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

✍ dations ◷ 2025-10-08 02:10:23 #生物武器
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依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对有生力量发挥杀伤作用。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等的弹头和航空布撒箱、喷雾器、气溶胶发生器、装载媒介物(鼠、蚊、蜱等)的容器等。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在人类战争史上,细菌武器的使用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细菌武器的案例系公元前1200年,赫梯人将带菌的尸体抛射到敌方土地上。1349年,蒙古人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法城(Kaffa)时,由于城坚难摧,攻城部队又受到由中国向西蔓延的鼠疫大流行的影响,他们便把鼠疫病死者从城外抛到城内,结果使保卫卡法城的许多士兵和居民染上鼠疫,不得不弃城西逃。1864年,太平天国在南京被攻占前,因为水源长江积累双方太多兵大体,致爆发疫疾,导致万人伤亡。清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弟曾国葆于1863年在攻南京前染此厉疫突病逝,令曾国藩荃兄弟悲愤不已,一举攻占南京一次世界大战是壕沟战,部分士兵阵亡,因事先都作好预防,将兵大体搬出沟集中掩埋处理,大幅减少疫疾爆发的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军曾以中国东北的平房地区作为满洲第731部队的驻地,针对冻伤、病原体毒力回归等课题开展一系列人体实验,借此改良用于侵华战争及其他战线的生物武器。在赤道也有731部队的热带实验所在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中,包含武器级炭疽粉剂的邮件最先抵达美国传媒公司,导致罗伯特·史蒂文斯因肺炭疽丧生。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可能成为生物战剂的物种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人类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的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界限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有可能获得效价更高的生物战剂。当今生物武器的发展与使用虽已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唯一可与核武对抗的武器、生物武器不论在量产成本上、性能上还是威慑力上都有着核武器和化学武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不能无视某些国家铤而走险,秘密进行研究开发的可能性。目前被怀疑拥有生物武器的国家(地区)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朝鲜、中国、日本、台湾、法国等。袭击人的生物剂一般具有下列特征:感染剂量低,毒性高;潜伏期一般较短,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通过呼吸道途径致人感染或中毒;造成失能或死亡的几率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免疫血清、疫苗或抗菌素;在环境中稳定性一般较高;(在早期)难以检测或鉴定;易于生产和运输。因此,已知被发展、生产、储存或用作生物武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种类就成为生物恐怖袭击的首选之物。袭击农业的生物剂一般具有下列特征:一般对人体无害;潜伏期短或很长,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在环境中稳定性高;一般可能有疫情背景,难以迅速与自然暴发的疫情区别开来;受影响的行业领域多,损失巨大。突出代表为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由于生物学2.0的出现,生物武器的研发早已是平民都可进行,目前具生物武器研发能力的机构上千家。第一代现代化生物武器是基因改做肺结核箘、不怕任何抗结核药,并抄入破伤风菌外毒素基因、加快患者死亡。另一种种类是抗抗生素脑炎双球菌…这都是空气传染,无法治疗的。生物武器的核心为生物战剂。根据传染性、病原体种类等区分方法可将生物战剂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1)按战术效果区分:致死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上的生物战剂,例如:天花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类鼻疽假单孢菌、沙士病毒和鹦鹉热衣原体。失能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下的生物战剂,例如:贝纳氏立克次体(Q热)、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土拉弗朗西斯杆菌(土拉杆菌病/野兔热)与布鲁氏杆菌(布氏杆菌病)。(2)按病原微生物形态与病理区分*:细菌类战剂:主要有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氏杆菌、土拉弗朗西斯杆菌、猪布鲁氏杆菌等。病毒类战剂:主要有天花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真菌类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氏组织胞浆菌等。立克次体类战剂:主要有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立氏立克次体(落基山斑疹伤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衣原体类战剂:目前所发现的具有实际军用价值的衣原体类战剂仅有鹦鹉热衣原体。(3)按作战对象区分:反人员战剂:以人类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炭疽芽孢杆菌、天花病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反畜牧业战剂:以牲畜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等。反农业战剂:以农作物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稻梨孢(英语:Magnaporthe grisea)、苛养木杆菌、致病疫霉等。

相关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广义的定义是从分子的面向对生物现象的研究;狭义的定义是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分子层面研究。这是一门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衍生而来的学科。分子生
  • 拟病毒拟病毒(Virusoid)也称为类病毒,它是一种环状单链RNA。它的侵染对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拟病毒必须通过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单独的辅助病毒或拟病毒都不
  • 轻偏瘫轻偏瘫(英语:Hemi-paresis)是人体左右某一侧出现的麻痹的症状,最严重时将导致偏瘫(英语:Hemi-plegia),或称半身不遂,即半个身体的完全麻痹。这两种症状的成因有很多,既有先天原因也有
  •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英文:Growth factor)一词是指天然的蛋白能刺激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生长因子调节细胞的各类活动与功能。生长因子通常充当细胞间的信号分子。生长因子结合到靶细胞
  • 制服单位美国军事史(英语:Mili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制服部队(英语:Uniformed serv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指的是美利坚合众国所拥有的八支联邦制服部队(英语:Uniforme
  • RTG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缩写RTG、RITEG)是一种利用放射性衰变获得能量的发电机。 此装置利用热电偶阵列(应用了西贝克效应)接收了一些合适的
  • 法兰克-史达林机制Frank–Starling机制(英语:Frank–Starling mechanisms),是心脏的一种代偿机制。指的是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在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心脏前负荷(心肌在收缩前所承受的
  • 太阳能太阳能(英语:Solar energy),是指来自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被不断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所利用的一种能量,如,太阳热能集热器(英语:Solar thermal collector),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热能发电,和人
  • 2015年至2016年冬中国北京雾霾事件2015年至2016年冬中国北京雾霾事件,是指2015年入冬后起始于2015年12月8日重度雾霾事件,北京在污染期间曾多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首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从2015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