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贝-施密特反应

✍ dations ◷ 2025-10-04 06:25:57 #加成反应,化学工业,人名反应,碳-碳键形成反应

科尔贝-施密特反应(德语:Kolbe-Schmitt-Reaktion)是干燥的酚钠或酚钾与二氧化碳在加温(125-150°C)加压(100atm)下生成羟基苯甲酸的反应。 它是向芳环上引入羧基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工业原料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就是利用此法,通过苯酚盐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得的。反应以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和鲁道夫·施密特命名。

羧基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温度和酚盐的种类。酚钾和温度较高时有利于对位异构体的生成,为热力学产物;酚钠及反应温度较低时利于产生邻位产物,为动力学产物。邻位异构体加热可以异构为对位产物。

对于取代的酚,环上烷基、甲氧基、羟基和氨基使反应容易进行,产率增加;吸电子的氰基、硝基和羧基使反应速率减慢,反应条件变得苛刻,产率也较低。磺酸基的存在使反应不能发生。

酚盐负离子对二氧化碳发生亲核加成,经过一个钠与两个氧配位的六元环中间体,生成羟基苯甲酸负离子,酸化生成羟基苯甲酸。

相关

  • 骑士精神骑士精神,是中世纪欧洲上层社会的一种精神文明,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的表现,但它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继承了古代欧洲部落文明至早
  • 教研人员教师(英语:Teachers,中文口语也常称作“老师”,旧称“先生”),又称作教育工作者、教员,是大众对教育从业者的称呼,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于教育机构;因应社会需要,亦有家庭教师的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英语: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施加于物体的外力与物体所呈现出的运动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定律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基础,是英国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所提出的三条
  • 三名法在分类学上,三名法(英语:Trinomial nomenclature)指针对低于种的分类单位所采用的命名方式。动物学和植物学中的三名法有差异。对于动物来说,只有一个物种以下的分类层级──亚种
  • 汪灏汪灏可能指下列人物:
  • 经济日报《经济日报》为台湾的经济专业报纸,隶属联合报系。《经济日报》最早借用李万居的《公论报》执照登记营业;1967年4月17日至4月19日发行试版第1号~第3号(不对外贩卖),同年1967年4月
  • 后百济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后百济(900年—936年),朝鲜半岛后三国之一。892年,新罗西南军阀甄萱起兵,攻占武
  • 舟山舟山市(吴语拼音: Cieusae Z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其行政区域范围为整个舟山群岛。市境西北隔杭州湾与上海市、嘉兴市相望,西南隔海与宁波市相
  • 蒙医学蒙古族传统医学,简称蒙医学,是流传在蒙古地方的一种传统医学,是蒙古民族医药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所形成的民族医学。真实的起源以不可考,但相信其针灸、草药、推拿等方式是汉朝以前
  • 笋或竹笋是指幼竹茎秆的幼嫩生长部分。还没有完全从地底下长出来时,以及刚刚出土仍未木质化的部分可作为蔬菜食用。春季笋生长破土成为竹子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竹笋实际可采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