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大西洋飓风季

✍ dations ◷ 2025-11-08 16:31:42 #1939年大西洋飓风季

1939年大西洋飓风季于1939年6月12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7日结束,每年大西洋盆地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本季的活跃度偏低,只形成六场热带风暴,其中三个增强成飓风,一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即最高强度能达到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三级飓风或以上标准。首场风暴于6月12日形成,最后一个气旋在11月6日消散。

所有风暴都曾对陆地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前两个气旋曾登陆美国海岸,但造成的破坏很小。第五号飓风是全年最强风暴,达到四级飓风标准,在西大西洋向东北方向移动,于10月16日吹袭百慕大。第六号风暴强度达到一级飓风下限,对加勒比海西部多地构成破坏,其中又以牙买加和古巴灾情严重。第四号热带风暴的最高风速仅有每小时80公里、最低气压1004毫巴(百帕,29.62英寸汞柱),是本季强度最低的气旋。

6月12日,本季首场热带风暴在加勒比海最西侧成型。当天下午,墨西哥近海多艘船只遭遇狂风大浪,墨西哥气象局驻切图马尔办事处率先发布报告宣布热带气旋形成。风暴向西移动,路线同伯利兹海岸平行,然后进入尤卡坦半岛东北角上空。气旋继续稳步北上经过墨西哥湾并缓慢增强,于6月14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80公里、最低气压1000毫巴(百帕,29.53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受北侧的高气压区影响,风暴行进路线形成逆时针环路,但又因低压槽影响转向北上,于6月16日以热带风暴下限强度从亚拉巴马州莫比尔附近登陆。转向西北后,气旋迅速减弱成热带低气压,最终于6月17日在密西西比州上空消散。

佛罗里达州西部和亚拉巴马州在风暴来袭前收到风暴警告,建议低洼地区居民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点。气旋造成的破坏程度很轻,仅导致一名男童跌入暴涨的河中溺毙。

8月7日,背风群岛北侧形成热带风暴,其源头很可能是东风波。气旋朝西北偏西移动并缓慢增强,于8月11日途经巴哈马期间强化成飓风,并且当天就抵达佛罗里达州东岸,再用约15小时穿越该州。虽一度减弱成热带风暴,但气旋进入墨西哥湾后很快又重新增强,于8月13日在佛罗里达州阿巴拉契科拉附近登陆,移动速度在陆地上空大幅减缓,并且迅速消退。到8月14日,风暴已飘移到亚拉巴马州并弱化成热带低气压。接下来气旋转向东北,并在持续几天里保持热带低气压强度,最终于8月20日在纽约州上空消散。得益于报告和警告及时,针对风暴发展历程的预报“非常准确”。

佛罗里达州遭受的破坏程度很轻,部分树木连根拔起、窗户破损、输电线缆倒塌,农作物受到中等程度破坏,另有少量小型船只和质量较差的建筑受损。佛罗里达州西北狭长地带的供电和通讯线路受到风暴影响,另有一间码头仓库受到价值2000美元(1939年美元)的破坏。锡达礁有一名男子因划艇被大浪打翻溺亡,另有至少两人因气旋受轻伤。风暴移动速度缓慢,导致亚拉巴马州暴雨倾盆并引发严重洪灾。气旋还在北卡罗莱纳州催生出一场龙卷风,夺走一条人命。热带低气压继续深入内陆,令中大西洋地区普降暴雨,其中新泽西州海洋县塔克顿(Tuckerton)的降雨量超过360毫米,马纳霍金(Manahawkin)更达460毫米。

8月15日,大西洋盆地发展出热带风暴,估计其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00公里,最低气压1000毫巴(百帕,30英寸汞柱),到8月19日时已经消散。气象部门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没有发现这场风暴,经过现代再分析才将之加入大西洋飓风数据库。

9月23日,中美洲上空的扰动天气区在坎佩切湾组织成热带风暴。气旋波澜不惊地向东北偏北穿越墨西哥湾,风速最高提升至每小时80公里。9月26日,风暴登陆路易斯安那州中南部,然后在当天消散。美国国家气象局驻新奥尔良办事处发出多份公告,不过气旋整体产生的影响很小。

10月9日下午,背风群岛天气恶劣,存在低气压区,数据表明附近有风暴形成。10月12日,系统在波多黎各东北方向海域增强成热带风暴。气旋向西北移动并快速强化,然后转向西北远离西侧正在形成的高气压。10月15日清晨,风暴达到飓风标准,并且还继续强化,于10月16日达到最高强度,风速在现代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已属四级飓风标准。气旋当天从百慕大东侧近海经过,在加速向东北移动的同时减弱,最终于数天后在纽芬兰岛附近转变成温带气旋。

飓风沿途遇到多艘船只。由于海况恶劣,正前往纽约的“哈丁总统号”(President Harding)有一名船员淹死,另有73名船员或乘客受伤,部分人伤势严重,需动用应急医疗物资,船体也受到轻微损伤。气旋经过百慕大近海期间引发狂风暴雨,阵风时速达211公里。飓风引起严重破坏,狂风肆虐之下树木连根拔起,窗户破损,公共设施也受到破坏。

10月29日,本季最后一个热带气旋在西加勒比海经东风波发展形成。系统起初向西北移动,不久又转向东进。朝正东飘移期间,风暴于10月31日达到飓风强度下限并从开曼群岛上空经过。强度回落至热带风暴标准后,气旋中心于当天从牙买加以北近海上空掠过,接下来又突然转向东北并从古巴最东端经过。到了11月3日,风暴已进入大西洋的巴哈马南部。气旋移动速度加快,最终在经过百慕大西侧后于11月6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大开曼测得的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48公里,最低气压990毫巴(百帕,29.23英寸汞柱)。新闻报导称飓风对开曼群岛构成相当严重的破坏,牙买加北部也受到大面积破坏。飓风激起狂风巨浪并降下暴雨,牙买加有一人丧生。古巴也有一人死亡,瓢泼大雨引发的大面积洪灾还导致牧畜死亡,大量庄稼毁于一旦。

相关

  • 芳香环芳香环是一类有机芳香化合物。芳香环拥有共轭的平面环体系,原子间成键并不是不连续的单双键交替,而是被离域π电子云覆盖。典型的芳香环化合物是苯和吲哚。简单的单环芳香化合
  •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fixed costs)与变动成本相对,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总数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征在于它在一定时间范围和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维
  • 美国政府停摆在美国政治中,政府停摆或称政府关闭(英语:government shutdown)指的是在国会无法通过足够的预算案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关闭一些政府机构,暂时停止提供“非必要服务”,相关的政府雇员
  • 索尔兹伯里 (多米尼克)索尔兹伯里(法语和英语:Salisbury)是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圣约瑟夫区的一个城镇,也是该区的第二大城镇(仅次于该区首府圣约瑟夫),位于该岛西北海岸,海拔高度50米,2001年人口2,129人。
  • 大怪兽巴朗《大怪兽巴朗》(日文原名:大怪獣バラン)是1958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原作者为恐怖小说家黑沼健,改写剧本的关泽新一后来也为多部哥斯拉系列电影编写剧本。巴朗是一种外型类似鼯鼠、头
  • 综合技术站综合技术站(俄语: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ая,罗马化:Politekhnicheskaya)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基洛夫-维堡线的一个车站,开通于1975年12月31日。车站的站名来自于附近的圣彼
  • 新七小福 新七小福是中国的演唱团体,于2009年2月组成,以武术、舞蹈、戏剧演出与歌唱兼具为特色,目前成员为涂圣成、杨政、易扬、王海祥(队长)、徐冬梅、冀涛、何翔、兰昊宇、闫彦龙、胡峻
  • 立克次体科立克次体科(学名:)为真细菌目的一科细菌。此科的模式属为()。
  • 1977年布加勒斯特地震1977年布加勒斯特地震或1977年弗朗恰地震,发生于1977年3月4日罗马尼亚当地时间21:22,整个巴尔干地区都有震感,里氏7.2级,是罗马尼亚20世纪第二强烈的地震,震中位于弗朗恰山脉(英语:Vrancea Mountains),深度94千米。该地震共造成1578人死亡,其中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死亡1424人,11300人受伤。当时,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取消正在尼日利亚进行的正式访问,并宣布紧急状态。此次地震摧毁了32,900撞建筑,地震发生后35000户家庭失去住所,经济损失据信高达20亿美
  • 于水山于水山(1971年1月7日-),字邃初,号邃初堂主人。出生于中国山东招远,现居美国波士顿。现任教于美国东北大学,古琴音乐家。于水山,1971年生于中国山东招远。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并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北京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和密歇根州奥克兰大学,讲授中国建筑、佛教艺术、中国艺术、日本艺术等课程。 2012年至今执教于美国东北大学建筑系艺术媒体及设计学院,讲授建筑历史。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建筑,现代建筑,以及东亚的文人艺术与佛教建筑。于水山自七岁起学习中国民族乐器。其于2009年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