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学派

✍ dations ◷ 2025-04-30 15:03:08 #学派

侯外庐及其门人以其以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中国思想史的开拓性贡献和三代传承被称为侯外庐学派,简称侯派。

张岂之指出,侯外庐学派的特点是“将社会史的研究和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注重发掘中国社会和中国思想的特点,不套用西方的模式”,“既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作为研究的指导,又继承中国思想学术史的优良传统”。

2011年,方克立、陆新礼定义:“‘侯外庐学派’是由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开创的学术派别,其基本主张是用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中国思想的发展,强调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已有三代薪火相传……”

1941年后,侯外庐转向史学研究,先后编写《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船山学案》、《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思想通史》一、二、三卷,1950年3月至1958年7月,侯外庐任西北大学校长。1954年4月,侯外庐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此后他聘请各著名学者并选调张岂之、李学勤、杨超、林英、何兆武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组织他们编写《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中国哲学史略》,编辑《陈确哲学选集》及增订本、《中国历代大同理想》、《王廷相哲学选集》。由此熔铸了“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1959年8月,又选调黄宣民、唐宇元、步近智、陈谷嘉,此后招卢钟锋、孟祥才为研究生。

1972年后,侯外庐开始编辑《中国封建社会史论》、组织编写《中国近代哲学史》。1978年后,组织编著《中国思想史纲》与《宋明理学史》。

侯外庐逝世后,张岂之大力宣传侯外庐的治学方法和历史贡献,发表大量文章,召开相关学术研讨会,并编著侯外庐著作。张岂之编写和带领其博士生编写了《中国儒学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学术思想编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学说史》。

第一代:侯外庐及其同事:侯外庐、邱汉生、赵纪彬、杜国庠。

第二代:侯外庐1966年前培养的研究生和助手:张岂之、李学勤、何兆武、林英、杨超及黄宣民、卢钟锋。

第三代:侯外庐1976年后培养的研究生和以及第二代学者培养的学生:姜广辉、陈寒鸣。

其他:刘泽华、萧萐父、吴光、田昌五虽非侯外庐学生,但也认可侯外庐的治学方法,有时自承侯门中人。

相关

  • 嗜睡嗜睡症(hypersomnia)是一种会睡眠过度的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嗜睡症和反复性嗜睡症。两者的症状相同,但发生频率不同。患有嗜睡症的人会反复发生过度日间嗜睡(英语:Excessive
  • 解放日解放日是标记一个地方解放的日期,通常是公众假期。类似独立日。
  • 郎道理论物理研究所坐标:55°42′32″N 37°34′34″E / 55.7090°N 37.5762°E / 55.7090; 37.5762朗道理论物理研究所(俄语:Институт теоретической физики им.
  • 航天年表本条目根据各国历年进行的航天活动,包括载人和无人探测,从发射日的时间进行分条目纪录。1951年以后的人类航天活动,按年份纪录,1951年以前进行的相关活动囊括在一个条目中。2008
  • 老大哥 (一九八四)老大哥(英语:Big Brother)是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老大哥是《一九八四》中大洋国的领袖,是党内的最高领导人。尽管书中自始至终没
  • 郑宝娟郑宝娟(1957年11月1日-)是居住在巴黎的华人女作家。郑宝娟1957年11月1日出生于台湾,祖籍河南省荥阳县,台湾云林人,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郑宝娟曾任记者,从事写作;擅长小说写作,现则
  • 切蒂亚尔帕蒂切蒂亚尔帕蒂(Chettiarpatti),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Virudhunag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350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3508人,其中男性6815人,女性6693人;0—6岁人口1619人,其中男820
  • 尼伯龙根的指环《尼伯龙根的指环》(德语:,意为“尼伯龙人的指环”),是一个由四部歌剧组成的系列,由瓦格纳作曲及编剧,整个于1848年开始创作,至1874年完成,历时共26年。创作灵感来自北欧神话《诸神黄
  • 龚心铭龚心铭,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人,祖籍江西临川,清朝政治人物、收藏家,进士出身。父亲是曾任大清出使英国钦差大臣的龚照瑗。龚心铭以收藏国宝商鞅方升及印子金闻名收藏界。文化大革
  • 堀瑞辉堀瑞辉(日语:堀 瑞輝/ほり みずき ,1998年5月10日-)是日本广岛县吴市出身的职业棒球选手,司职投手,效力于日本职棒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高中时期,带领学校两度晋级全国高等学校野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