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化

✍ dations ◷ 2025-08-08 11:41:31 #臭氧化
臭氧化反应,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反应之一。是实现烯烃官能团向醛酮官能团转化的手段之一。烯烃的臭氧化反应最早于1840年由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发现。在有机化学发展的早期被广泛用来作为推测有机物未知结构的重要降解手段。广泛被接受的反应机理称为Criegee机理,为德国人Rudolf Criegee于1953年提出。 反应机理如下:臭氧与烯烃先是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初级臭氧化物1,2,3-三氧五环(1),1非常不稳定,重排生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次级臭氧化物1,2,4-三氧五环(2)。 反应结束后,用还原剂(常用的如二甲硫醚、三苯基膦等)处理,次级臭氧化物2即分解生成两分子的醛(或酮)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用来方便地将碳碳双键转变为羰基,用烯烃作原料来合成醛酮官能团。 比如:历史上,臭氧化反应常常被用来确定一个化合物中碳碳双键在分子中的位置。烯丙醇类结构的底物会发生反常臭氧化反应,中间体采用反常的方式分裂,得不到预期产物。 见下图所示, 正常的途径为ii, 反常为i. 注意C-C键断裂的部位不同.反常臭氧化反应有时也被用到合成天然产物中。比如grandisol的一种合成方法中就利用了反常臭氧化反应。臭氧化反应是造成橡胶制品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橡胶制品中含有碳碳双键,而空气中经常会存在微量的臭氧,比如雷雨过后,复印机旁,某些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等等,这些臭氧会与橡胶反应使碳链断裂,导致橡胶失去弹性,发生龟裂。

相关

  • A/BICD-10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被视为具有可传播性和可传染性的疾病。肠道传染病(A00-A09)结核病(A15-A19)由特定动物传染的细菌性疾病(A20-A28)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
  •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领鞭毛虫门领鞭毛虫纲(学名:Choanoflagellate)是一种原生生物,是单细胞或群体。拥有一根鞭毛,形态类似于淡水海绵的群体,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也类似于海绵,被认为是动物的姐妹群。领鞭毛虫的
  • 萨利纳岛萨利纳岛(Salina)是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北侧伊奥利亚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也是该群岛中的第二大岛。目前岛上大约有4,000居民。坐标:38°33′55″N 14°50′00″E / 38.56528°N 14.
  • 迷幻蘑菇赛洛西宾蕈类(英语:psilocybin mushroom),即裸盖菇,俗称迷幻蘑菇、神奇魔菇或魔菇,是含有裸盖菇素和脱磷酸裸盖菇素等迷幻物质的蕈类。它们在生物属分类上涵盖田头菇属(Agrocybe)、
  •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未成年者或未成人)是一个社会学或者法学的概念,即是还没有成年的人。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上,未成年人即是未满法定成年年龄18岁的人。不同的社会或地区对未成年人在心理状
  • 蛇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是实验室中常用在蒸馏、分馏与回流过程中,与直型冷凝管用途相似。将热气态分子借由与冷水管面接触使其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凝结成为液态。再顺势延著内管向下流出,并加
  • 氯气弹含有氯气的炮弹,为化学武器,有毒性,在施放之后会释放大量氯气以毒杀敌人。由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所研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15年由德国陆军首次在军事用途上
  • 铜钱方孔钱,又称“孔方钱”、“圆形方孔钱”、“方孔圆钱”,是古中国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以铜铸造,故俗称铜钱。方孔钱由圜钱演变而来,自秦朝统一货币,全国铸行半两钱之后,除王莽改
  • 氰醇羟腈(cyanohydrin),又称氰醇(cyanoalcohol),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醛或酮分子中羰基发生氰化氢加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羟腈水解可得α-羟基羧酸,羟腈脱水可得α,β-不饱和酸。羟腈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