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累利阿语

✍ dations ◷ 2025-07-12 00:42:59 #危险 (濒危语言),ISO 639-2代码的语言,芬兰语,芬兰语言,俄罗斯语言,主谓宾语序语言,卡累利阿共和国

卡累利阿语(、 或 )是一种主要在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共和国境内通行的语言。它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芬兰语支。语言学上卡累利阿语非常接近芬兰东部所说的芬兰语方言,有些芬兰语言学家甚至把卡累利阿语列为芬兰语的一种方言,但现今被广泛接受维一种单独的语言。卡累利阿语不应该与芬兰语东南方言群相混淆,该方言群有时在芬兰称为“卡累利阿方言”(芬兰语:karjalaismurteet)。

卡累利阿语没有单一的标准语形式。每个写作人按照自己方言来记录书面语。从三个方言群中发展出三种主要的书写标准:北部方言、特维尔方言和利维方言。所有的书写变种都是用基于拉丁字母的卡累利阿字母表来书写的,尽管在历史上西里尔字母也使用过。

卡累利阿语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中的芬兰语支,与芬兰语非常接近。芬兰语和卡累利阿语的共同祖先“原始卡累利阿语”在铁器时代通行于拉多加湖的沿岸地区。卡累利阿语和芬兰语东部方言群组成一个方言连续体。早期一些芬兰语言学家把卡累利阿语分类为芬兰语的一种方言,在一些早期的芬兰语文献中有时称其为“边境卡累利阿方言群”(芬兰语:Raja-Karjalan murteet),但现今卡累利阿语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语言。除了卡累利阿语和芬兰语之外,芬兰语支还包括爱沙尼亚语和一些通行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少数族群的语言。

大约有10万人说卡累利阿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卡累利阿共和国,但莫斯科东北处的特维尔州也有不少的说卡累利阿语的社区。之前估计在芬兰有5千人说卡累利阿语,大多数是年长者,但最近的估计这个数字有3万人。由于二战后的迁徙及内部迁居,卡累利阿人现今分散在芬兰各地居住,卡累利阿语不再是一种本地社区语言。

在卡累利阿共和国,卡累利阿语是一种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语言。自1990年代后期不断有努力希望通过立法来让卡累利阿语跟俄语具有同等的官方地位。在特维尔州的卡累利阿人享有民族文化自治权,保证他们在学校和大众媒体中使用卡累利阿语的权利。在芬兰,卡累利阿语则在《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的框架下享有非区域性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官方地位。

卡累利阿语有两种主要形式,它们可看作是方言或者不同的语言:本部卡累利阿语和利维卡累利阿语,其中本部卡累利阿语又分为卡累利阿语北部方言和卡累利阿语南部方言(包括特维尔方言)。这些变体组成一个连续的方言体,方言体的两端已经不能互通了。每个变体又能进一步分为不同的方言个体:

吕迪语之前被认为是卡累利阿语的一种形式(方言),但现在通常认为是一门单独的语言。

卡累利阿语若不考虑元音长度,共有8个元音:

只有闭元音/i/、/y/与/u/可能为长元音。原始芬兰语(英语:Proto-Finnic language)的长中元音与长开元音则已经被双元音化:*ee, *öö, *oo → /ie/, /yö/, /uo/(也同样在芬兰语发生);*aa, *ää → /oa/, /eä/ 或 /ua/, /iä/(也同样在芬兰语的萨沃尼亚方言(英语:Savonian dialects)发生)。

卡累利阿语北部方言与利维卡累利阿语有21组双元音:

除了双元音以外,卡累利阿语北部方言尚有一系列的三元音:

利维卡累利阿语则只有、、、、 与 。

卡累利阿语共有18个辅音:

另有/f/、/ts/两个辅音只使用于外来语。

现今卡累利阿语使用拉丁字母表,共有29个字母。它使用ISO拉丁字母表基本字集,加上Č, Š, Ž, Ä, Ö 和 ',但不包括Q, W 和 X。这个统一的字母表用来书写除特维尔方言之外的所有卡累利阿语变体。

自中世纪至19世纪为数不多的用卡累利阿语书写的文本中使用的是西里尔字母。自从苏联的建立,用拉丁字母书写的芬兰语成为官方语言。但是在1937至1939年间,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的卡累利阿语取代芬兰语成为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相关

  • 苯唑西林苯唑西林钠(英语:Oxacillin sodium)是由必成公司研发的一种青霉素类窄谱β-内酰胺抗生素。苯唑西林是一种抗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药物,它与甲氧西林类似,在临床应用中已取代甲氧
  • 红宝石红宝石,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红色来自铬(Cr)。自然没有铬的宝石是蓝色的蓝宝石。天然红宝石大多来自亚洲(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非洲和澳大利亚,美国蒙大拿州和南
  • 丙基丙基是一个烃基官能团,化学式为—C3H7,缩写为—Pr。丙基有两种异构:正丙基(—CH2CH2CH3)和异丙基(—CH(CH3)2)。此外“环丙烷基”也是三碳的取代基。最简单的丙基化合物是丙烷(C3H8),
  • 乳液乳浊液(英语:emulsion)也称为“乳液”、“乳剂”、“乳状液”或“乳化液”,是指一相液体以微小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由油和水混合组成的乳浊液
  • 温彦博温彦博(574年-637年7月1日),名大临,字彦博,以字行,太原郡祁县(今属山西)人,唐朝官员。有兄弟温大雅、温大有,少时,薛道衡称其兄弟皆有卿相才,曾被突厥颉利可汗流放阴山。隋朝中进士。太宗
  • 辅基辅因子(英语:cofactor)指与酶(酵素)结合且在催化反应中必要的非蛋白质化合物。某些分子如水和部分常见的离子所扮演的角色和辅因子相当类似,但由于含量不受限制且普遍存在,因此不归
  • 湖州市湖州市(吴语湖州音:Ghẽw Cieu),简称湖,古称乌程、吴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市境东邻嘉兴市,南接杭州市,西界安徽省宣城市,北临太湖与江苏省无锡市、
  • 大熊猫基金环保与节能基金(葡萄牙语:Fundo dos Pandas,葡文缩写:FP),是为配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保育大熊猫政策的目标,对开展相关的教育、研究及项目提供资助而设立的基金。基金由行政管理委员
  • 詹姆斯·伯恩斯詹姆斯·弗朗西斯·伯恩斯(英语:James Francis Byrnes 1882年5月2日-1972年4月9日),生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于1972年4月9日逝世,美国政治家,第49任美国国务卿和南卡罗来纳州州长
  • 第4周期元素第4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行(即周期)的元素。含有:第1周期元素 -第2周期元素 -第3周期元素 -第4周期元素 -第5周期元素 -第6周期元素 -第7周期元素 -第8周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