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台谷川大桥是台湾一座公路桥梁,位于屏东县三地门乡与雾台乡交界处,横跨荖浓溪支流隘寮溪的支流隘寮北溪,承载省道台24线,是雾台乡民的唯一联外桥梁,也是前往阿礼瀑布、谷川部落(Kudrengere,前称伊拉部落,Ila)、巴冷公主部落遗址、小鬼湖等观光景点的必经道路,桥墩高达99米,超越68.1米高的国道6号国姓交流道高架桥,而成为目前台湾桥墩高度最高的桥梁。
雾台谷川大桥的前身为第一号桥,邻近鲁凯族伊拉部落(Ila,前往、过去之意),又名伊拉桥,兴建于1972年(民国61年),桥宽为4.7米,全长约53.5米,是进入雾台地区主要桥梁。第一号桥在2009年8月莫拉克风灾期间引进超大豪雨,屏北山区雨量甚至降下超过2,500mm,在超大豪雨侵袭下,造成隘寮北溪溪水暴涨,山洪暴发挟带大量土石,第一号桥受到重创被冲毁,雾台地区交通中断,顿时成为“孤岛”。
灾后公路总局先在隘寮北溪溪底搭设临时涵管便道通行,恢复基本维生通行,并规划设置临时钢便桥,于2011年1月31日完工启用。交通部公路总局耗资新台币7.3亿元进行伊拉桥复建工程,2010年12月13日开工,每日约动用100名工人(其中80%为当地原住民),兴建近3年,施工期间克服隘寮北溪流速湍急、伏流、涌砂、严重涌水等问题,于2013年9月30日完工,2013年10月5日通车。
隘寮北溪河道宽度在莫拉克灾后从50米瞬间变成200米,直接漫淹河床两边河阶地,而伊拉桥原本距离河床高度为15米,但河床砂石淤高了20米,将桥梁整个覆盖过,因此新设计之桥梁长度由原本近54米延长到654米,为了顾及行车安全,将谷川大桥的桥台高度上移,新桥的主河道桥墩,从墩基至桥面高达99米,桥身并采140米大跨距,以增加通洪断面。桥梁下构采井筒式基础、圆形墩柱,上构采预力混凝土箱型梁,共9跨,河床中仅落1墩。此桥景观以象征鲁凯族精神的百合花、百步蛇图腾设计,而三地门端设置的“八八风灾救灾英雄纪念碑”则是为了向张顺发、王宗立及黄镁智3位救灾英雄致敬,以缅怀其英勇事迹,三人于2009年8月11日下午3点30分驾驶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编号NA-50252之UH-1H直升机执行雾台乡伊拉部落运补任务时不幸遇难坠毁。雾台乡民为感念3位救命英雄,建议设立英雄纪念碑,而直升机坠毁的地点,就在纪念碑正后方山壁。纪念碑旁边的观景台并可俯瞰到整座桥梁及隘寮北溪河谷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