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dations ◷ 2025-07-21 19:07:25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1反应(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亲核取代反应的一类,其中S代表取代(Substitution),N代表亲核(Nucleophilic),1代表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只涉及一种分子。与SN2 反应相对应,SN1 反应涉及中间体碳正离子,可以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并且常常是二级或三级卤代烃或强酸条件下二级或三级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等人于1940年首先提出SN1机理。

SN1反应的理想机转可以用以下两步表示:

第一步是底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去基团,这个过程需要能量,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是离解出的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的过程,速率较快。

反应物解离为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总是需要溶剂协助的,因为R+和X−溶剂化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大大补偿断裂R-X键所需的能量。如-BuCl离解生成-Bu+和Cl−的反应,气相(无溶剂)时需要630 kJ/mol的能量,因此在非高温下该反应很难发生。但在水中,离解能则只有 20 kJ/mol,即是由于溶剂的缘故。

由于 SN1 反应的速控步只涉及一种分子,因此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应为一级反应,并且反应速率也应该只与底物有关。虽然溶剂也协助底物进行第一步解离,但由于溶剂是大量存在的,浓度几乎不变,因此溶剂的浓度不应被包含在速率中。即:

然而上述关系式并不能和所有的实验数据很好吻合,尤其是单分子特征不明显的反应。可以通过考虑第一步的可逆性来修正上述式子,即离解出的 X 与亲核试剂 Y 都可与碳正离子 R+ 再反应:

反应刚刚开始时, 很小,可以忽略,因此(1)与(2)是相同的。这也是很多 SN1 反应在开始阶段得到的数据与(1)式吻合得非常好的原因。但随着反应的进行,X 的浓度逐渐增加,(1)式与(2)式的偏差逐渐增大。在溶剂解反应中, 非常大,因此根据(2)式可以得出此类反应速率应当减小的结论。对卤化二芳基甲烷溶剂解反应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对叔丁基卤的水解反应表明,该 SN1 反应从始至终非常吻合(1)式。 这可能是由于叔丁基碳正离子不及芳基甲烷类碳正离子稳定,因此对于亲核试剂的“选择性”较差。形象地讲,叔丁基碳正离子生成之后,由于自身不很稳定,它马上会与旁边非常大量存在的亲核试剂 H2O 反应并脱去质子生成叔丁醇,而不是“费尽心机”找到一个卤离子再反应,尽管卤离子是比水强得多的亲核试剂。

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也是要考虑的两个因素:

某些 SN2 反应为假一级反应,即决定速率的两个因素(Y 和 RX)中有一个物种的浓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动力学上看反应像是降了一级。一般的动力学方法无法区分假一级反应与一级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可以用同离子效应来区分这二者,即加入 X。SN2 反应受同离子效应影响不大,因此反应速率不会发生太大改变,而 SN1 反应则不同。

某些反应的 SN1 机理可通过检测其中间体碳正离子来确定,如:



上述反应中的二芳基甲基碳正离子比较稳定,可用紫外光谱检测到。因此很明显上述反应是 SN1 机理。

但大多数碳正离子寿命极短,很难用仪器检测出,这时就需要用其他的方法间接证明。例如,在三氟乙酸酯的溶剂解反应中,如果其为 SN1 机理,则亲核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当很小,因为反应的速控步与亲核试剂无关。事实上,可通过在不同浓度的含氟离子和二氧化硫的二苯氯甲烷中、吡啶中和三乙胺中的实验结果得知,在修正了盐效应的影响之后,各反应的初速率几乎相等。这也就证实了上面的假设。

另一种方法则利用了桥环化合物的刚性。由于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而一些桥环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刚性,因而 SN1 反应很难发生在它们的桥头碳上。如 环系(降冰片烷)几乎不能发生桥头碳的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再例如,左一的化合物在30% KOH 80%乙醇溶液中煮沸21小时,或在与硝酸银乙醇溶液48小时的情况下都不反应,而相应的直链化合物很快反应。环系发生 SN1 反应要比环系快得多,尽管仍然比不上直链化合物。SbF5-SO2ClF 溶液中,桥更长的(左二)桥头碳正离子在 -50 °C 以下是稳定的。 右一 和右二的化合物也可以发生 SN1 反应。

除此之外,检测是否有重排产物也是确定 SN1 机理的途径。由于 SN1 反应涉及碳正离子的生成,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为 3° > 2° > 1°,因此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一级碳正离子总会转变为稳定的三级碳正离子,从而生结构不同的新分子。

由于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因此下一步亲核试剂 Y 可以从平面上方或下方进攻,将得到外消旋混合物。但这个特点并不十分明显,只出现在少数单分子特征比较显著的反应中。这可以用离子对机理来解释,即:

其中 R+X− 表示比较紧密的离子对,称作紧密离子对;R+ || X− 表示有溶剂相隔的比较松散的离子对,称为溶剂分离子对;而 R+ + X− 则表示已经解离的有溶剂包围的离子,称为自由离子。SN1 反应中,亲核试剂 Y 可以于以上可逆过程的任何阶段进攻而发生反应。如 Y 进攻紧密离子对时,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之间联系比较紧密,Y 的进攻带有 SN2 成分,因此构型翻转;而当 Y 进攻自由离子时,将得到完全消旋的产物;Y 进攻溶剂分离子对的情况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离子对理论成功解释了为什么 SN1 机理得到部分构型翻转的产物或完全消旋的产物。

以溶剂作试剂,底物与溶剂直接发生的反应称为溶剂解反应。SN1 反应也可以是溶剂解反应。

例如叔丁基溴在乙醇中溶剂解生成乙基叔丁基醚的机理为:

溶剂解反应通常速率较慢,因此经常用于研究反应机理。

一般来说,以下因素使化合物容易按 SN1 机理反应:

以下因素使化合物不容易发生 SN1 反应:

相关

  • 太瑞县太瑞县(越南语:Huyện Thái Thụy/.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羊角蕨羊角蕨纲(Horneophytopsida)是一种已灭绝的有胚植物,只有茎,没有叶、根与维管束,生存年代为志留纪晚期(约4亿2000万年前)。羊角蕨纲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多孢植物类。
  • 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女黑侠木兰花系列是倪匡(当时笔名魏力)所著的小说系列。以木兰花、穆秀珍及高翔合称之东方三侠对抗犯罪集团及罪犯的故事为主线。共60本,按出版时间排序如下:当年卫斯理的叔叔出
  • 加斯帕尔-狄奥多尔-伊格纳茨·德·拉方丹加斯帕尔-狄奥多尔-伊格纳茨·德·拉方丹(Gaspard-Théodore-Ignace de la Fontaine)(1787年1月6日-1871年2月11日)卢森堡政治家和法学家,他是第一任卢森堡首相,在任四个月。他
  • 华兰生物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河南新乡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制药公司,2004年6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代码:002007)。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
  • 瓦齐尔普尔乌帕齐拉瓦齐尔普尔乌帕齐拉(孟加拉语:উজিরপুর;,英语:Wazirpur Upazila)是孟加拉国的一个乌帕齐拉(Upazila),位于巴里萨尔专区的巴里萨尔县,面积248.35 km²。1991年其人口为227115,其中
  • 卢琦 (康熙进士)卢琦,字景韩,号西甯。浙江余姚籍,仁和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康熙六年(1667年)中式丁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因事罢职。
  • 高从诩高从诩,中国五代十国时代人物,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儿子。文献王高从诲的弟弟。929年1月28日,高季兴去世后,高从诲继位,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从诲的儿子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
  • 科尔峰坐标:85°45′S 136°38′W / 85.750°S 136.633°W / -85.750; -136.633科尔峰(英语:Cole Peak)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玛丽伯德地,处于杜马尼山东北面11公里的沃森海崖北部,海拔高度
  •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Métrologie Légale, OIML;英语: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成立于1955年,是一个旨在促进协调国际贸易的法制计量程序的政府间组织。法制计量的统一确保了国家间测量设备的认证兼容,从而促进测量设备及诸如称重设备、计价器、速度计、农业测量设备(例如谷物水分计)和健康相关设备(例如排气量测量计和饮料的酒精含量计 )等相关产品的贸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