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

✍ dations ◷ 2025-10-01 19:42:17 #萧友梅
萧友梅(1884年-1940年),字思鹤,又字雪明,广东省中山县人,中国音乐教育家及作曲家。 有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之称。萧友梅自幼在澳门接触西方音乐。1899年,就读广州时敏学堂。1901年,留学日本,攻读教育学、钢琴及声乐。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国后响应清朝政府留学毕业会考,获得文科举人。不久,又留学德国,往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团的历史研究》(1916)。同年10月,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及斯特恩音乐学院继续研修。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出国学习音乐,留学时间最长的学生,也是第一位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音乐家。1920年,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编审员。1921年,担任国立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1922年,经萧友梅提议,"音乐研究会"正式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简称:北大传习所),担任此该所教务主任。1927年,蔡元培支持萧友梅筹建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他把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9年改"上海音乐院"),并且担任校长,直到病逝。他亲自设了"旧乐研革"课程(即中国古代音乐史),并自行编写教材。萧友梅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一生作了100多首歌曲:《今乐初集》、《新乐初集》等。尚有钢琴曲、管弦乐曲、大提琴、弦乐四重奏、合唱曲等。在过去多年,著名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林声翕曾跟从他学习和声,而他也曾出版很多教材:《风琴教科书》(1924)、《钢琴教科书》(1925)、《小提琴教科书》(1927)、《和声学》(1927)、《普通乐学》(1928)等。除此之外,还发表了超过50篇音乐论文。1940年12月31日萧友梅因为肺病在上海去世,由“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集资将其安葬在万国公墓。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布迁坟公告,由于萧友梅亲属未看到公告,致使萧友梅墓地、墓碑(叶恭绰题写)遭夷平消失。2006年经过有关单位请示统战部,于2007年在北京香山脚下公主坟村萧友梅家族墓地建立了萧友梅衣冠冢和纪念碑,以供人们瞻仰凭吊。

相关

  • 红斑狼疮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为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统称,即免疫系统非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症状可能会发生于全身各处,包含关节、皮肤、肾、血球、心脏,以及肺。最常见
  • 鸟取大学坐标:35°30′54.4″N 134°10′18.6″E / 35.515111°N 134.171833°E / 35.515111; 134.171833鸟取大学鸟取大学(日语:鳥取大学/とっとりだいがく,Tottori University)位于鸟取
  • 芬克效应芬克效应(英语:Fink effect)氧化亚氮气体又称笑气,现用作外科和牙科的麻醉剂。麻醉结束后,大量氧化亚氮从病人体内扩散到他的肺泡比其它气体由肺泡扩散出来的速度快,这样,可使肺泡
  • 使徒保罗保罗(天主教译保禄,唐朝景教译宝路法王;古希腊语:Παῦλος,拉丁语:Paulus;约3年-约67年),本名“扫罗”(Saul),又称大数的扫罗(Saul of Tarsus)。他是早期教会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教士之一,
  • 塞尔维特米格尔·塞尔韦特(西班牙语:Miguel Servet;拉丁文:Michael Servetus,1511年9月29日-1553年10月27日),全名米格尔·塞尔韦特-科内萨(Miguel Serveto y Conesa),外号Revés,别名米格尔·德
  • 血色素沉着病血色沉着病(Hemochromatosis),又名血色素沉着症、血铁沉积症或血色病是指:
  • 须鲸见内文须鲸小目(学名:Mysticeti)是依生物分类法分类之一群鲸类动物。包括蓝鲸、长须鲸、露脊鲸、大翅鲸、灰鲸等等。须鲸是分布广泛的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和多样化的小目。目前
  • 效价效价强度(英语:potency)在药理学中是药物活性的量度,以达到一定效果所需的剂量来表示。效价强度高的药物(如吗啡、阿普唑仑、利培酮)在低浓度时就有强烈反应,而效价强度低的药物(如
  • 美国牛蛙美国牛蛙(学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是一种水生青蛙,是蛙属的一种。是现存北美的最大的蛙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
  • 受贿罪贿赂、受贿罪是指个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而这些利益并不能从正常的合法途径中得到。此为贪污犯罪之一。商业贿赂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