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乌尔龙

✍ dations ◷ 2025-08-14 15:37:03 #巴拉乌尔龙
巴拉乌尔龙属(学名:Balaur)又称双爪龙或矮壮龙,是兽脚亚目鸟翼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罗马尼亚。巴拉乌尔龙是种高度特化的肉食性恐龙。正模标本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巴拉乌尔龙生存于7000万年前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当时的海平面高,欧洲是多个群岛,罗马尼亚西部当时是个约八万平方公里的大型岛屿,名为哈提格岛(Hațeg Island)。巴拉乌尔龙属于驰龙科,这个演化支包含伶盗龙、恐爪龙、小盗龙等著名物种,驰龙科的特征是大型、镰刀状、往后缩起的第二趾爪;与其近亲相比,巴拉乌尔龙的最独特处是每个脚掌有两个大型、镰刀状、往后缩起的趾爪,其四肢比例较短、较为粗壮。巴拉乌尔龙是在2010年被叙述、命名,属名是以罗马尼亚当地民族传说的飞龙巴拉乌尔(Balaur)为名,种名在当地语言意为“粗壮的”,意指其粗壮体型。研究人员还列出20个其他进阶型特征。研究人员提出,巴拉乌尔龙的独特特征是岛屿环境而造成的;同样在哈提格岛,还生存者许多因岛屿环境而造成的侏儒物种,例如:马扎尔龙。在1997年,地质教授唐·格里戈雷斯库(Dan Grigorescu)在罗马尼亚西部发现一个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是六个部分的前肢化石(编号FGGUB R. 1580-1585)。这个前肢化石短而粗壮,因此当时无法将这些化石进行准确的重建,之后将这些前肢化石归类于偷蛋龙下目。在2009年9月,国立特兰西瓦尼亚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Mátyás Vremir罗马尼亚西部发现另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发现于阿尔巴县塞贝什北方约2.5公里处,属于塞贝什组(Sebeș Formation),地质年代相当于马斯特里赫特阶早期。之后,Mátyás Vremir将这个化石交给布加勒斯特大学。这个新发现化石成为命名时的正模标本(编号EME VP.313)。之后,发现于1997年的前肢标本也被编入于巴拉乌尔龙。根据估计,发现于1997年标本的体型比正模标本大了45%,地质年代也较为年轻。佐尔坦·西斯基(Zoltán Csiki)将化石进行叙述、命名,发表于2010年8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模式种是邦多克巴拉乌尔龙(B. bondoc)。属名是以罗马尼亚民俗传说中的飞龙巴拉乌尔(Balaur)为名;种名意为“矮胖的、丰满的”,意指巴拉乌尔龙的身体小而矮胖。巴拉乌尔龙的学名还有其他意思,因为驰龙科是类似鸟类的恐龙,因此属名是以飞龙为名;Bondoc本身也是个土耳其文单词,研究人员选用亚洲传来的土耳其文单词,暗指巴拉乌尔龙可能演化自亚洲祖先。巴拉乌尔龙是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马斯特里赫特阶),模式种是邦多克巴拉乌尔龙(B. bondoc),也是目前的唯一种。与其他驰龙科相比,巴拉乌尔龙的四肢骨头较短、较为粗壮。大部分驰龙科具有大型、镰刀状、往后缩起的第二趾爪,而巴拉乌尔龙的第一趾爪、第二趾爪大型、呈镰刀状、往后缩起。除此之外,巴拉乌尔龙是目前最完整的白垩纪晚期欧洲兽脚类化石。巴拉乌尔龙还有许多独特的自衍征,例如第三手指萎缩、可能缺乏实际功能。目前已发现两个部分身体骨骼,发现于罗马尼亚西部的一处泥岩层,属于塞贝什组(Sebeș Formation)地层,当时是个泛滥平原。化石包含:多节脊椎、大部分肩带与骨盆、大部分四肢骨头。化石的保存状态良好、相当完整,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白垩纪晚期欧洲兽脚类化石。在马斯特里赫特阶,欧洲是由多个群岛所构成,岛屿隔离环境造成许多高度特化的物种,研究人员推论这是巴拉乌尔龙有许多特化特征的原因。当物种在岛屿之间迁徙时,因为创始者效应与遗传漂变,迁入岛屿的个体基因,会影响其后代的基因差异。岛屿物种也会受到福斯特法则(又名岛屿法则)的影响,物种会因为环境资源的变化而变得更大或更小。同样发现于哈提格岛的马扎尔龙,则是著名的岛屿环境造成的侏儒物种。研究人员在命名巴拉乌尔龙时,提出种系发生学分析,认为巴拉乌尔龙的最近亲是亚洲的伶盗龙。根据估计,巴拉乌尔龙的完整身长约1.8到2.1米。如果伶盗龙是巴拉乌尔龙的最近亲,它们可能没有因为岛屿法则而影响体型大小。与伶盗龙相比,巴拉乌尔龙可发现20个自衍征,例如:第一与第二趾爪大型、呈镰刀状、往后缩起,短而粗壮的前肢与后肢,以及骨盆的大面积肌肉附着处,这些特征显示它们的演化趋势偏向四肢力量,而非快速行动。研究人员指出,巴拉乌尔龙是岛屿环境所造成的奇特物种、奇异范例。佐尔坦·西斯基在命名巴拉乌尔龙时,提出他们是这个大型岛屿环境的顶级掠食动物,因为该地区还没有发现更大型的兽脚类恐龙牙齿。他也提出巴拉乌尔龙可能使用两根镰刀状趾爪攻击、划开猎物的肉体,而其前肢粗短、第三指萎缩,显示它们的前肢的主要功能可能不是攻击猎物。早在化石被发现的时候,有相关人员指出巴拉乌尔龙的施力大,不像伶盗龙偏向速度快,因此巴拉乌尔龙有足够力气攻击体型比它们还大的猎物。在2011年的一项恐爪龙下目趾爪研究,则认为驰龙科的大型趾爪无法作出有效的刺穿、划开猎物身体的动作,而是会使用脚掌、趾爪将猎物固定在地面上,用体重施压于猎物,再低头撕咬、吞食猎物,类似现代鸟类的猎食方式。巴拉乌尔龙的跖骨短、愈合,以及大型第一趾爪,这些特征在驰龙科里相当特殊,但也符合驰龙科以脚掌、趾爪固定猎物的理论。意大利古生物学家安德列·科(Andrea Cau)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巴拉乌尔龙的许多独特特征,可能显示它们是种杂食性、草食性恐龙,而非典型的肉食性驰龙科恐龙。巴拉乌尔龙的第三指萎缩,可能代表它们不是掠食性动物;而大型第一脚趾则可能主要支撑身体重量,而非在猎食中派上用场。此外,巴拉乌尔龙的四肢粗短,耻骨宽、向后,显示它们的腹部可能有相当长的肠道,以协助消化,但也降低巴拉乌尔龙的移动速度。在2011年的趾爪研究提出后,安德列·科重新修正他的理论,认为在脚掌、趾爪固定猎物的理论前提,巴拉乌尔龙也有可能是掠食性动物。

相关

  • 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英语: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缩写:WMO;法语:L'Organisation météorologique mondiale,缩写:OMM;世界语:Monda Organizaĵo pri Meteologio,缩写:MOM)是联合国
  • Netscape ComposerNetscape Composer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HTML编辑器,最初由网景通信公司于1997年发布,后来成为Netscape 6和Netscape 7网络包的一部分。Composer可以查阅和更改HTML码,并且在领航
  • 进化博弈理论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圣瓦西里主教座堂圣瓦西里主教座堂(俄语:Собор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全称 Собор Покрова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что на Рву,意指
  • 垂体激素释放因子· extracellular region · extracellular space· signal transduction · cell-cell signaling · multicellular organismal development · female pregnancy ·
  • 周孝信周孝信(1940年4月7日-),中国电力系统专家。生于山东蓬莱。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原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谢淑丽谢淑丽(英语:Susan L. Shirk, 1945年-),是美国的中国专家、外交官,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学者。1945年出生在美国,1967年毕业于曼荷莲学院政治系,1968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希隆斯克地区沃济斯瓦夫希隆斯克地区沃济斯瓦夫是波兰的城镇,位于该国南部,距离首府卡托维兹约100公里,由西里西亚省负责管辖,面积49.6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290米,2007年人口50,493。坐标:50°00′N 1
  • 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III(英语:Basel III)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制定,同时得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即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参与制定并同意实施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作为巴塞尔协议的第三
  • 女性气质女性气质或女子气、女人味指的是某种行为或事物体现出来的、令人联想到女性化印象的现象,它不单取决于生理特征,在不同文化中也会有不同的、具象或抽象的表现形式。 女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