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伯恩斯坦

✍ dations ◷ 2025-07-21 04:53:37 #1850年出生,1932年逝世,德国犹太人,德国马克思主义者,德国政治人物,社会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犹太人社会主义者,德国社会主义者,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

爱德华·伯恩斯坦(德语:Eduard Bernstein,1850年1月6日-1932年12月18日)是一位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及政治家。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后来在外流亡数年,任几份社会主义杂志的编辑。在英国伦敦遇到恩格斯,并受到费边社的影响。1901年回到德国,成为了修正主义(进化社会主义)的理论家,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如放弃资本主义经济即将崩溃的思想)的第一批社会主义者中的一个。伯恩斯坦设想出一种社会民主的类型,将个人的创新精神与社会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他曾担任几届的议员(1902~1906、1912~1916、1920~1928),启发了社会民主党的许多改革计划。

伯恩斯坦于1850年1月6日出生在普鲁士王国柏林的一个改革派犹太人家庭,家里排行第七,幼时身高矮小体质很弱,因自幼开始晚上借助微弱油灯看书导致近视。父亲起初是白铁匠,后来做了火车司机,父母勤俭持家,重视教育。全家人十分尊敬伯父阿隆·伯恩施坦,他是当时著名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科普作家,所写的科普作品对儿时的爱因斯坦有很深影响。作为犹太人,伯恩施坦不需要上宗教课,但是他经常前去旁听,对基督教态度宽容。有时因犹太教教堂离家较远也会前往附近的路德宗教堂。在家里,伯恩施坦的母亲曾用包括约翰·雅科比(英语:Johann Jacoby)等投身于德意志1848年革命的民主活动家的肖像装饰墙壁,为他留下深刻印象。由于家境困难,1866年,还未中学毕业的伯恩斯坦进入银行做学徒。四年后学徒期满,他进入柏林的一家银行当职员,从1871年直到1878年。

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872年,那年他成为了德国社会民主工人党的一员。1875年,他在哥达同奥古斯特·倍倍尔及威廉·李卜克内西准备了“统一党国会”()。

从1878年起,伯恩斯坦就作为社会民主机构的私人秘书在苏黎世工作;1888年,由于来自普鲁士的压力,他被驱逐出瑞士来到伦敦,并且和恩格斯开始有了密切的联系。

在1880年到1890年之间,伯恩斯坦发表了名为“社会民主”的杂志;1891年,他成为了爱尔福特纲领的作者之一。从1896年到1898年,他发表了一系列标题为“社会主义的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导致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关于修正主义的争论。伯恩斯坦还在1899年写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的任务》一书。该书与奥古斯特·倍倍尔,卡尔·考茨基及威廉·李卜克内西的观点有强烈的冲突。罗莎·卢森堡在1900年的论文《改革还是革命?》也与伯恩斯坦有不同的观点。

1901年,随着禁止他回国的禁令的取消,伯恩斯坦回到了德国,并且于1902年-1918年期间担任德意志帝国议会的一员。1913年在一次军备制表的投票中,他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翼分子投了反对票。1915年7月他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他成为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USPD)的创始人之一。直到1919年他一直都是USPD的成员,然后他重新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从1920年到1928年,伯恩斯坦再次成为了德国议会的成员。他于1928年退出了政坛。

1932年12月18日,伯恩斯坦逝世于柏林。在柏林舍嫩贝格有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他从1918年一直到逝世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

爱德华·伯恩斯坦的许多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所推断出来的某种必然性完全相反,他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掌握了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的武器,即民主。没有民主,劳动者本身既会给别的阶级带来灾难,也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枷锁。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他提出了在资产阶级宪政民主的框架内通过议会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行性;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他指出了绝对的公有制将会造成劳工劳动积极性不足,生产过程官僚主义化,从而产生新的剥削阶级的可能;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他表达了这将会成为新的专制统治的必然规律;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中心论,他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有可能会违反人道主义,剥夺其他社会阶层的平等权利,通过制造新的不平等进而连工人自己的权利也将得不到保障。而解决这一切马克思主义弊端的途径,除了民主别无它法,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社会主义如果没有民主,就会产生新的不平等,也会导致剥夺自由的专制统治,而专制统治是对人道主义和人权最大的威胁。

伯恩斯坦这一改良主义的思想,就是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给其实践带来那些违反民主、自由、平等和人道主义的基本元素,来保证社会主义的顺利实现。但是伯恩斯坦的观点却并没有及时被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所接受,他历经排斥和否定,特别是在第二国际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和马列主义极左派长期将他称为无产阶级的敌人,称其为“从内部窃改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修正主义者”,并冠以“走狗、内奸、叛徒、工贼”之类的头衔。

《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1899年)是伯恩斯坦最重要的作品,它主要反驳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预测。在其中伯恩斯坦指出马克思的预测并没有被论证,他认为尽管资本家产业的集中过程很显著,但它并没有成为普遍现象,并且资本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分散。他还指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缺陷。

伯恩斯坦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尽管是一个非正统的,因为他反对工会和生产商合作社),他同时认为社会主义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而实现,而不是通过资本主义的灭亡而实现(工人会逐渐争取到权利,因此他们痛苦的根源就会消失,同样革命的基础也会消失)。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既是资本主义最快的成就,也是资本主义的结束,但伯恩斯坦却把贸易保护主义看成是一种反对进步的行为,因为它保护的是少数人,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伯恩斯坦认为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只是为了政治的权益,它将德国与世界隔离(尤其是英国),造成了一种让德国与世界产生矛盾的自给自足的糟糕局面。

伯恩斯坦还被认为是最早的对同性恋采取同情态度的社会主义者之一。"

相关

  • 手套箱手套箱是实验室的一种惰性气体保护设备,水氧含量很低,国际标准是水和氧小于1ppm,使实验者可以用手进行实验操作但没有直接接触。形状一般是完全封闭的箱状,前方或全体透明。有两
  • 萨胡拉萨胡拉(Sahure)是古埃及第五王朝的第二位法老,大约在前25世纪间在位,在位12年或至少13年。萨胡拉可能是第五王朝首位法老乌瑟卡夫的长子。萨胡拉建立了一支舰队,扩张疆域,并修建了
  • 观点导向面向切面的程序设计(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又译作面向方面的程序设计、剖面导向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程序设计思想,旨在将横切关注点与业务主体进行进一步分
  •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英语:World Food Programme,缩写WFP),原名粮食援助政策与计划委员会,是属于联合国的食品援助组织,成立于1961年,总部设于意大利罗马,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组织,为世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或“中浆症”(英: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 (CSR)或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是一种眼科疾病,通常是暂时性的,并影
  • 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公交:青岛博物馆站、松岭路站、会展中心站青岛市博物馆,位于中国青岛市崂山区梅岭东路51号,南临青岛大剧院、北临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全馆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
  • 哈帕·布拉尔哈帕·布拉尔(英语:Harpal Brar 1939年10月5日-)印度裔英国共产主义者、作家、商人。布拉尔生于印度,1962年来到英国,自1979年担任《挑战》杂志的编辑。1996年,他放弃了威斯敏斯特
  • 庄吉发庄吉发(1936年5月24日-),苗栗县南庄乡客家人,台湾历史学者。1956年毕业于省立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史地学系,1969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研
  • 第一次拉特朗公会议第一次拉特朗公会议是天主教会承认的第九次大公会议,于1122年由教宗加理多二世于沃尔姆斯宗教会议后立即召开。有300至1000人参加这次会议,议题主要涉及叙任权斗争。
  • 无子女鲤鱼计划无子女鲤鱼计划是一个澳洲的科学项目,该项目是寻求发展一个消除鲤鱼的技术。此项技术涉及修改欧洲鲤鱼的基因,使其只有雄性后代。引入无子女鱼技术将导致所属鱼种变为雄性,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