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聚会)

✍ dations ◷ 2025-10-10 03:43:06 #会议,社交聚会,欧洲文化

沙龙是由一个主人邀请其他客人参加,增加他们彼此交流的机会、愉悦自身及提升修养的聚会。沙龙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意大利,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中亦极为流行,直到现代仍然存在。

沙龙(salon)一词最早出现于1664年的法国(来自意大利语salone,这个意大利词则来自sala,即意大利豪宅中的待客厅)。在这之前的文艺聚会通常也是以所用的房间来命名,例如内阁(cabinet)、陋室(réduit)和小巷(ruelle)等。 在十七世纪末,这些聚会一般会在卧室中举行(被看做是一种私人会客厅), 通常情况是一位女士斜倚在床上,她的女友人们围坐在四周的椅子上。不过像法王路易十四的petit lever中,客人全部都站着。小巷(ruelle)指床和墙之间的空间,这个词一般来形容“矫揉造作的女子(法语:précieuses)”的集会,这种集会出现在十七世纪上半叶受过教育的女子中。法国第一个著名沙龙是卢浮宫近处的朗布依埃府(英语:Hôtel de Rambouillet),其女主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英语:Catherine de Vivonne, marquise de Rambouillet)(1588-1665)从1607年开始一直举办沙龙直到去世。 沙龙的很多规则也是由她一手制定的。

沙龙的历史十分复杂,因为这要涉及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各种文化、社会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因此对于沙龙与法国历史和启蒙运动究竟有多大关系有很多见解。主流历史编纂学观点一般集中在沙龙与公共领域(诸如女性地位)的关系上。

沙龙的历史划分要看究竟采用哪种历史编纂学观点。一般意见是从十六世纪早期到十八世纪末为一个主要时期。德娜·古德曼认为其结束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 史蒂文·凯尔的观点较为独特,他认为这段时期至少可以推迟到1848年革命之前。

当时的文献指出沙龙的主导理念是理想主义式的礼貌、优雅和诚实,但很可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德娜·古德曼宣称相对作为一个“礼仪学校”(schools of civilité)来说,沙龙更是一个哲学团体,因此才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礼仪的重要性只是被放在第二位。

沙龙的鼎盛年代被称作“谈话时代”(age of conversation)。 沙龙中谈论的主题分为谈起来“礼貌”或“不礼貌”两种,沙龙的主人也被认为需要拥有缓和气氛的能力,不过所谓“礼貌”却没什么正式定义。马塞尔·普鲁斯特认为政治是一定要避开的话题。 但也有小部分人认为除了政府别的什么都不应该谈及。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2年出版)是研究沙龙与公共领域的重要著作,该书的观点是沙龙在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他在定义“公共领域”时也把沙龙当做一个重要元素。

在德娜·古德曼的《文学界》(The Republic of Letters)中,作者宣称“公共领域就是由沙龙、新闻界和其他社交组织构成的”。 该著作也进一步强调了沙龙在法国历史和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性,这个观点自从1994年《文学界》出版以来就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不过也有人认为古德曼的著作“很显然只是为了支持(哈贝马斯的)论文”,而不是去验证它。

相应的反对观点来自诺博特·伊里亚思,他在《风俗史》(The History of Manners)一书中认为沙龙的的重要元素——礼貌、优雅和诚实,“都是些同义词,不论广义狭义,不过是一些人为自己的行为选定的标准”。 琼·兰德斯(Joan Landes)也说“在某种程度上,沙龙只是制度化的宫廷的衍生物”,而不是公共领域的一部分。 其他人,例如史蒂文·凯尔宣称私人或公共领域的概念都与沙龙有重叠。

沙龙和女性的关系也受到了历史学家的关注。 十九和二十世纪的很多著作一般都只谈到沙龙和丑闻及“小阴谋”(petty intrigues)的关系。 其他的一些则涉及到了沙龙中的女性的积极影响。 不过也因为沙龙中女性过多使得其研究进展困难——当时的大多数重要人物都是男性。

一些历史学家试图把目光放在单个的女性身上,不过直到1970年,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大多都是关于这些沙龙主人的个人故事。 在二十世纪末,随着女权主义研究的进步,关于沙龙主人们的社会重要性的研究才逐渐多起来。 关于启蒙运动的一般性著作例如,《启蒙运动在法国》(France in the Enlightenment)倾向于认为女性的统治地位只局限于沙龙内部。 不过古德曼却不这么认为。 她也曾说:“沙龙主人不是想挤到上流社会里,这些聪明的、受过教育的女子是通过吸收接纳文学界的价值观,并按自己的社会知识和教育需要将其用于塑造沙龙”。

在吸引文人艺术家这一点上,沙龙不同于宫廷的是,它们并不用赞助来作为诱饵。另一个区别是其社会等级不太明显。 在十七十八世纪,“沙龙鼓励异性间及贵族和布尔乔亚间的社交”。 因此沙龙被认为促进了社会壁垒的消失。在十八世纪,沙龙进入了启蒙运动的阵营。

沙龙主人一般都是些强势的女性,她们是沙龙的核心,有权挑选客人、制定规则和沙龙主题。在沙龙中她们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并交换意见、给出评价,因此沙龙也被看做是这些女子对自己的继续教育。 十七世纪最著名的沙龙有1607年在朗布依埃府(英语:Hôtel de Rambouillet)由其女主人朗布依埃侯爵夫人(英语:Catherine de Vivonne, marquise de Rambouillet)举办的沙龙,以及1652年史居里女勋爵(英语:Madeleine de Scudéry)举办的沙龙。

十八世纪著名的沙龙主人有:

沙龙一度风靡欧洲,在十八到十九世纪,很多仿照巴黎式沙龙的沙龙出现在了欧洲各地,甚至包括一些新世界国家。

在十八世纪的英格兰,最著名沙龙主人是伊丽莎白·蒙塔古(英语:Elizabeth Montagu),蓝色长筒袜(英语:blue stockings)一词就诞生自她的沙龙中,也是她本人成立了英格兰蓝色长筒袜协会(英语:Blue Stockings Society (England))。十九世纪为避1848年革命而躲到伦敦的俄罗斯梅里男爵夫人(Baroness Méry von Bruiningk)的沙龙也很有名。1860年代,女权主义者克莱门蒂亚·泰勒在伦敦也举办过激进的沙龙,参加她沙龙的人有 露意莎·奥尔柯特、 芭芭拉·博迪肯、莉蒂亚·贝克尔和伊丽莎白·布莱克威尔。

在德国,沙龙主人包括一些犹太女性例如海利薇·赫茨(英语:Henriette Herz)和拉赫尔·瓦尔哈根(英语:拉赫爾·瓦爾哈根),西班牙有第十三代阿尔巴女公爵(英语:María del Pilar Teresa Cayetana de Silva y Álvarez de Toledo, 13th Duchess of Alba)(18世纪),希腊则有Alexandra Mavrokordatou(17世纪)。

16世纪的意大利艺妓图利娅·达拉戈纳举办过早期沙龙,其他人还有退位后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和玛丽·曼奇尼。19世纪时沙龙在意大利还再次兴盛过一段时期,并在意大利历史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当时为了逃避政府审查,很多社会评论都是在沙龙中做出的。在这之后新闻界就取代了沙龙的位置。

在伊比利亚半岛或拉丁美洲,图特利亚(tertulia)是一种类似沙龙的文艺聚会。这个词最初来自西班牙语,20世纪的图特利亚多举办在公众场合,与会者会互相分享诗歌等艺术作品。 阿根廷的玛利基塔·桑切斯(英语:Mariquita Sánchez)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著名的沙龙主人。 她热心于革命,因此其图特利亚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革命人物。1813年5月14日,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的首次歌唱就是在她的家中。

在十七世纪的波兰,斯尼亚夫斯卡女公爵曾举办过沙龙,十八世纪就更加普遍了,最著名的为十八世纪末的大公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周四晚餐(英语:Thursday Dinners)。

在斯堪的纳维亚,沙龙由索菲亚·伊丽莎白·布伦纳在十七世纪引入瑞典。十八世纪的沙龙主人有海德薇格·夏洛塔·诺登弗吕希特(英语:Hedvig Charlotta Nordenflycht)和安娜·玛丽·伦格伦(英语:Anna Maria Lenngren)。十九世纪也有马拉·西尔弗斯托尔佩(英语:Malla Silfverstolpe)。在丹麦,十八世纪末的克利斯蒂安·索菲·霍尔施泰因和夏洛特·西梅尔曼对该国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关

  • 领议政领议政(영의정),多雅称“领相”(영상),是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于1400年所设立的官职,是最高行政机构议政府的首长,朝鲜王朝三公之首,辅助国王,统领百官。领议政由一人担任,权力相当于同
  • 利根川利根川(日语:利根川/とねがわ Tonegawa */?),长约322公里,流域面积16,840平方公里,是日本国内第二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信浓川。别名“坂东太郎”,坂东是关东的旧名,而太
  • 阿姆斯特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法语:Le Traité d'Amsterdam; 德语:Amsterdam Vertrag; 英语:Amsterdam Treaty),全称《修正欧洲联盟条约、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各项条约和若干有关文件的阿姆斯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性造血芽球(而非淋巴性芽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恶性肿瘤,是白血病的一种。其特点是骨髓内异常芽球的快速增殖而影响了正常
  • 地球半径由于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所以并不能用一个值来表达地球的实际半径。但由于地球的形状很接近球体,用6,357km到6,378km(≈3,950 - 3,963英里)的范围值可以涵盖需要的所有半径。
  • 安德烈·科斯塔安德烈·科斯塔(意大利语:Andrea Costa;1986年2月1日-)是一位意大利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左后卫、中后卫和左边锋。他现在效力于意大利足球丙级联赛球队Reggio Audace。
  • 袁世海袁世海(1916年2月11日-2002年12月11日),原名袁瑞麟,男,北京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花脸演员,以擅演曹操闻名,有“活曹操”之美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
  • 汉斯·赖斯纳汉斯·雅各布·赖斯纳(德语:Hans Jacob Reissner,1874年1月18日-1967年10月2日),也称为雅各布·约翰内斯·赖斯纳(Jacob Johannes Reissner),出生于柏林,德国航空工程师,业余爱好是数学
  • 比斯库·贝洛比斯库·贝洛(匈牙利语:Biszku Béla,1921年9月13日-2016年3月31日),匈牙利索博尔奇-索特马尔-贝拉格州马罗克保皮人,匈牙利政治人物,曾任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俄语: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红军总参谋长(1925年11月13日-1928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