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康平路事件
✍ dations ◷ 2025-10-22 20:03:24 #康平路事件
康平路事件是指上海工总司和赤卫队于1966年底在上海市委所在地康平路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斗,常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大陆大规模武斗的开端。1966年12月28日,上海工人“赤卫队”(号称有80万人之众)派了约2万多人涌进位于康平路1、余庆路口的上海市委机关办公大院“爱棠”大院,要求市长曹荻秋接见,要求承认“赤卫队”是革命群众组织等八项条件。大批“赤卫队”队员高呼“打倒曹老头”,涌向康平路上海市委机关所在地,到晚上便聚了1万多人,康平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张春桥认定赤卫队是要接过“打倒曹荻秋”的口号把夺权的果实抢到手达到保住旧市委的目的。急调在京的耿金章返沪。“工总司”、“机联站”等20多个造反组织在衡山饭店连夜开会,成立“联合指挥部”,并调集造反队员十几万人29日包围康平路。赤卫队无法撤离。“爱棠”大院周围和宣传车的高音喇叭,不停地喊“‘赤卫队’是老保,大方向错了”、“‘赤卫队’不投降就叫它灭亡”……不断广播“‘赤卫队’抄了柯庆施和张春桥家”的传言,制造紧张气氛。晚上10时许,荣昌路(今德昌路)和康平路大院门口不时发生小规模扭打。30日凌晨2时左右,手持木棍、皮带等器具的造反队员,冲进“爱棠”大院内,见到佩戴“赤卫队”臂章的就拳打脚踢。到早晨6点钟,在张春桥、王洪文的幕后策划和耿金章现场指挥下,“赤卫队”被抓300多人,重伤当场送华东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医院有100人左右。2万多人排成单行、分成六路被驱赶出康平路,收缴袖章有几大堆。这是文革时期的上海也是全国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武斗。2上海市委被彻底冲垮了。经此一役,赤卫队士气涣散,一蹶不振。数万赤卫队员在王玉玺(上海铁路局)率领下步行北上赴京告状, “工总司”派去阻拦的人与他们12月31日下午在昆山县桥镇相遇。“工总司”强令赤卫队解散,后者不予理睬。于是双方发生冲突,打伤赤卫队员多人,再次造成流血事件。并殃及沪宁铁路部分列车行驶中断。以“破坏生产”、“破坏交通”为名,赤卫队的市、区负责人240多被抓,作为一个组织从此土崩瓦解。为张春桥的一月夺权造成了有利的力量对比和政治态势。后来“赤卫队”负责人王玉玺、潘月法、金瑞章、李诗音四人因此被当时的法院判刑。
相关
- 定义域定义域(英语:Domain),是函数自变量所有可取值的集合。给定函数 f : A → B {\displaystyle f:A\righ
- 端粒端粒(英语: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 由于DNA复制的机制,每次染色体复制后,延迟股上的染色体末端必无法被复制
- 塞勒姆塞勒姆 (英语:Salem)是美国俄勒冈州州府、马里昂县县治。位于该州西北部、威拉米特河畔。此地人口约15万,是仅次于波特兰的第二大城市,与周边的凯泽尔、伍德伯恩及达拉斯一起形成
- 荷兰市镇政治荷兰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荷兰市镇政治是荷兰政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市镇(荷兰语:gemeente)是荷兰的基层政权,在荷兰政府架构中是最低的阶层,而他们又与阿姆斯特丹以及鹿特丹的政治运
- 柴之芳柴之芳(1942年9月-),中国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浙江省宁波鄞县,出生于上海。1964年,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毕业。1980年-1982年,德国科隆大学洪堡访问学者。
- 乙醇_(医疗用)乙醇是医疗中最常用的杀菌剂、消毒剂及解毒剂。。在医疗中,常会在静脉穿刺前及手术前,用乙醇擦在皮肤,以进行皮肤消毒(英语:disinfect skin),乙醇会擦在要治疗患者的皮肤上,也会用在
- 观赏鱼观赏鱼是人类用于享受饲养及观赏乐趣的鱼种,不管是海水或淡水,可食用或不可食用,只要可供满足休闲、观赏用途,即为观赏鱼。常见观赏鱼种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鱼种(通称热带鱼)居多
- 毛卷层云毛卷层云(学名:Cirrostratus fibratus,缩写: Cs fib ),是卷层云的一种。毛卷层云形似纤维状的面纱,云体上能见细薄的条纹。毛卷层云可以自毛卷云发展而来,在更少的情况下也可由密卷
- 权术权术是一种利用权势、计谋等手段,来操控他人的策略。政治中的权术观一般围绕君主统治的手段进行。权术,在中国史上政治界必备,也可以称之为“为人之道”、“驭下之道”、“迎上
- 公石石(拼音:dàn,注音:ㄉㄢˋ,音同“淡”)是中国和日本古代容积单位,一石=十斗,通常用来量米。中国古代官员是以米、麦等粮食当作薪俸的,故有郡守两千石之说。《汉书·律历志》记载,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