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足石

✍ dations ◷ 2025-05-19 02:18:45 #佛教文物,佛教艺术,考古遗址

佛足石,是指释迦牟尼佛留下的足迹,或佛教信徒仿制的足迹石刻;在早期无佛像时,作为佛陀的象征(英语:Buddhist symbolism)受人们礼拜。

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有以下特征:足下安平立相(足底平坦柔软)、足下二轮相(足底有二个千辐金轮)、手足长指相(手指、脚趾长于常人)、手足指缦网相(手指、脚趾间又如鸭蹼一样的网缦)。传说佛陀在世时留下的足迹仍存于世,不过声称是佛足真迹的佛足石大多最后被证明是仿制品。根据日本学者丹羽基二的追查,亚洲发现了3000多个佛足石,斯里兰卡存1000余个,日本存300余个。斯里兰卡圣足山上的足迹被佛教徒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真迹,不过其他宗教也主张是他们的神的遗迹。

初期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不主张为佛陀塑像,故当时的佛教习惯以佛足石作为礼拜的对象。

佛陀足下有二轮相,轮有千辐,一切吉祥宝物具足。这些宝物是一种表征相,在不同的佛经或不同宗派传承中,有不同的列举,总的来说就是古印度社会一切宝物的集合,体现了佛陀的功德。根据佛经,它们可能是:

有时还将佛门八宝也列入其中,在佛足石造像中可以见到,如法螺、伞、幢幡等。

相关

  • 布地奈德布地奈德(Budesonide),常见商品名Pulmicort,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本品可以制成定量吸入剂(英语:metered-dose inhaler)、药丸、鼻内喷剂(英语:nasal spray),以及肛门塞剂等等。吸
  • 本体论论证本体论证明(Ontological argument)是证明上帝存在的一种理论,属于先验性的证明方式。该理论最早由中世纪哲学家伊本·西那和安瑟伦提出。后世的哲学家,包括谢哈布丁·苏哈拉瓦迪
  • 泰伦提乌斯泰伦提乌斯(拉丁语Publius Terentius Afer,公元前195/185-公元前159/161)是一位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剧作家。柏柏尔人后裔。他的喜剧在公元前170–公元前160首次得以演出。泰伦提
  • 卡图卢斯卡图卢斯(Gaius Valerius Catullus,约公元前87年—约前54年),古罗马诗人,生于山南高卢的维罗纳。在奥古斯都时期,卡图卢斯享有盛名,然而后来慢慢被湮没。现在所有卡图卢斯的诗歌版
  • 南希·里根南希·戴维斯·里根(英语:Nancy Davis Reagan,1921年7月6日-2016年3月6日),本名安妮·弗朗西斯·罗宾斯(Anne Frances Robbins),美国女演员与前美国第一夫人,是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
  • 金城山金城山森林公园有“小峨嵋”的美称,位于岳池县的北部,是岳池县的最高点,海拔为824.6米。森林覆盖面积约5000多亩,其中梨园、桃园达1000多亩。各种森里景观、地貌景观及溶洞景观
  • 亚历山大·贝克曼亚历山大·贝克曼(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Беркман)(1870年11月21日-1936年6月28日)是一个以政治激进主义、写作著称的无政府主义者。他是二十世纪无政府主义活动的主要倡
  •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英语: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是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的治疗疾病的时候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一般都对患者的治疗不利。不良反应是药物所具有的两
  • 三氯化铕三氯化铕又称氯化铕(III)、氯化铕(化学式:EuCl3),是稀土金属铕(III)的氯化物。氯化铕是黄色的固体,低于或等于熔点时会分解生成氯化铕(II)(EuCl2)。它有强烈的吸水性,无水物暴露在潮
  • 清卷舌边擦音清卷舌边擦音,用于某些语言中。清卷舌边擦音暂时没有正式的国际音标符号,但在相关书籍有时以⟨ɬ̢⟩表示。现在文字编辑软件已经可以读取,为此音精心设计的这个符号与未经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