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菌肽
✍ dations ◷ 2025-10-09 19:55:59 #抗菌肽
2FBS, 2FBU, 2FCG, 2K6O, 2LMF, 4EYC· cell wall
· cytosol· antibacterial humoral response
· defense response to bacterium
· negative regulation of growth of symbiont on or near host surface
· defense response to Gram-positive bacterium
· interaction with host
· killing by host of symbiont cells抗菌肽(Cathelicidin),系一系列可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中找到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这种多肽在哺乳动物对侵袭性细菌感染的先天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抗菌肽家族被归为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缩写为AMPs)的一种。防御素则是抗微生物肽家族的另一成员。尽管抗菌肽家族与防御素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但它们却具有高度异质性。抗菌肽家族的成员可通过一个高度稳定的区域(即凯萨林域(cathelin domain))和另一个高度可变的域来表征。哺乳动物的各个种的抗菌肽之间是互相孤立的。最初,科学家在中性粒细胞中发现了抗菌肽,不过,随后,科学家发现,在经过细菌或病毒或骨化三醇(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的刺激后,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亦会产生抗菌肽。结构 / ECOD抗菌肽的长度范围很大,其长度可从12个氨基酸残基到80个氨基酸残基。它们的结构也千变万化。大部分的抗菌肽均为折叠成两亲性的α螺旋的长为23-37个氨基酸的线状肽。不过也有小部分的抗菌肽长度在12-18个氨基酸之间。这类肽有一到两个起稳定结构作用的二硫键,且拥有β发夹(英语:beta hairpin)结构。科学家也有发现长度较长的抗菌肽(长度在39-80个氨基酸残基之间)。这些长度较长的抗菌肽呈现出重复的脯氨酸基序,形成了延长的聚脯氨酸型结构。抗菌肽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英语:Cystatin)家族有着一级同源性,尽管那些被认为很重要的氨基酸残基在这一蛋白酶抑制家族中往往难以找到。抗菌肽家族的成员在人类、猴子、小鼠、大鼠、豚鼠、熊猫、猪、牛、青蛙、绵羊、山羊、鸡,还有马体内都有分布。如今已被确认的抗菌肽有:患酒渣鼻的患者体内的抗菌肽水平和角质层胰蛋白酶酵素(SCTEs)水平会升高。在激肽释放酶7(英语:KLK7)(KLK7)和激肽释放酶5(英语:KLK5)(KLK5)的共同作用下,抗菌肽能被切割成抗微生物肽LL-37。LL-37过量被认为是引发酒渣鼻(无论是其哪一亚种)的罪魁祸首之一。抗生素已被用于酒渣鼻的治疗,然而,抗生素之所以起作用,或许仅仅是因为它部分抑制了角质层胰蛋白酶酵素。维生素D能提高的人体内抗菌肽hCAP18的水平,而hCAP18据信能有效降低接受透析的患者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风险。拥有高水平hCAP18蛋白的患者经过一年透析之后能存活并免受致命感染的概率是一般患者的3.7倍。。维生素D能够增强抗菌肽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抗菌肽又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抗菌肽能在巨噬细胞内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快速摧毁原来吞噬体里的微生物的脂蛋白膜。针对抗菌胜肽,提供相关资讯的研究型数据库,如:dbAMP 。 dbAMP 为一个综合型抗菌胜肽数据库,其中所包含的资讯有抗菌胜肽蛋白质序列、名称、物种来源、抗菌物种分类、抗菌胜肽的物理性质、是否经实验研究证明以及蛋白质结构分析与图形化等资讯,此些数据库同时也提供抗菌胜肽等预测工具,供使用者浏览、分析及研究应用。
相关
- 细菌性疾病病原细菌(英语: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细菌病原体。本条目主要针对会造成人类传染病的病原细菌。大部分的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不过有些细菌是病原体。像结
- 氨基青霉素氨基青霉素(Aminopenicillin)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衍生物。氨基青霉素因为在青霉素侧链的α位碳原子上加上了一个氨基(-NH2)而得名,第一种合成的氨基青霉素是氨苄西林
- 肠道血管发育不良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是肠道血管异常增生而引起下消化道慢性失血。由于是间断性出血,诊断检查时不出血,因此难诊断。肠道血管的异常状态,无法解释的肠道出血与贫血。损害常是多重的
- 子宫卵巢摘除术子宫卵巢摘除术是指通过医学手段,摘除哺乳动物的卵巢。此手术方式为不可逆手术,一旦进行了便不可能再次回复怀孕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如非是肿瘤等问题,一般人类不太会选择此方式
- 韦格蒂乌斯普布利乌斯·弗莱维厄斯·维盖提乌斯·雷纳特斯(Publius Flavius Vegetius Renatus),约活动于公元4世纪后半期。著有关于古罗马军事体制论著《论军事》,凡四卷。尽管他非军人而
- 甘草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英语:Licorice),又名乌拉尔甘草、生草、生甘草、粉草、粉甘草、灸草、国老、甜草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厘米,茎
- 褐藻褐藻(学名:Phaeophyceae)是属较高等的多细胞藻类,属真核细胞生物,有1,500种左右,主要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水域,则淡水种罕见。褐藻纲外表从暗褐色的橄榄绿都有,其取决于褐藻素与叶绿素
- 23S rRNA23S rRNA是一个长为2904nt(在大肠杆菌中)的细菌核糖体大亚基(50S亚基)组分。核糖体的肽基转移酶活性中心就位于此rRNA的第五结构域(domain V),而此结构域也是许多抑制转录的抗生素
-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化学物理通讯》(Chemical Physics Letters)是一个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主要内容是化学物理。该期刊创建于1967年,出版商为爱思唯尔。现任主编是David Clary(英语:David Clary)、M.
- 弗里茨·泽尔尼克弗里茨·塞尔尼克(荷兰语:Frits Zernike,1888年7月16日-1966年3月10日),荷兰物理学家,1953年因相衬显微技术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