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痕世代

✍ dations ◷ 2025-07-10 00:00:58 #烧痕世代

所谓“烧痕世代”,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幼年时期和少年时期的世代。是昭和一位数世代的后代,是从昭和10年(1935年)4月2日到昭和22年(1947年)4月1日出生的。而且还是大日本帝国时代出生的最后世代。

反战作家野坂昭如使用“烧痕黑市派”似乎是语源(野阪烧迹派不是战前派、战中派,也不是战后派)。虽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被火烧毁的世代”的名称,指的是哪世代,但本项为了方便起见,记载了日本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小学(当时是国民学校)的世代到终战诏书播出为止出生的世代的1935年4月2日~1945年8月15日出生的世代。

城市被烧毁的世代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防空洞和烧毁的废墟中度过了幼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并饱受饥饿、经济困难、放射性物质损失等战争带来的损失惨重。也有经历过蓝天教室和黑市的人。也有不少人因为战死或战祸失去了父亲,被迫过着母子家庭的生活。战争期间,被疏开到农村的学生因空袭失去家园或大城市日益严重的粮食困难,很多人在战后也暂时住在农村。他们与战中派一起经历了废除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日本宪法的一大模式转变。

1935年(昭和10年)4月2日~1939年(昭和14年)4月1日出生的人们,在太平洋战争中进入小学,小学时期经历了国民学校的军国主义教育和战败后的涂墨教科书、民主主义教育(6·3制等),因此是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记忆的最后世代。他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美苏冷战爆发的废墟中度过小学时代的世代,在旧金山和约签订时期(1951年(昭和26年)是中学生。另一方面,1939年(昭和14年)4月~1945年(昭和20年)出生的人们在幼年时期受到空袭的威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入了小学。这世代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和朝鲜战争等战后混乱时期度过了小学时代。

这世代人中有很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进入社会的人,上大学的人还很少,但战后新制大学诞生后,大学升学率逐渐上升,介于大学毕业生被视为精英的世代和大学教育大众化的世代之间。这世代在学生运动热火朝天的时期成为大学生,1941年(昭和16年)珍珠港攻击前出生的人负责1960年(昭和35年)的安保斗争,珍珠港攻击后出生的人和团块世代一样负责全学共斗会议。

这世代的孩子大多是昭和40年代(1965年~1974年)出生的X世代,孙子多是1995年(平成7年)~2009年(平成21年)出生的Z世代。

相关

  • 相关条目此条目列出有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的相关页面,以方便阅览相关条目。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
  • 通菜蕹菜(学名:Ipomoea aquatica;“蕹”,拼音:wèng),又称空心菜、通菜、通心菜、壅菜、瓮菜、应菜、藤菜及葛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性,中空,节上能生不定根。应菜,蕹菜(南方草木状、嘉祐
  • 法昆多·卡力欧尼法昆多·卡力欧尼(1985年10月9日-)是一名阿根廷曲棍球运动员,曾代表国家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的男子曲棍球比赛,但未获得奖牌。
  • 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全国过渡委员会所领导部队的清剿作战中遭连环枪击虐待折磨身亡。卡扎菲之死是象征利比亚内战告终的重要标志,也是阿拉伯之春
  • 埃格·阿尔维克埃格·阿尔维克(英语:Egil Aarvik,1912年12月12日-1990年7月19日),挪威作家、政治家,基督教民主党,是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
  • 网页服务器比较网页服务器软件是提供网页服务功能的软件。早期的网页服务器只支持简单的静态文件(例如HTML和图像),不过现代网页服务器大多已经支持运行服务器端应用。有些编程语言和Web应用
  • 沉潜的瀑布《沉潜的瀑布》是三岛由纪夫于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城所升是名水库设计师,他年轻英俊且事业有成,经常与素昧平生的女子发生一夜情,但从没有真正动过感情。有一天她
  • 冯素兰冯素兰(1970年12月12日-),为台湾知名广播DJ与舞台剧演员。冯素兰出生于台湾云林县,,在出生二个多月后即被领养到高雄养父母家长大,隔月才申报户口,身份证出生年月日则登记为民国六十
  • 克里斯蒂娜·德特科姆克里斯蒂娜·德特科姆(荷兰语:Cristina Deutekom,1931年8月28日-2014年8月7日),荷兰女高音。德特科姆出生于阿姆斯特丹,出生名为克里斯蒂内·斯廷切·恩赫尔(Christine Stientje Engel),五岁时即在父母影响下接触了声乐,参加合唱团,1952年与拳击手亚普·德特科姆(Jaap Deutekom)结婚,后进入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荷兰语:Conservatorium van Amsterdam),师从科比·里梅斯马(Coby Riemersma)与菲利克斯·胡普卡
  • 程应镠程应镠(1916年11月4日-1994年7月25日),男,江西新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宋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就读于燕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程应镠出生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乡的一个望族。早年入学位于庐楼的家族私塾。1928年,他去南昌补习中学课程。次年考入江西省立二中。1932年,他以成绩优良,免试直升本校高中,就读理科,当时南昌提倡新生活运动,他与几个同学组织成立“风岛社”并开始向刊物投稿。1933年,他撰写《我们的西北》投寄给在南昌出版的《汗血周刊》,次年正式发表,时仅十九岁。但因新任教务主任有意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