父、伯、叔、姑、姨、舅等;例如兄、姊。广义则包括一切年龄可以做自己父母的人。长辈包括亲属长辈、老师及其他长辈
- 半乳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galactosylceramide)是一种包含由"部分1-羟基"(1-hydroxyl moiety)半乳糖残基之神经酰胺(Ceramide)所组成的脑苷脂。半乳糖是由半乳糖基神
- 威尔士圣公会威尔士教会(威尔士语:Yr Eglwys yng Nghymru;英语:Church in Wales)是在威尔士的圣公宗成员教会,由六个教区组成。现时大主教是兰达夫主教(Bishop of Llandaff)巴利.摩根(Barry Morgan
- 蛩蠊目蛩蠊,是蛩蠊科(Grylloblattidae)的无翅昆虫。它们生活在高山上的寒冷地区,并不能在2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其外观令发现的科学家感到疑惑。第一个被命名的物种北美蛩蠊 ( Gryllo
- 海旋板纲海旋板(helicoplacoids)是一类已灭绝的棘皮动物,生存于寒武纪早期。身体覆有骨板,骨板间能够相对运动而使身体能够膨胀或收缩。食物沟呈螺旋形环绕身体并向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