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军官

✍ dations ◷ 2025-07-18 07:43:45 #自由军官

自由军官(阿拉伯语:الظباط الاحرار‎)是一个曾在埃及军队里的一个内部组织,由埃及总统纳赛尔与多位中下级军官所创立,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一环,推翻埃及的君主制及建立共和制,埃及也一度从亲西方转向对抗西方。

二次大战以后,以色列建国并驱除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一群埃及年轻军官也十分关心穆斯林世界与以色列的冲突。

1952年7月23日,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成立“自由军官运动”,在埃及七月革命中推翻埃及和苏丹国王法鲁克一世并担任埃及总统一职,提倡“泛阿拉伯民族主义”。

卡扎菲在中学时就很崇拜纳赛尔,经常收听纳赛尔在阿拉伯之声的演讲广播。卡扎菲在高中时即为积极分子,设立一系列的组织,领导过支持纳赛尔与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就读班军校期间,时常与班加西大学内的泛阿拉伯主义活跃人士来往。欧美各国支持以色列,而卡扎菲对亲西方的国王十分不满,不但鼓励同学从军,自己也为革命而转读军校。从军以来一直为筹画革命而组织志同道合的年轻军官,并订下缜密的计划,虽然半年的赴英训练暂时打断了行程,但回国后更积极地投入革命。这群年青军官自称为纳赛尔的信徒,也把组织命名为自由军官。革命前夕,以卡扎菲为首,共有12名成员。

1969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指挥军队在与以色列的交战中失去西奈半岛,而利比亚国王多年来年老昏庸,政军界有多组人马欲夺取政权。自由军官成员们经讨论后,决定先取得利比亚控制权,再与埃及完全合并成一个国家,共推纳赛尔为领袖。后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待时机成熟再消灭以色列,重建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

1969年8月31日,当时为中尉的卡扎菲和同志贾尔鲁德上尉等人从班加西出发,利用获准的夜间训练为掩护,利用三营的装甲部队于傍晚进军的黎波里,包围禁卫军,软禁国王卫队司令。接着攻下广播台和电视台,禁卫军无法向外求援。班加西为保皇党大本营,拥有忠于国王的大量部队,留守班加西的尤罗夫上尉和卡罗米上尉切断班加西的对外通讯,保皇党的军队无法得知的黎波里的情况。

各地的广播先是听到一阵军乐,接着是不段重复的卡扎菲录音:“伟大的利比亚的人民!为实现你们的自由的愿望与高贵的希望,诚实并正确地响应你们对改革与净化的要求、对革命和反抗的渴望,你们的军队已经推翻了反动、落后、腐败的政权,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在安拉的协助下,利比亚是一个以利比亚共和国为名,自由自主的共和国。”分散于各地的自由军官成员听到后纷纷响应,在班加西南部的绿洲城市萨伯哈,里夫菲中尉举兵控制当地,这种景象在几个重要城市不断上演。隔天早上六点半,对外宣布革命成功。共计有一名士兵丧生,15人受伤。

在1969年的革命中,策划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贾尔鲁德认为他革命的灵感来自1958年7月,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率领一批军官以武力推翻亲西方的伊拉克王国,他们没有理由不去推翻利比亚昏庸老迈的国王伊德里斯一世。

革命成功后,卡扎菲非常积极地进行与埃及合并的计划并敬重纳赛尔。在1970年埃及与以色列和谈时,被阿拉伯世界指责,卡扎菲排除众议地声援纳赛尔。1970年,纳赛尔去世,卡扎菲与埃及继任总统萨达特不合,卡扎菲同意萨达特可担任合并后的国家总统,由卡扎菲担任合并后的国家军队总司令。萨达特不想失去军权而拒绝此提议,后来更发生种种摩擦与冲突,利比亚和埃及的完全合并计划也无疾而终。

1972年成立的阿拉伯联邦共和国不但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下的产物,也和自由军官组织与1969年的革命息息相关。

相关

  • 攻占阿尔巴尼亚贝尼托·墨索里尼佐格一世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1939年4月7日—4月12日)是法西斯意大利对阿尔巴尼亚王国采取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军事行动,该冲突是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
  • 澎湖水道坐标:23°32′42″N 119°51′53″E / 23.545104°N 119.864731°E / 23.545104; 119.864731澎湖水道,是台湾与澎湖之间,由一条狭长状的海谷地形所构成的海域。水道东面是台湾
  • 昴宿星团昴宿星团,简称昴星团,又称七姊妹星团,梅西尔星云星团表编号M45,是一个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团,位于金牛座,裸眼就可以轻易的看见,肉眼通常见到有九颗亮星。昴星团的视直径约2°,形成斗状
  • 阿尔佛雷德·艾侯阿尔佛雷德·艾侯(英语:Alfred Aho,1941年8月9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提明斯(Timmins),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劳伦斯科斯曼计算机科学教授。他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
  • 周必大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2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先郑州管城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刻书家,卒谥文忠。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杨万里、文天祥,合称庐陵
  • 张嘉佳张嘉佳(1980年6月22日-),出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南京大学,担任过杂志主笔,电视编导等。中国当代作家、电影编剧和导演。2014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出版,在中国大陆销量超过400万册,同
  • 戴昌戴昌,孙吴末期、西晋初期人物,徐州广陵郡(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人。戴渊的父亲。戴昌的父亲戴烈官至东吴的左将军。赤乌十三年(250年),魏军围南郡、攻西陵,戴烈与陆凯前去抵御。戴昌后
  • 郑德涛郑德涛(1950年8月-),男,广东五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中山大学党委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 U-88号潜艇 (1916年)陛下之88号潜艇(德语:SM U 88)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中型潜艇或称U艇。它由但泽的帝国船厂(英语:Kaiserliche Werft Danzig)承建,于1916年6月22日下水,至1917年4月7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U-88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Naval warfare of World War I)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潜艇战(英语:Atlantic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在其
  • 孟锺镐孟锺镐(韩语:맹종호,1911年—?),朝鲜政治人物及军人,国内派人。朝鲜战争期间,他曾担任解放游击队第十连队长。1953年,他因间谍罪而被处死。孟锺镐出生于汉城。1925年,他毕业于镜城高等普通学校。其后,他入读京城第一高等普通学校。1927年,他因参与抗日运动而遭到停学处分。1930年,他发动学生示威运动而被日本殖民地政府收监,翌年获释。1933年,他加入左翼报社《劳动者、农民、通信》工作﹔同年又农民运动,因而再度被捕,并被判入狱4年。1939年1月,已经取得自由的孟锺镐加入抗日组织思想报国联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