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之波

✍ dations ◷ 2025-10-06 07:51:51 #圆舞曲,合唱曲,俄罗斯音乐作品,1900年代乐曲,河川题材作品,1903年作品

《黑龙江之波》(又称《黑龙江的波涛》,俄语:Амурские волны,直译名《阿穆尔河的波涛》),原为东西伯利亚第11步枪团军乐队指挥马克斯·阿韦列维奇·克尤斯(俄语:Кюсс, Макс Авельевич)于20世纪初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创作的一首圆舞曲,1944年经由军队作曲家弗・鲁勉采夫改编为合唱曲而得以在苏联内推广传唱,后经弗拉吉米尔・索柯洛夫再次改编后,与《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之波》齐名,成为世界著名圆舞曲合唱经典之一。

《黑龙江之波》原是一首军乐曲,诞生于20世纪初。曲作者马克斯・阿韦列维奇・克尤斯1874年(一说1877年)出于乌克兰敖德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毕业于敖德萨音乐学校,后在第11东西伯利亚团担任军乐队长,参加过俄日战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创作了《黑龙江之波》。他后来虽然换了好多地方也换了好几个部队,但始终担任军乐队队长。1927年,他从克里姆林宫仪仗队的乐队长的任上辞职,回到家乡敖德萨,在俱乐部和学校里担任指挥。1942年,死于德国人对敖德萨犹太人居住处的大屠杀。克尤斯写过300首左右的音乐作品,唯有这一首《黑龙江之波》在国际上广为流传。

该歌最初出版的是钢琴改编谱。

1944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这首几乎已被湮没的《黑龙江之波》的一份手抄乐谱落到了远东战线歌舞团团长弗・鲁勉采夫的手里。这位音乐家被这首圆舞曲的旋律所吸引,将它改编成合唱曲,并请团里的独唱演员谢拉菲姆・波波夫填了词。歌舞团演出后,歌曲开始在苏联远东地区流传开来。

1950年代,波罗的海红旗歌舞团也要演出这首合唱曲,并请该团的独唱演员康斯坦丁・瓦西里耶夫另填新词。瓦西里耶夫保留了波波夫的部分原词。

过了两年,苏联合唱指挥大师、苏联人民艺术家弗拉吉米尔・索柯洛夫(俄语:Соколов, Владислав Геннадиевич)(1908-1993)写了第3个合唱版本,带领莫斯科青年与大学生合唱团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4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赢得了二等奖,从此,这首歌曲扬名世界。

这首歌曲有薛范和俞荻、曹永声译配的两个版本。中国大陆传唱的是索柯洛夫的合唱版本。

相关

  • font style=color:#888small定难军br /881–982/small/font&定难节度使,又称夏绥节度使,是唐朝在今中国西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881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在此据地自立,成为西夏的渊源。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 首席科学官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官是美国空军在科学与科技领域中的首席代表。其职级相当于中将,是美国空军部辖下的文职人员。现任的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官是理查·乔瑟夫博士。美国空军首席科
  • 南部-比利牛斯南部-比利牛斯(法语:Midi-Pyrénées)是位于法国南部的一个旧大区,南与西班牙及安道尔接壤。面积45,349km²,人口2,551,687。下辖阿列日省(09)、阿韦龙省(12)、上加龙省(31)、热尔省(32)
  • 半闭前圆唇元音半闭前圆唇元音(The close-mid front rounded vowel, or high-mid front rounded vowel )是母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国际音标是⟨ø⟩。注意其符号与语言学上表示“零(英语:Z
  • 安德烈·马汀安德烈·马汀(Andrej Martin,1989年9月20日-)是一位斯洛伐克职业网球运动员。他曾参加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果在单打第三轮被日本选手锦织圭淘汰。
  • 卡梅伦 (南卡罗来纳州)卡梅伦(英文:Cameron),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下属的一座城市。城市类型是“Town”。其面积大约为3.13平方英里(8.09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424人,人口密度约为每
  • 萨阿德·巴希里萨阿德·巴希里(阿拉伯语:سهاد باحجري‎,英语:Suhad Bahajri)是沙特阿拉伯的化学家。她是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及教育者,在吉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担任临床化学及临床营
  • 常济常济(1449年-?),字惠夫,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山东乡试第十六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进士。曾祖常全;祖父常敬;父常瓒,州吏目。母张氏。
  • 迈耶斯冰原岛峰坐标:74°54′S 98°46′W / 74.900°S 98.767°W / -74.900; -98.767迈耶斯冰原岛峰(英语:Meyers Nunatak),是南极洲的冰原岛峰,位于埃尔斯沃思地,处于曼特山东南面19公里,属于哈德
  • 巧实力巧实力(英语:Smart power)是约瑟夫·奈尔在“硬实力”、“软实力”之后,著书诠释的第三种国家实力,巧实力意指“结合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致胜策略能力” 。根据 Chester Crocker(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