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色(梵文与巴利语:Nāmarūpa),佛教术语,它是一个在梵文与巴利文都存在的复合字,由名(nāma)与色(rūpa)两个字组成。名,泛指一切精神现象或意识现象,通常包括四种名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色法简称为“色”,指一切的物质现象。
丁福保先生在《佛学大辞典》中说:“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故称名色。”
当打坐入较深定之时,心离五蕴而会进入“名色”之中,此时若不观如幻或观空则常会看到名色中所记忆的各种名相,有些“明显深刻的记忆”会对此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名相是过去所发生刻骨铭心事件的记忆,这种名相有时会被“完整不变”的保存在名色中,当有机会再看到它时,此人就会像时光倒流重回当时的境界。
修行人能入八识身依名色记忆起用,则会生出神通,有人称此为“愿力成就”。
一个菩萨在世间行道渡生,长期累积由愿力所生的渡生名相(例如使众生得智慧),当此渡生名相在名色记忆之中增长,则依此就会有大神通。
愿力与定力成就是可以移山倒海,使各种境界生灭或变易,如《维摩诘经》中之所说者。诸佛菩萨之所以能以大神通力渡生,与此“名色”亦有关系,由于诸佛在因地时都有大愿力,且依此愿力长期在世间渡生行菩萨道,因此名色中聚积很多相关的名相,例如,南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
众生长期行菩萨道,其名色中聚积大量的渡生善名相,依此可生不可思议的大神通,也依此成就不同名号的诸佛菩萨。
在所谓因缘法之中的一部分。
2.天台教观选录,法界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