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种

✍ dations ◷ 2025-10-09 19:06:52 #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是引进物种的一个子集。如果一个物种经人为引入一个其先前不曾自然生存的地区,并有能力在无更多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在当地发展成一定数量,以至威胁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当地公害,就可称之为“入侵物种”。虽然入侵物种经常定义为成为祸害的引进品种,但有些物种天生就能在特定的区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繁殖并成为当地的一个入侵品种。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杂色澳洲喜鹊(Pied Currawong)就是一个例子:由于人类对当地景观的改变,使得杂色澳洲喜鹊的数量在20世纪急剧增长。杂色澳洲喜鹊捕食其他小型鸟类的雏鸟,使得该地区其他小型鸟类数量锐减。在夏威夷,一种称“'ae'ae”的湿地植物(当地的假马齿苋)也被视为有害物种,因其快速增长覆盖了原本作为保护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mexicanus knudseni)之用的浅水塘,使得这些区域不再适合这种濒危鸟类觅食。当然,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有数量增减周期,一般来说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波动。这类变化一般是由环境上的各种因素变化导致,而其中以由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地貌改变的影响显得最为突出。所有物种都是竞争中求生存的,但入侵物种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使其超越本土物种。有时,这种优势体现在生长速度和繁殖速率上,有时,物种间更加直接的相互作用。然而研究者不认为这个有着标定入侵物种的代表性。86%的入侵物种可以由这些特征来鉴别。另一项研究发现,入侵物种只占了有这些特征的物种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有这些特点的物种最终被认定为非入侵物种,从而需要其他的一些解释。通常,入侵物种的共同特点有:通常外来物种需要存活过种群低密度的时期,才有可能在新的地点变成入侵物种。种群数量很少的时候,外来物种很难繁殖并存活下来,所以一个物种也许需要很多次到达一个地点才可能在这里存活。而人类的周期性的往返活动,如船只在港口间的运输和汽车上下高速路,给了这些物种更多的机会。当外来物种可以在争夺养料、阳光、空间、水或食物中战胜土著种,它便可能变成入侵物种。如果这些物种是在强烈的竞争或是巨大捕食压力中进化的,而新的环境中没有竞争者,这些入侵者就可以很快的增长。对于一个所有资源都予以充分利用的生态系统,入侵物种每一点获利都是土著种的损失。然而,这种单方的竞争优越性导致的土著种最终灭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可以共存相当的一段时间,渐渐地当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明显提升,慢慢适应了环境之后,竞争优势也变得明显了。入侵物种往往可以利用那些土著种无法利用的资源,比如依靠强健根系可以利用的深层水资源,可以在之前没有物种的土壤类型中生存。刺山羊草(Aegilops triuncialis)被引进到加州的水保持度低,缺乏营养物质,高镁钙,且有重金属毒性的土壤中。这种土壤中一般植物密度都很低,但是山羊草可以在这里繁茂生长,排挤了这些土地中的土著种。当物种使用化学或生物方式抑制竞争者生存时,这个过程就加速进行了。一种机制就是拮抗作用,即一种植物释放化学物质使得周围的土壤对于竞争物种无法生存。改变生境的火灾状况是另一种促进方式。旱雀麦原产欧亚大陆,它不仅可以在火灾之后快速繁殖扩散,还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干燥碎屑增加火灾频率和强度,尤其在北美的火灾常发的季节。在旱雀麦广泛分布的地区,它显著的改变了当地的火灾频率以至于其他物种无法在这种高频火灾中存活下来,使得旱雀麦保持统治性并且不断扩展。对于环境的物理形貌改变也是促进的模式之一。在台湾,福寿螺是最有名的入侵物种之一。原本从南美洲引进做为食用螺类,但因口感不佳而被弃养于水沟,但反而开始大量繁殖,对于农作物造成危害。例如红火蚁、小花蔓泽兰、褐根病菌(树木褐根病病原菌)、布袋莲、家猫、家犬亦造成危害。另外罗非鱼是从新加坡引进的,虽然是常见的食用鱼类,但是放养于水库、湖泊的罗非鱼由于攻击性强,逐渐排挤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生物学控制就是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即引进当前入侵生物的天敌,使用天敌进行数量的控制,但该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引进的生物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生物,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地破坏。生物地理学评价将入侵物种分为五类。

相关

  • 调理素调理素(英语:Opsonin,来源于希腊语:opsōneîn,意思是准备进食),是通过标记免疫应答抗原或标记死细胞用于再循环来增强吞噬作用的任何分子。调理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是一种分子
  • 多孔菌多孔菌,属多孔菌科一种,是木栖腐生的中型菇类。该菇类生长于如台湾等地之低中海拔林区,生长期间约是在春夏两季之间。
  • 鼻音 (辅音)鼻音是按发音方法分类的一类辅音。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通路被阻塞,软颚下垂,气流通过鼻腔,与气流从口腔流出的口腔辅音相对。 (少数的挤喉音可能同时具有口腔辅音与鼻音的性质。)
  • 教育部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2000年云南大学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申报建立"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姜成林教授为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教育部重
  • 法拉语法拉语(Fala)是罗曼语族的一门语言,通常被认为是葡萄牙-加利西亚语的下属语言之一。法拉语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靠近葡萄牙国界的部分地区使用,使用人口约有10,500人。2015年,
  • 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alpha cells,亦作α-cells),是胰岛中的一种内分泌腺上皮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而胰岛β细胞约占75%。胰岛α与胰岛β细胞的比例适当
  • 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OM,FRS(英语: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1842年11月12日-1919年6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他与威廉·拉姆齐合作发现氩元素,并因此获得1904年诺贝
  • 酶列表此页面是一个关于酶的列表,按照EC编号排列。EC1:氧化还原酶  EC2:转移酶  EC3:水解酶  EC4:裂合酶  EC5:异构酶  EC6:连接酶EC1:氧化还原酶  EC2:转移酶  EC3:水解酶 
  • Leeds International Classics Seminar坐标:53°48′26″N 1°33′6″W / 53.80722°N 1.55167°W / 53.80722; -1.55167 利兹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Leeds)位于英国利兹,为英格兰西约克郡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它建立
  • 硫气孔火山喷气孔(英语:fumarole)是一种地壳裂缝,通常出现于火山附近。火山喷气孔会喷发蒸气及各种气体,如二氧化硫、盐酸和硫化氢,其中喷发硫化物质的,则被称为硫气孔。火山喷气孔会由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