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蛋白

✍ dations ◷ 2025-04-28 11:44:52 #核糖体蛋白
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al Protein,简称“核糖体蛋白”或“RP”)是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由于核糖体蛋白质需要高浓度的盐溶液和强解离剂(如含高浓度Mg2+的67%的CH3COOH或3mol/L LiCl~4mol/L (NH2)2CO)才能将其分离,所以这类蛋白质相对于“核糖体相关蛋白质”也被称为“真核糖体蛋白质”。因为在核糖体自组装过程中,这类蛋白质逐批与rRNA结合形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所以这些蛋白质又按与rRNA结合的顺序分为“初级结合蛋白”、“次级结合蛋白”与“迟结合蛋白”等几组。当前,对核糖体蛋白质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大肠杆菌(E. coli)核糖体的研究。大肠杆菌的大多数核糖体蛋白质已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级分离、测定了一级结构并研发出针对它们的特异性抗体。以上成果及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核糖体中各蛋白质的构型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细胞的核糖体小亚基中约有22种蛋白质(编号为S1至S22),其核糖体大亚基中约有34种蛋白质(编号为L1至L36)。这些蛋白质是免疫学上独立的蛋白质,只有L7与L12之间表现出相互交叉反应。这些核糖体蛋白质中除S6、L7及L12(等电点约为5)之外全部都是碱性蛋白质(等电点约为10)。此外,除了以下列出的三组例外,其余的核糖体蛋白质都是相互有差异的:另外,已发现L31有两种不同的形态: 相对分子质量为7.9 kD的较完整版本及7.0 kD的碎片。除分子量为61.2 kD的S1外,其余的核糖体蛋白质的分子量都相对集中地分布于4.4 kD至29.7 kD之间。各种核糖体蛋白质在核糖体中的配布情况主要采用重组合技术、化学交联技术、荧光标记技术、免疫电镜法和亲和层析法等技术研究的。在大肠杆菌核糖体小亚基(30S)的组装过程中,编号为S4、S7、S8、S15、S17及S20的核糖体蛋白质能直接与16S rRNA结合;在上述第一批蛋白质(统称为“初级结合蛋白”)与rRNA形成复合物后,编号为S5、S6、S9、S12、S13、S16、S18及S19的第二批蛋白质(统称为“次级结合蛋白”)再与之前形成的复合物结合;次级结合蛋白结合后也使最后一批编号为S2、S3、S10、S11、S14及S21的蛋白质(统称为“迟结合蛋白”)的结合更为稳固。蛋白质与螺旋连接处的结合对引发正确的RNA三级折叠与组织核糖体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几乎所有的核糖体蛋白质结构中包含球状结构域和能联络离它们较远的RNA的延伸结构域。核糖体额外的稳定性来自这些核糖体蛋白质中的碱性官能团对rRNA骨架边缘磷酸基团上相互排斥的负电荷的中和。核糖体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静电引力及氢键)也有助于维持整个核糖体结构的稳定。氨酰-tRNA合成酶 · 阅读框架 · 起始密码子 · 终止密码子 · 核糖体结合位点:夏因-达尔加诺序列(+/-) · 科扎克共有序列PIF1 · PIF2 · PIF3aIF1 · aIF2 · aIF5 · aIF6eIF2(S1 · S2 · S3) · B1 · B2 · B3 · B4 · B5 · eIF2激酶eIF3(A · B · C · D · F · G · H · I · J · K · M · S6)eIF4(eIF4A(A1 · A2 · A3) · B · E1 · E2 · G1 · G2 · G3 · H)eIF5(A · A2 · B)EF-Tu · EF-Ts · EF-GaEF1 · aEF2eEF1(A1 · A2 · A3 · B1 · B2 · B3 · B4 · D · E1 · G) · eEF2原核释放因子 · 古菌释放因子 · 真核释放因子(英语:Eukaryotic release factors)RPS1 · RPS2 · RPS3 · RPS4 · RPS5 · RPS6 · RPS7 · RPS8 · RPS9 · RPS10 · RPS11 · RPS12 · RPS13 · RPS14 · RPS15 · RPS16 · RPS17 · RPS18 · RPS19 · RPS20 · RPS21 · RPS22 · RPS23 · RPS24 · RPS25 · RPS26 · RPS27 · RPS28 · RPS29

相关

  • 霍尔巴赫保尔-亨利·提利·霍尔巴赫男爵(法语:Paul-Henri Thiry, baron d’Holbach,1723年-1789年),法国哲学家,无神论者。1723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商人家庭。1735年时移居法国。1744年就
  • 台南市立医院台南市立医院(英文:Tainan Municipal Hospital(Managed by Show Chwan Medical Care Coporation) 位于台南市东区,由台南市议会第八届第二次临时大会,决议设立,因各方因素停摆六
  •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尼古拉斯·布隆伯根(荷兰语:Nicolaas Bloembergen,1920年3月11日-2017年9月5日),出生于多德雷赫特的荷兰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尼古拉斯生于荷兰一个
  • 厄巴纳市厄巴纳(Urbana /ɜːrˈbænə/),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城市,尚佩恩县县治所在地,人口39,484人。与尚佩恩市组成一个联结城镇“Champaign-Urbana”。厄巴纳市是伊利诺伊大学所在地
  • Fe(Csub2/subHsub3/subOsub2/sub)sub2/sub&乙酸铁(II)或乙酸亚铁是一种白色或浅棕色固体离子化合物。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可以形成浅绿色的四水合物。乙酸铁(II)的制备是通过铁屑和乙酸发生反应。一般用于在印染工业
  • 分子分子(molecule)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呈电中性、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因化学键而键结。能够单独存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分子化合物。一个分子是由
  • 漂白漂白,一般指纺织领域染整工艺过程。漂白的目的是去除天然色素,赋于织物必要和稳定的白度。漂白的主要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
  • 七味唐辛子七味唐辛子,简称七味、七味粉或SHICHIMI,是日本料理中一种以辣椒(唐辛子)为主材料的调味料,是由辣椒和其他六种不同的香辛料配制的。而在以前的江户,亦有称之为七色唐辛子或七种唐
  • 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洋流(英语:North Pacific Current),或称北太平洋漂流,是一股位于太平洋约北纬40度左右的洋流,为北太平洋近极环流的一部分。北太平洋洋流是由沿着日本东部海岸北向的黑
  • 透光带透光带(英语:Photic zone、Euphotic Zone、Sunlight zone),又名真光层、表层洋带或者透光层,是指湖泊或海洋中, 光度足以供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深度范围,大约从海表面至水深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