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臭氧化
✍ dations ◷ 2025-04-25 05:53:40 #臭氧化
臭氧化反应,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反应之一。是实现烯烃官能团向醛酮官能团转化的手段之一。烯烃的臭氧化反应最早于1840年由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发现。在有机化学发展的早期被广泛用来作为推测有机物未知结构的重要降解手段。广泛被接受的反应机理称为Criegee机理,为德国人Rudolf Criegee于1953年提出。
反应机理如下:臭氧与烯烃先是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初级臭氧化物1,2,3-三氧五环(1),1非常不稳定,重排生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次级臭氧化物1,2,4-三氧五环(2)。
反应结束后,用还原剂(常用的如二甲硫醚、三苯基膦等)处理,次级臭氧化物2即分解生成两分子的醛(或酮)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用来方便地将碳碳双键转变为羰基,用烯烃作原料来合成醛酮官能团。
比如:历史上,臭氧化反应常常被用来确定一个化合物中碳碳双键在分子中的位置。烯丙醇类结构的底物会发生反常臭氧化反应,中间体采用反常的方式分裂,得不到预期产物。
见下图所示, 正常的途径为ii, 反常为i. 注意C-C键断裂的部位不同.反常臭氧化反应有时也被用到合成天然产物中。比如grandisol的一种合成方法中就利用了反常臭氧化反应。臭氧化反应是造成橡胶制品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橡胶制品中含有碳碳双键,而空气中经常会存在微量的臭氧,比如雷雨过后,复印机旁,某些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等等,这些臭氧会与橡胶反应使碳链断裂,导致橡胶失去弹性,发生龟裂。
相关
- 李时珍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
- 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费奥多西·格里戈里耶维奇·多布然斯基(乌克兰语:Теодо́сій Григо́рович Добжа́нський,俄语:Феодо́с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Д
- 临床工程临床工程,又名临床工程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关于临床医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美国临床工程学会把临床工程师定义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应用工程和管理手段,来支
- 杜瓦苯杜瓦苯(英语:Dewar Benzene)是苯的价键异构体之一。其标准命名为:双环己-2,5-二烯,为英国化学家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于1867年提出的苯的可能结构,故命名为“杜瓦苯”。在0℃吡
-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EC 6.5.1.1),也称DNA黏合酶,在分子生物学中扮演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角色,那就是把两条DNA黏合成一条。无论是双股或是单股DNA的黏合,DNA连接酶都可以借由形成磷酸双脂键
- 差示扫描量热计差示扫描量热法(英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简称DSC)是一种热分析技术,借助补偿器测量使样品与参比物达到同样温度所需的加热速率与温度的关系。1962年E.S.沃森和M.
- 天门冬氨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可简写为Asp或D)是一种α-氨基酸,其化学式为HOOCCH2CH(NH2)COOH。天冬氨酸的L-异构物是20种蛋白氨基酸之一,即蛋白质的构造单位。它的密码子是GAU和GAC。
- 页岩气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和吸附为主要赋存方式而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并且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自发进行以及放热为特征。过去十年内,页岩气已成为美国一种日益重要的天然气资
- 灰色粘质灰色粘质(英语:gray goo,也拼作grey goo),又称灰蛊或灰雾,是一种假想的世界末日情景,在该情景中失控的大量分子纳米技术(英语:molecular nanotechnology)制成的自我复制机器(英语:self-r
- Baird规则Baird规则是有机化学的经验规则。它是指当闭合环状三重态平面型的共轭多烯(轮烯)π电子数为4n时,具有芳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