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康平路事件
✍ dations ◷ 2025-09-02 05:30:42 #康平路事件
康平路事件是指上海工总司和赤卫队于1966年底在上海市委所在地康平路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斗,常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大陆大规模武斗的开端。1966年12月28日,上海工人“赤卫队”(号称有80万人之众)派了约2万多人涌进位于康平路1、余庆路口的上海市委机关办公大院“爱棠”大院,要求市长曹荻秋接见,要求承认“赤卫队”是革命群众组织等八项条件。大批“赤卫队”队员高呼“打倒曹老头”,涌向康平路上海市委机关所在地,到晚上便聚了1万多人,康平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张春桥认定赤卫队是要接过“打倒曹荻秋”的口号把夺权的果实抢到手达到保住旧市委的目的。急调在京的耿金章返沪。“工总司”、“机联站”等20多个造反组织在衡山饭店连夜开会,成立“联合指挥部”,并调集造反队员十几万人29日包围康平路。赤卫队无法撤离。“爱棠”大院周围和宣传车的高音喇叭,不停地喊“‘赤卫队’是老保,大方向错了”、“‘赤卫队’不投降就叫它灭亡”……不断广播“‘赤卫队’抄了柯庆施和张春桥家”的传言,制造紧张气氛。晚上10时许,荣昌路(今德昌路)和康平路大院门口不时发生小规模扭打。30日凌晨2时左右,手持木棍、皮带等器具的造反队员,冲进“爱棠”大院内,见到佩戴“赤卫队”臂章的就拳打脚踢。到早晨6点钟,在张春桥、王洪文的幕后策划和耿金章现场指挥下,“赤卫队”被抓300多人,重伤当场送华东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医院有100人左右。2万多人排成单行、分成六路被驱赶出康平路,收缴袖章有几大堆。这是文革时期的上海也是全国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武斗。2上海市委被彻底冲垮了。经此一役,赤卫队士气涣散,一蹶不振。数万赤卫队员在王玉玺(上海铁路局)率领下步行北上赴京告状, “工总司”派去阻拦的人与他们12月31日下午在昆山县桥镇相遇。“工总司”强令赤卫队解散,后者不予理睬。于是双方发生冲突,打伤赤卫队员多人,再次造成流血事件。并殃及沪宁铁路部分列车行驶中断。以“破坏生产”、“破坏交通”为名,赤卫队的市、区负责人240多被抓,作为一个组织从此土崩瓦解。为张春桥的一月夺权造成了有利的力量对比和政治态势。后来“赤卫队”负责人王玉玺、潘月法、金瑞章、李诗音四人因此被当时的法院判刑。
相关
- 三维三维空间(也称为三度空间、三次元、3D),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而且常常是指三维的欧几里得空间。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三维空间被认为是我们生存
- 内酯内酯(英文:Lactone)即环状的酯,由一化合物中的羟基和羧基发生分子内缩合环化得到。内酯以五元(γ-内酯)及六元(δ-内酯)环内酯最为稳定,环内的角张力最小。4-羟基酸(R-CH(OH)-(CH2)2-C
- 旧宫旧宫(Palazzo Vecchio)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市政厅。厚重的罗马式建筑,开垛口的堡垒,使其成为托斯卡纳最宏伟的市政厅。它俯瞰着领主广场,前面是米开朗琪罗大卫像的复制品,以及众多
- 聚乳酸聚乳酸(英语:Polylactic Acid或Polylactide,缩写:PLA),是一种热塑性脂肪族聚酯。生产聚乳酸所需的乳酸或丙交酯(英文:Lactide)可以通过可再生资源发酵、脱水、纯化后得到,所得的聚乳酸
- 马尔默马尔默(瑞典语:Malmö;丹麦语:Malmø)是瑞典的第三大城市,位于斯科讷省的最南部,波罗的海海口,凭海与哥本哈根相望。人口为31万8100人。马尔默为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和最工业化的城市
- 草鱼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又称鲩鱼(汉语拼音:huànyú)、
- 古典古代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英语: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希腊罗马世界(英语:Greco-Roman world)(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
- Amaryllis孤挺花属(Amaryllis) 是石蒜科孤挺花族孤挺花亚族(Amaryllidinae)的唯一一个属,是一类小型开花植物,下共二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原产于南非西开普的南非孤挺花(Amaryllis belladonna),
- 乔诺斯群岛乔诺斯群岛(西班牙语:Archipiélago de los Chonos)是智利伊瓦涅斯将军的艾森大区沿太平洋东岸的多山群岛。绝大部分岛屿都有草木丛生,无人居住。莫拉莱达海峡(Canal Moraleda)
- 利特尔罗克利特尔罗克(英语:Littlerock)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一个人口普查指定地区。利特尔罗克的座标为34°31′30″N 117°59′24″W / 34.52500°N 117.99000°W / 3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