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or

✍ dations ◷ 2025-07-19 17:46:48 #自2014年6月需要从英语维基百科翻译的条目,核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物理学

Fusor是一种实验装置,它以电场来加热离子,直到产生适合核聚变的情况。这是一种惯性静电约束装置,主体内部呈真空状态,当中有两个带着电极的金属笼子,产生电压。带着正电的离子进入这个装置,会被电场牵引而加速、发热,并集中在中心位置。当达到适合的温度,离子在装置中心的浓度也增加,若发生相互碰撞,且燃料适当(氘)即会发生核聚变。

这种实验装置,最常见的类型,是Farnsworth–Hirsch fusor。这个装置由美国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1964年)和罗泊特·赫舍(英语:Robert L. Hirsch)在1967年发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William Elmore,James L. Tuck与Ken Watson,曾经提出另一个构想,但是没有实际作出来。

目前这种装置的输出功率远小于输入功率,还不能作为能源,但是可以用作实际的中子源。

Fusor这个装置包含两个用金属线作成的笼子,外层的金属笼子为阳极,而内层的笼子为阴极,这两个笼子被包覆起来,装置内形成真空。当带着正电的离子进入装置,会被内层外层电极形成的电场牵引,向内部加速。随着离子的速度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增加。电场牵引著离子,使它的速度上升,温度也上升,一直加热到可能发生核聚变的状态。在装置中心位置,离子浓度会增高,若发生碰撞,可能有几个离子发生核聚变。

每增加1伏特的电压,可以使离子温度增加11,604开尔文。典型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约为15 keV或是170 megakelvin。只要有15,000伏特的电压,就可以使带着正电的离子加热到这个程度。但因为这个装置的电阻会使能量产生很高的耗损,因此类似的装置,输入功率都会大于输出功率,通常无法实际产出能量。

这种核聚变装置的设计概念,最早由费罗·法恩斯沃斯提出,使用惯性静电约束(IEC)的原理。费罗·法恩斯沃斯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进行设计,并取得专利。惯性静电约束这个名称也是由他选定。

1949年,ITT公司并购了法恩斯沃斯实验室,核聚变计划被认为无利可图,因此遭到搁置。

1962年,费罗·法恩斯沃斯提出一项专利,以线栅间的电压差,来牵引离子,使离子加速到发生核聚变。

1964年至1967年间,罗泊特·赫舍(英语:Robert L. Hirsch)提出一个修改过后的设计,并开始实际建造。

相关

  • 球菌球菌(拉丁语:coccus,复数cocci)是一类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的细菌。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球菌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细菌疾病 · 科
  • 岛屿地区岛屿地区(Insular area)特指那些其不属于美国五十州以及联邦特区的美国领土。因为这些有人居住的岛屿地区,是非合并建制领土,所以这些地区本土出生的居民不被美国宪法承认为美国
  • 安德斯·努德斯特伦安德斯·诺德斯特伦(瑞典语:Anders Nordström,1960年3月9日- ),瑞典医生,于2006年5月22日至2006年11月8日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代理总干事。安德斯·诺德斯特伦毕业于卡罗林斯卡
  • 元素 (消歧义)元素可以指:
  • 图式图式,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较大知识单元或信息组块。例如:上图书馆
  • 亡灵鬼,又称鬼魂,某些文化习俗或宗教信仰的人认为鬼是生物死亡后遗留下的灵魂。在其他语言的翻译上,中文的“鬼”最常被翻译成英语的“Ghost”,日本则称之为“幽灵”,马来语则称之为
  • 内消旋体内消旋化合物是含有超过两个手性碳原子但没有旋光性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的一种异构体就是内消旋化合物,这是由于其分子有对称平面。一般情况下,如果分子含有超过两个手性碳原
  • 搜狐视频搜狐視頻是搜狐推出的在线视频媒体平台,成立于2004年底,前身是搜狐宽频,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用户匿名UGC上传功能。它同100多个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当前直播近40个主流的卫视台,并在
  • 苏联人苏联人、苏联人民、苏维埃人民(俄语:советский народ)或称苏联公民(俄语:Граждане СССР)是对居住于苏联者之住民总称,最初仅非特定指涉居住在苏联的人民
  • 西奥多·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英语:Theodore Roosevelt National Park),是一座美国国家公园,位于美国的北达科他州。这个国家公园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对美国水土保持有极大贡献的西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