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子

✍ dations ◷ 2025-07-19 02:12:13 #勺子
匙,也称汤匙、匙子、勺、勺子、汤勺、调羹或匙羹,是一种餐具、量具或工具,由带有凹陷的头部和连接的柄构成。用来装液体和小块固体。一般把体积较小、用于进餐的称为“匙”或“羹”(spoon),体积较大用于烹饪和把食物捞起到碗或盘子里的的称为勺子(ladle)。烹饪过程中,匙可以用来量和取原料。“餐匙”(tablespoon)和“茶匙”(teaspoon)是欧美一些国家菜谱中常见的体积单位。一汤匙(又称大匙)目前在美国法定为15毫升,英国则为14.2-17.8毫升不等。一茶匙在美国的标准为4.93毫升,英制单位则为3.55毫升(=1液量打兰)。可以用做搅动工具来充分混合流质和半流质的食品,如汤或粥。在煮汤等食物的时候,表面的泡沫可以用扁平的匙撇去。此外,带洞的大勺子可以捞取锅里的固体食物,而留下流质部分。烹饪完毕的流质、半流质食品用大型的匙从锅转移到碗等进餐器皿后上桌。进餐者用匙来取食这些食品的详情见下。中国菜的传统餐具为筷子和用来喝汤的汤匙。汤匙平底,深而高帮,柄与匙体合为一体,有时配有“凹”形的小架子用来在桌上暂时架汤匙。因为主要用来喝热汤,为了隔热多为瓷制,少数为金属制作。正式使用礼仪如下(非正式场合则比较随便,下面西方亦然):茶道中所用的茶匙,是泡完茶后从壶中取出茶叶用的。西餐的传统餐具为餐刀,餐叉和餐匙,一般为金属制,头部较小而且扁平,有长柄。除了喝汤之外还可以用来舀调味汁及吃甜品。没有中国的匙架,不用的时候放在自己的盘子里或桌布上。喝汤的礼仪和中餐类似。主要不同为舀汤和倾斜方向与中餐相反(背向就餐者方向),而且肘部应尽量紧挨身体。另外,正式宴会上就餐者从第一道汤到最后的甜品会先后使用大小、功能不同的很多匙子;有时候是餐前按一定顺序在座位前摆好,有的是在撤、上菜的时候更换餐具。西餐中用来搅加了糖、牛奶的咖啡或茶使其均匀;但按进餐礼仪来说,搅完应该把匙子拿出来放在一边,而不是用它来舀咖啡或茶喝。在西餐中常用的餐匙有以下几种:在日本料理中,汤传统上不配汤匙,而是直接举小碗到嘴边喝。匙子只是在茶道中使用,或者作为药粉的量具。明治维新之后,随着咖喱饭等舶来食物的流行,日本人更常使用匙子饮食。食用日本拉面时,食客通常左手拿匙,右手拿筷子。日本人除了使用金属和瓷匙之外,也使用木匙。在朝鲜半岛,进餐用筷子和长柄扁平的匙子。匙子是主要餐具,用来盛汤、喝汤(包括捞汤里的固体食品)和吃饭。筷子只是用来夹菜的。其他饮食用途还有:

相关

  • 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英语:Corticosteroids)是由肾上腺皮质制造和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也可经由人工合成。它的药理作用复杂,且广泛涉及生理系统作用,如压力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发炎、糖类代谢
  •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简称HRSV(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为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属中型单链RNA病毒,分为A,B两型, A,B两型之主要差异在于病毒外膜表面
  • 头孢噻肟钠头孢.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
  • 乙型交感神经接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火麻仁火麻仁、大麻仁、麻仁,为大麻的种子,即大麻籽,去除外瞉后的产物,可以食用及制油。经过用小镬炒熟的热处理程序后可入药。火麻仁易于消化,比奇亚籽或亚麻籽的蛋白质含量更高,是一种
  • 电动机电动机(英语:Electric motor),又称马达、摩打、摩托或电动马达,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并可再使用机械能产生动能,用来驱动其他装置的电气设备。大部分的电动电动机通过磁场和绕
  • 罗镇罗镇(意大利语:Rho)是位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米兰省的一个城市。靠近米兰。人口约有51,000人。罗镇是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
  • 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之一,一般位于大陆的西岸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天较温和,夏天较凉爽。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缺点为多云易下雨,阳光较为缺乏。典
  • 腺苷钴胺素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曹春晓曹春晓(1934年8月6日-),男,浙江上虞人。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之后一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