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1969年电影)

✍ dations ◷ 2025-02-25 12:08:51 #1969年电影,南斯拉夫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南斯拉夫背景电影

《桥 》(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Мост,拉丁字母:Most,英语:The Bridge)是一部南斯拉夫彩色故事片,1969年出品。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1977年出品了译制片《桥》。

1944年德国在东线战场失利,专门对付游击队的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奉命率重兵防守南斯拉夫境内的杜德维卡塔拉大桥,以帮助从希腊回撤的德军汇合。南斯拉夫游击队少校“老虎”接到命令,要在第7天早上8点准时炸毁这座桥梁。“老虎”率领几个游击队员从德国人那里解救了设计桥梁的工程师,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功炸毁了这座桥。

导演:克尔瓦瓦茨(Hajrudin Krvavać)(1926年——1992年,穆斯林,波黑战争期间因饥饿去世于萨拉热窝)

主要演员:

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导演张铮

《桥》在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之后引进中国,两片均受到中国观众的极大欢迎。其主题歌意大利歌曲《啊朋友再见》在中国成为名曲。

相关

  • 鞑靼族.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苯酐为白色固体,分子式C6H4(CO)2O,是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增塑剂的制造。同其他酸酐类似,邻苯二甲酸酐也可以
  • 查希尔穆罕默德·查希尔沙(波斯语:محمد ظاهرشاه‎;1914年10月15日-2007年7月23日),阿富汗末代国王,1933年11月8日至1973年7月17日在位。查希尔属于普什图族的杜兰尼部族。1933
  • 高雄市纹章高雄市(たかおし),存在于1924年至1945年的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隶属高雄州,由高雄郡高雄街升格而来,二次大战后改为台湾省高雄市。于1924年12月25日由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升格
  • 1948年援华法案1948年援华法案(China Aid Act of 1948)为1948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和《经济合作法案》合并案之一部分。援外法案本来用途是为了施
  • 白俄罗斯交通本文简述白俄罗斯的交通概况。白俄罗斯国内的铁路由白俄罗斯铁路运营。白俄罗斯铁路总长5,512千米(3,425英里),其中5,497 km(3,416 mi)是宽轨铁路,874 km(543 mi)实现电气化。首
  • 戈弗雷·比奈萨戈弗雷·卢孔格瓦·比奈萨(斯瓦希里语:Godfrey Lukongwa Binaisa,1920年5月30日-2010年8月5日),乌干达政治家、律师,1979年至1980年期间曾出任总统。比奈萨曾于马凯雷雷大学就读,随
  • 冷泽-提尔苓进动冷泽-提尔苓进动(英语:Lense-Thirring Precession)或冷泽-提尔苓效应是由约瑟夫·冷泽(英语:Josef Lense)与汉斯·提尔苓(英语:Hans Thirring)两位奥地利物理学家提出的相对论修正,有
  • 詹妮弗·莫里森詹妮弗·玛丽·莫里森(Jennifer Marie Morrison,1979年4月12日-)是一位美国女演员、模特儿及电影监制。其最为人所知的萤幕角色是她扮演了六年以上的《豪斯医生》系列的艾莉森·
  • 耶扎菲耶扎菲(波斯语:اضافه‎,拉丁转写:Izāfa、ezāfé、eżāfa、İzafet、Izafat、Izofa)(意为“附加、补充”), 是一种波斯语的语法术语,表示用来连接两个词或词组的不带重音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