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加夫列尔·孔多尔坎基(西班牙语:José Gabriel Condorcanqui;克丘亚语:José Gabriel Kunturkanki;1742年3月19日-1781年5月18日)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秘鲁时期的一位起义军首领。
他声称自己是图帕克·阿马鲁的后裔,在1780年起兵,自称图帕克·阿马鲁二世(西班牙语:Túpac Amaru II;克丘亚语:Tupaq Amaru iskay ñiqin)。起义军势力最强大的时候达到秘鲁、玻利维亚以及阿根廷北部。1781年战败被俘,在库斯科被西班牙殖民者四马分尸处死。
孔多尔坎基出生在卡纳斯省的一个印加豪族家庭里,父亲是一个世袭村长(英语:Cacique)。他自称是图帕克·阿马鲁的后人,曾要求利马的上诉法院承认其身份。现代学者认为他是一个梅斯蒂索人,的确有可能拥有印加皇室血统,不过从来无人有法证实他的声称是否正确。孔多尔坎基在早年曾进入当地的法兰西斯克·博尔哈(Francisco Borja)神学院学习,这家神学院只有印地安人贵族子弟才能入学的。在那里他不仅学习克丘亚语和西班牙语,还学习拉丁语。26岁时继承了父亲的村长职位。
当时殖民政府在施行波旁改革的时候,不断剥夺印地安人的产业,激起各地原住民的反抗。孔多尔坎基也对殖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反感。他在重新阅读了殖民政府的禁书《印卡王室述评》之后,对印加诸王英雄般的事迹十分向往,决定恢复祖先的荣光。
1779年,西班牙又提高了贸易税(英语:Alcabala),以支援美国独立战争。1780年11月4日,在一次宴会上,孔多尔坎基逮捕了压迫印地安人的当地殖民政府长官,强迫他下令将资金和武器装备送来。11月10日,孔多尔坎基穿上萨帕·印卡(印加皇帝)的装束,正式登基,自称图帕克·阿马鲁二世。他列举了殖民长官种种恶行,并假借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名义将其处决,正式起兵。
不少印地安人反对在矿山、织布厂的强制劳动,纷纷起来响应这场起义。在其妻米卡埃拉·巴斯蒂达斯·普尤卡瓦(英语:Micaela Bastidas Puyucahua)带头号召下,受到压迫的黑人、克里奥人(印地安人与黑人的混血儿)也迅速举兵响应,艾马拉人图帕克·卡塔里(英语:Túpac Katari)也举兵起义,起义军势力迅速扩张到整个安第斯山脉地区。
由于在早期成功调集了大量武器装备和资金,且殖民政府毫无防备,孔多尔坎基又是假借“西班牙国王的命令”来反对殖民政府的,殖民政府军队屡战屡败。起义军势力到达秘鲁、玻利维亚以及阿根廷北部,兵临库斯科城下。12月18日,孔多尔坎基却突然撤退。其撤退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这却是起义的转折点。1781年1月,孔多尔坎基再度攻打库斯科。此时的殖民政府已从各地调来援军,最初支持起义军的克里奥人感到恐慌,不再支持他。克里奥人是起义军最重要的一股势力,在他们退出后,印地安人因为没有战争经验,不断战败,有的甚至听见枪响便逃离了战场。形势迅速逆转。3月21日,殖民政府军攻入起义军的中心卡纳斯省,孔多尔坎基大败,全军覆没,被殖民政府逮捕。他数度越狱失败。
5月18日,殖民政府在库斯科将孔多尔坎基的妻子米卡埃拉·巴斯蒂达斯、长子伊波利托(Hipólito)、叔父法兰西斯克·图帕·阿马洛(Francisco Tupa Amaro)以及其他几名将军残忍处死,并强迫他前去旁观。在这些人被处决后,殖民政府用四匹马将孔多尔坎基分裂肢体处死,随后砍下他的头示众。
孔多尔坎基的起义大大动摇了殖民政府的威信,从此各地纷纷爆发反对西班牙殖民的起义。最终,秘鲁在1824年取得了独立。
孔多尔坎基被今日的秘鲁人当作民族英雄之一。1985年发行的500元秘鲁币上有他的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