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形断层

✍ dations ◷ 2025-10-12 01:47:37 #构造地质学

铲形断层(英语:Listric Faults),又译为上凹断层、弧形断层或犁形断层,是一种断层面有弧度的断层。铲形断层称为铲形断层,因为通常其断层面弧度随着高度递减,类似一个铲子的形状。由于上下磐之间的弯曲,铲形断层又常与翻转背斜(英语:Rollover Anticlines)相生。经过长时间演进的铲形断层可能会被整平,成为水平的分层。铲形断层只发生在沉积岩中,在其他岩种中之案例非常稀少。铲形断层通常与正断层相仿,少数才会有逆断层的特性。目前通行的理论认为,具备正断层和逆断层特性的铲形断层在顺序上可能是有相关的──例如,当造山带延伸时,逆断层型可能可以被重新活化为正断层型;当大陆边缘的板块活动从被动阶段到活跃阶段时,正段层型又有可能被挤压,变回成逆断层型。

一边断层面已经消失的铲形断层,除了会形成山壁之外,还有可能促使剩下的另一边岩体产生更多的铲形断层。

铲形断层最早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修斯在其著作《地球的面貌》(德语:Das Antlitz der Erde)中提出。他当时观察法国北部、比利时和德国鲁尔煤矿区向上凹曲的断层面,并注意到这种断层的横断面形态类似铲子(希腊语:Listron),是以以此命名。此后,德国在煤矿区工作的地质学家一直采用这一术语;尽管如此,“铲形断层”的概念迄今除中欧以外其它地方几乎没有得到承认。值得注意的是,修斯的研究只主要针对逆断层型的铲形断层,而这些断层的铲形构造有些事实上是由断层产生后的其他地质活动所造成的。关于正断层型铲形断层,当时修斯在他的作品的描述较少,并未使用“铲形断层”来称呼。

1936年时,德国弗罗茨瓦夫大学的汉斯・克鲁斯(英语:Hans Cloos)教授利用黏土对正断层型的铲形断层做出了演示。1963年,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基希迈尔(德语:Kirchmayer)详细的对历年关于铲形断层曲度与断层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回顾文献,并列出了一系列关于铲形断层与煤矿蕴藏关系的例子。他们并发现,由于岩脉出露的环境条件经常会干扰铲形弯曲断层面结构的出现,铲形断层的发现与研究很难透过地形学研究达成。

相关

  • 松果腺松果体(又叫做松果腺、脑上体)是一个位于脊椎动物脑中的小内分泌腺体。人体最小的器官。它负责制造褪黑素,一种会对醒睡模式与(季节性)昼夜节律功能的调节产生影响的激素其形状像
  •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
  • 格奥尔格·福斯特约翰·格奥尔格·亚当·福斯特(Johann Georg Adam Forster,1754年11月27日-1794年1月10日)是德国自然历史学家、探险家、科学家、民族学家、旅游作家、随笔作家、记者与革命家。
  • 果糖-1-磷酸果糖-1-磷酸(英语:Fructose-1-phosphate)是一种果糖的衍生物,主要由肝果糖激酶(英语:hepatic fructokinase)产生,但也有较少的量在小肠粘膜和肾小管的近端上皮生成。尿苷二磷酸半乳
  • MUM48MUM48为曾预定以印度孟买为活动据点的女子偶像团体,同时也是日本偶像团体AKB48的海外姐妹团。征选活动于2018年年中举行,但组合最终未能成立,取而代之的则是MUB48。团体名称中
  • 约翰·基特默约翰·基特默(英语:John Kittmer;1967年7月6日-),是一名英国外交官,现任英属印度洋领地专员及英属南极领地专员。基特默在西萨塞克斯郡库克菲尔德(英语:Cuckfield)出生,曾于1988年在剑
  • 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5号发射复合体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5号发射复合体 (LC-5)是美国的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梅里特岛的发射场。用于发射红石火箭和丘比特火箭。该发射场最为著名的一次发射是水星-红石3
  • 丁相基丁相基(朝鲜语:정상기 、1954年1月26日-),韩国外交官,国立外交院(朝鲜语:국립외교원)外交安保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所长,前驻台北韩国代表部代表,历任外交部本部大使、东北亚合作大使、
  • 兰亚里角兰亚里角(保加利亚语:нос Раняри)是南极洲的海岬,位于葛拉汉地,处于桑迪尔角东南面6.7公里和迪萨波因特门特角北端以西5.2公里,以保加利亚统治者命名。坐标:65°31′53″S
  • A4公路A4公路、A4高速公路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