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机制

✍ dations ◷ 2025-02-23 21:04:21 #反应机制
化学中,反应机理用来描述某一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全部基元反应。虽然整个化学变化所发生的物质转变可能很明显,但为了探明这一过程的反应机理,常常需要实验来验证。机理详细描述了每一步转化的过程,包括过渡态的形成,键的断裂和生成,以及各步的相对速率大小,等等。完整的反应机理需要考虑到反应物、催化剂、反应的立体化学、产物以及各物质的用量。反应机理中各步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化学反应看上去是一步反应,但实际上却经由了多步,例如如下反应:该反应中,实验测得的速率方程为:   R = k [ N O 2 ] 2 {displaystyle R=k^{2}} 。因此,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每一步反应都被称作基元反应,具有特定的速率方程和反应分子数。所有基元反应加和得到的净反应必须与原反应相同。基元反应分为四类:加成、消除、取代和重排。总反应的速率方程由反应机理中最慢的一步,也就是速率控制步骤所决定。由于上例中第一步为速控步,是一个双分子反应,速率方程为   R = k [ N O 2 ] 2 {displaystyle R=k^{2}} 。从此很容易便可以求得总反应的速率方程。1903年,亚瑟·拉普沃斯(Arthur J. Lapworth)通过研究安息香缩合反应,提出了第一个有机反应机理。一个正确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准确预见性模型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许多氧化燃烧体系及等离子体系统,详细的反应原理无法获得或是需要去构建。 即使在有实验数据的情况下,没有专业技术支持,在各种信息来源中确认,收集相关数据;调节差值并推断导致差值的实验影响因素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速度常数k(可通过起始浓度及反应的半衰期得到)或是热化学数据却经常在文本资料中或缺。所以为得到需要的参数,化学信息学技术及裙带的方法是必须用到的。 在精心制作化学反应原理的不同阶段,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其中一种途径会涉及交叉实验。

相关

  • 正二十面体正二十面体是一种正多面体,由20个正三角形组成。同时,它也是柏拉图立体、三角面多面体以及康威多面体。正二十面体是所有五种正多面体面数最多的。正二十面体有20个面、30个边
  • 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在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即压强。习惯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而动脉血压则指的是血液对动脉血管的压力,一般指主动脉压。而平均血压则是 = (收缩压+ 2 x 舒
  • 约瑟夫·李斯特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OM,FRS(英语:Joseph Lister, 1st Baron Lister,1827年4月5日-1912年2月10日),英国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消毒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李斯特生于厄普敦,父
  • 生态赤字生态赤字是用以描述一个地方的资源消耗及制造垃圾的程度超出当地可持续的自然生态产出能力及纳污能力。生态赤字亦被用于表达生产某个群落(例如一个城市)所耗用的资源所需的土
  • 新泽西州新泽西州(英语:State of New Jersey),简称新州,是美国第四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邮政缩写NJ。其命名源自位于英吉利海峡中的泽西岛;其昵称为“花园州”。新泽西州通常被划分在美
  • 奥基夫约翰·奥基夫(英语:John O'Keefe,1939年11月18日-),爱尔兰裔美国暨英国籍神经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解剖学系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教授。奥基夫在纽约长大,于纽约市立大学获学士学位
  • 4,5-二氢乳清酸4,5-二氢乳清酸(英语:4,5-Dihydroorotic acid),或者简称二氢乳清酸(英语:Dihydroorotic acid)是一种乳清酸衍生物,是嘧啶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
  • 巴布拉族拍瀑拉(Papora、Vupuran、Bopalat、Basagar、Babusagar,亦作:巴布拉族。)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群之一,词源来自大肚社人之自称Papula(音近拍瀑拉)。早期曾分布于今台中市大肚区、大甲
  • 易水学派易水学派,中医流派,由金朝张元素所创,因张元素为河北易水人,故得此名。本派认为,人的疾病多起于自身,故以内伤为主要病因。著名代表有李杲、罗天益、王好古等人。在金元时期,与河间
  • 马鹿马鹿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