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齿翼龙

✍ dations ◷ 2025-11-11 23:49:50 #无齿翼龙
无齿翼龙属(学名:Pteranodon),在希腊文的意思为“没有牙的翅膀”,生存于晚白垩纪(康尼亚克阶到坎潘阶,约8,800万年前到8,000万年前)的北美洲,化石产地遍布美国各地(堪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内布拉斯加州、怀俄明州、与南达科他州),是最大的翼龙类之一,翼展长达3.8~5.6米长;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飞行中生代爬虫类”,更是化石发现最多的翼手龙类。无齿翼龙虽然不属于恐龙,但经常和非鸟形恐龙一起在各种儿童读物、电影、电子游戏里面出现。在知名电影《侏罗纪公园3》、《侏罗纪世界》和《侏罗纪世界2》中,均有无齿翼龙的登场,作为恐龙公园内最大的飞行动物而知名;不过即使是同一系列的电影,每部里面的无齿翼龙的复原造型也各不相同,并且全部和现实的无齿翼龙不符。与较早的翼龙类不同,例如:喙嘴翼龙、翼手龙属,无齿翼龙拥有缺乏牙齿的喙状嘴,类似现代鸟类。在1870年,无齿翼龙的化石首次发现于堪萨斯州的烟山河白垩地层,年代属于白垩纪晚期。这些白垩地层是西部内陆海道的底层沉积物,西部内陆海道现在成为北美大陆的内陆。第一个无齿翼龙头颅骨由化石收集家S. W. Williston,于1876年,在堪萨斯州华莱士郡的烟山河发现,S. W. Williston为奥塞内尔·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工作。烟山河白垩地层属于Niobrara组,自从1869年以来发现了许多化石,在这地层还发现了翼龙类、海龟、沧龙类、早期鸟类的化石。无齿翼龙是爬行动物,但不是恐龙。根据定义,恐龙是拥有直立步态的双弓动物,包括蜥臀目与鸟臀目。先进的翼手龙类(例如无齿翼龙)拥有半直立的步态,它们的步态是独立演化于恐龙的直立步态,而翼龙类缺乏恐龙臀部明显的适应特征。然而,翼龙类与恐龙关系非常密切,大多数古生物学家将他们列入鸟颈类主龙。自从1870年代以来,无齿翼龙已有许多种被发现,最著名的是模式种长头无齿翼龙(P. longiceps)。它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6年命名。它翼展长达7米。其他种包括稍大的斯氏无齿翼龙(P. sternbergi),翼展长达9米。Bennett等科学家将西方无齿翼龙(P. occidentalis)、残酷无齿翼龙(P. velox)、P. umbrosus、鸟身女妖无齿翼龙(P. harpyia)、以及P. comptus等种归类于疑名,它们可能是更著名种的异名。在无齿翼龙的各种中,斯氏无齿翼龙是第一个发现有直立头冠的种。斯氏无齿翼龙的下颌有1.25米长。化石是在1952年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发现,由Harksen在1966年命名,体型比长头无齿翼龙小,被认为是长头无齿翼龙的祖先。H.W. Miller的1971年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马什将无齿翼龙属定义为,与原先已知翼龙目各属的不同处在于完全没有牙齿。这意味者任何颌部碎片缺乏牙齿的翼龙类,不管在哪个地方发现,倾向被列于无齿翼龙属。这造成大量的困扰,种也过多。任何缺乏牙齿且无法区别的物种,都归类于无齿翼龙,变成“未分类物种集中地”,类似恐龙的斑龙。包括Bennett、Padian、安文、Kellner、以及Wellnhofer等著名学者曾研究过无齿翼龙属的不同种。其中一种俄勒冈无齿翼龙(P. orogensis)其实并非无齿翼龙,而被重新命名为俄勒冈班尼特翼龙(Bennettazhia oregonensis)。同样地,东方无齿翼龙(P. orientalis)也被重新命名为东方波氏翼龙(Bogolubovia orientale),并重新归类于神龙翼龙科。无齿翼龙已知以鱼类为食;因为曾在一个无齿翼龙化石的胃部位置发现鱼骨头化石,而在另一个无齿翼龙化石的嘴部发现已化石化的鱼类食糜。无齿翼龙的翼形状显示它们可能以类似现代信天翁的方式飞行,借由上升热气流来滑翔。这个论点是根据无齿翼龙有高长宽比(9:1),类似信天翁的比例(8:1)。信天翁将大部分活动时间利用在海洋上捕食鱼类,凭借气流和涡流的动力在空中动力滑翔,而不需要拍打翅膀,而不必借助海面上缺乏的上升气流。然而,其他科学家认为无齿翼龙可以拍打它们的翼,用它们的力量飞行。它们使用大而轻的翼,进行长距离飞行。无齿翼龙等翼龙类可能可采动力滑翔飞行,也可利用上升气流来拍打飞行。近年的翼龙类风洞测试,将翅骨(Pteroid bone)保持在朝向前外下侧的姿势,以支撑者大型的前膜,测试证明前翼能产生相当高的升力,即使在高攻角的姿势也一样。与现代鸟类相比,翼龙类的胸骨脊较小,胸骨脊是胸肌的附着处。但翼龙类独有的翅骨,使翼龙类可采动力飞行。无齿翼龙因为头上的冠饰而著名。冠饰可能用于求偶时的炫耀,或作为方向舵用,或者两者都有。也有科学家认为头冠可以在飞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有论点认为雄性的冠饰较大,但只靠化石是很难分辨出冠饰形状代表什么性别或是哪些物种。无齿翼龙在地面移动时,是采四足方式还是二足方式,曾经是过去争论的主题之一。现在因为发现了数个翼龙类的足迹,大多数翼龙类研究人员认为无齿翼龙是采四足方式;某些近年的研究则认为无齿翼龙是采二足方式。在Bennett在2001的研究,以及Bramwell与Whitfield的研究里,曾短暂讨论过无齿翼龙游泳的可能性,现在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正进行一项借由形态度量学量化的研究无齿翼龙游泳的可能性。在一般大众用语里,无齿翼龙常被错误地称为翼手龙(Pterodactyl)。然而,翼手龙(Pterodactyl)并非这动物的属名;而是常用来称短尾的翼手龙类,翼手龙类包括:无齿翼龙(Pteranodon)、翼手龙属(Pterodactylus)、以及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这个误用可能因为无齿翼龙中常在大众文化中,以典型翼手龙类出现。无齿翼龙曾在1997年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中最后短暂出现过,并再次出现在《侏罗纪公园III》(Jurassic Park III)。第三集的无齿翼龙被赋予了夸张的力量与侵略性(无齿翼龙被认为以鱼类为食,而且不能用脚掌抓紧),而且亲代有抚育幼体的行为。电影中的无齿翼龙在峭壁上筑巢,并且能够远洋飞行,就像是很多大型海鸟。无齿翼龙也出现在《与恐龙共舞特别篇》(Chased by Dinosaurs)、《海底霸王》(Sea Monsters)、《远古入侵》(Primeval)等电视节目。在早期电影特效专家雷·哈利豪森(Ray Harryhausen)所参与制作的电影里,1966年的《公元前一百万年》(One Million Years B.C.)、1969年的《暴龙关吉》(The Valley of Gwangi)曾出现无齿翼龙;另外,1933年的《金刚》(King Kong)也出现过无齿翼龙。而《哥斯拉》系列电影中的飞行怪兽拉顿(ラドン),就是以无齿翼龙为原形。

相关

  • 迈锡尼迈锡尼希腊语是希腊语的已知最古老的形式,多利亚人入侵前,在迈锡尼时期(公元前16至前12世纪)使用于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上。它保存在线形文字B写的题字中,这种文字是公元前14世纪
  • 鸡雁小纲鸡雁小纲(学名:Galloanserae)是指雁形目及鸡形目两目的鸟类。它们在解剖及分子、形态及DNA序列、与及反转录转座子标记上的相似,显示它们是演化上的近亲。虽然鸡雁小纲的成员在
  • 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是氧化磷酸化的一部分,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或者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上,叶绿体在类囊体膜上所进行的进行光合磷酸化过程,高能电子在膜上一系列蛋白传送的过
  • 修女修女(英语:Nun),是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以及信义宗的女性修行人员,通常須發三愿(即神贫、贞洁、服从),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在中国,修女有时称为“姆姆”或“嬷嬷”。德雷
  • 交叉链接交叉链接(英语:cross-link)为连接一个聚合体与其它聚合物的键。它们可以是共价键或是离子键。 “聚合物链”可以指合成聚合物或天然聚合物(如蛋白质)。当“交叉链接”用于合成聚
  • 西德总理联邦总理(德语:Bundeskanzler,简作Kanzler)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德国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其有权直接任命联邦政府各部长,并确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方针。德国总理由德
  • Au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金(Au2O3),又称氧化金,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因为金活性非常小,很容易就会被其他活性比它大的元素抢走氧气。三氧化二金是呈红棕色至棕褐色的固体,不溶于水,溶于浓无机酸、冰醋
  • 于起峰于起峰(1958年4月-),中国实验力学、光测图像技术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生于广东丰顺,原籍山东威海。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198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
  • 剑潭古寺剑潭古寺,又名剑潭寺、观音寺,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大直北安路,原为主祀观世音菩萨之佛教寺院。1773年,剑潭古寺创建,主祀神观音佛祖,为台北盆地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台湾日治时期19
  • 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交通部观光局(简称观光局)是中华民国观光旅游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隶属于交通部之下。除了负责规划、执行并管理观光旅游事务之外,同时肩负起向国际推广台湾观光的责任,亦是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