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

✍ dations ◷ 2025-11-11 12:28:45 #东亚传统音乐,东亚饮食文化,宴会

燕乐又称为宴乐或䜩乐,是指在东亚宫廷宴会所用的音乐,与礼仪用音乐雅乐相对。燕乐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

隋朝统一以后,边疆各民族和中原的音调融汇,宫廷燕乐中均以法曲为主,后制定了《七部乐》:一、《清商伎》;二、《国伎》;三、《龟兹伎》;四、《安国伎》;五、《天竺伎》;六、《高丽伎》;七、《文康伎》。隋大业中(公元605-618年间),增《疏勒伎》和《康国伎》,同时将《文康伎》改为《礼毕》,改《国伎》为《西凉伎》,遂成《九部乐》。唐初宫廷乐舞继承隋制,《九部乐》基本保持原貌。公元618年时,已将歌颂唐朝兴盛的《燕乐》列为首部,去《天竺》,增加《扶南》,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宴群臣,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乐》。除其中两部乐舞,即《燕乐》、《清商》属中原汉族风格,其余八部均以地名、国名为乐部名称,是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乐舞。舞者服饰均为美化的民族服装。经过宫廷的整理,有一定的演出制度与规范,所有乐曲及乐工人数、服饰,所用乐器及采用何种歌曲、舞曲、解曲等, 均有所规定。

到了唐玄宗(公元712-756年)的时候,又根据表演方式,分为《立部伎》和《坐部伎》。《立部伎》是在室外表演的,《坐部伎》是在室内表演的。其曲目大都是公元六至八世纪时大曲的新作。属于《立部伎》的有 《安乐》、 《太平乐》、 《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等八曲;属于《坐部伎》的有 《乐》(含《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 《长寿乐》、 《天授乐》、 《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等六曲。所用的伴奏乐器多是龟兹和西凉等少数民族的乐器。

除法曲、教防授曲以外,还有一些与宗教文学,如《步虚曲》、《望仙门》、《瑶池宴》、《凤凰台上忆吹箫》、《华胥引》、《金人捧露盘》、《鹊桥仙》等。唐高宗以后,燕乐之名益广,盛唐时设有专门的乐舞机构,如太常寺、梨园、教坊等,谢阿蛮、李可及都是专业的乐工。

相关

  •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英语:Semantic roles),又称语义关系、主题关系(thematic relations),生成语法中称为题元或题元角色(θ-roles),在格语法中也称为语义格或深层格,是语义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短语或
  • abbr class=abbr title=R40: 有限的证据显示本物质可能致癌R40/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生命科技生物技术(英语: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科技,指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根据不同的工
  • 盛世盛世,意即兴旺繁盛的时代,规模小的盛世又称为治世。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常被描述为太平盛世。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存在盛世时期,如汉朝和唐朝的盛世常被合称为汉唐盛世等。虽然
  • 消夜消夜,或作夜消,俗作“宵夜”或“夜宵”。一般是在晚餐后,睡前的点心,时间介于11点后与隔天清晨6点前。但现代城市人出于工作或夜生活,消夜的菜色或分量,有时已跟晚餐无分别,不过一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坐标:17°57′57″N 102°36′25″E / 17.965772°N 102.607003°E / 17.965772; 102.607003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老挝语:ທະນາຄານ ແຫ່ງ ສ.ປ.ປ.ລາວ;英语:Bank
  • 周朗周朗可能是下列人物:
  • 柳翰雅柳翰雅(英语:Aya Liu,1978年9月14日-),台湾女艺人、主持人、歌手、演员,又名阿雅。1999年以其个人代表歌曲《锉冰进行曲》走红,2006年4月赴美国西岸游学一年。2008年,阿雅和主持人吴
  • 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管委会的前身是台州市大麦屿港区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大麦屿港区办”),大麦屿港区办于2006年1月13日经台州市人民政府(台政办发【2006】2号)批准设立
  • 屠家骥屠家骥(1927年-2002年),男,浙江嘉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家、政治人物,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