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Beat

✍ dations ◷ 2025-08-21 07:54:49 #少女Beat

— 期数

全49期

《少女Beat》(英语:)是美国碧日传媒出版的日本少女漫画月刊,于2005年6月发行创刊号(2005年7月号),是同社漫画杂志《少年Jump》(美国版的《周刊少年Jump》)的姊妹刊物。杂志每期连载6部漫画作品,并收录有日本文化、漫画、动画、时尚和美女的相关文章。《少女Beat》经过两次改版,是美国漫画杂志采用日本漫画杂志常见的青色和洋红色色系印刷的首例。碧日传媒也推出了与该杂志同名的女性向漫画、轻小说和动画品牌。

该杂志的主要读者群为13至19岁的女性,创刊号的发行量为2万份。到了2007年,《少女Beat》平均每期都有3万8千份的发行量,其中有一半是订户订阅而非店铺零售。杂志创刊以来销量不俗,并且获得评论家的优良评价,连载漫画的同时也刊登介绍日本文化的文章这点尤其受到赞赏,但也有评论认为早期期数的文章既无聊品质又差。2009年5月,碧日传媒宣布该杂志停刊,2009年7月号是最后一期,不过同名动漫品牌仍会经营下去。爱好者们对此停刊消息感到失落。有评论指出,《少女Beat》的结束恐怕会让女性漫迷没有专门的杂志可看。

2005年2月初,美国碧日传媒宣布他们将推出新的日本漫画月刊《少女Beat》,同时也是同社杂志《少年Jump》(美国版的《周刊少年Jump》)的姊妹刊物。《少女Beat》的创刊号收录有6篇漫画:《红色HERO(日语:紅色HERO)》、《光之风(日语:風光る (渡辺多恵子の漫画))》、《天才宝贝》、《毒药伯爵》、《NANA》和《绝对达令》。6篇漫画中,集英社漫画、小学馆漫画和白泉社漫画各占了2篇。碧日传媒先于2005年4月底免费发行试阅版。杂志的创刊号(2005年7月号)于2005年6月正式出版,封面角色为《NANA》的女主角之一小松奈奈。杂志每期的内容约有250至300页,零售价格为5.99美元。

该杂志的总编辑一开始由Yumi Hoashi担任。2006年1月,Hoashi退出了碧日传媒,由马克·魏登鲍姆(英语:Marc Weidenbaum)接手杂志总编。此后魏登鲍姆一直担任总编,直到2009年2月13日碧日传媒宣布他已经离开公司为止。虽然如此,到了2009年5月号,魏登鲍姆的名字依旧留在杂志上的总编字段。2009年6月号开始,成田兵卫的名字取代了魏登鲍姆。

该杂志的吉祥物是大熊猫“Moko”,它于2005年10月号首度亮相,但名字是到了2006年7月号才公布。碧日传媒之后帮它开设了Myspace账号。2007年7月号推出了新的吉祥物“Beat Girl”担任杂志的代言人,出现在每期的“小编的话”(Editor's Letter)单元,每次的画师都不一样。第三个吉祥物“Hoshiko”的外观是星形,于2008年3月号登场,设定上是Moko的朋友。

从创刊1周年纪念号(2006年7月号)开始,《少女Beat》从原本的黑白引刷改成青色和洋红色印刷。虽然是模仿日本漫画杂志的习惯,但这在北美漫画杂志可说是前所未见。2007年1月号又进行了一次改版,改版内容包含增加更多鲜活的配色和字型,同时引入一个新的专栏“女英雄”(Girl Hero),由编辑部选出行善且无私的女性进行报导,以达到激励读者的正面影响。既有的专栏也得到了扩增。

2009年5月,碧日传媒停止受理新的订阅杂志请求,并宣布2009年6月16日发行的2009年7月号将是杂志的最后一期。原《少女Beat》订户将移转至《少年Jump》,并获得一份免费的《少年Jump》2009年8月号,当中附有一封信,告知原订户有关订阅移转的事情,同时表示如有需要也可以选择退订及申请退还订阅未履行部分的费用。碧日传媒在新闻稿中表示,杂志停刊的背后原因是“经济困难”。

《少女Beat》的内容以日本漫画为主,此外也包含编者的话、日本漫画相关新闻、碧日传媒旗下品牌“少女Beat”出版的漫画单行本内容抢先看,以及关于日本文化、日本当今潮流、时尚和美女的文章,偶尔也会出现与日本漫画相关的短篇小说。杂志后面的章节则收录了粉丝相关的内容,有粉丝绘图、读者来信、日本漫画课程,以及Cosplay的教学和优秀作品展示。该杂志的官网收录有更多文章,并供人下载一些装饰物来打扮杂志上的吉祥物Moko,以及阅览“少女Beat”品牌漫画的抢先看内容。

《少女Beat》每期收录6篇由碧日传媒取得授权并翻译成英文的日本漫画,从创刊到停刊为止,该杂志共连载了14篇作品,其中有8篇的连载在停刊前就已经结束,让其他漫画顶替;只有4篇是在全部内容连载完毕后才下档。《少女Beat》连载的每一部作品都会由碧日传媒旗下的同名出版品牌“少女Beat”发行单行本,模仿日本漫画的发行套路;连载到一半就下档的作品也会透过此管道继续出刊。碧日传媒表示,他们会定期替换连载阵容,确保杂志保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也让单行本的出书速度可以更快。

杂志的2周年纪念号(2007年7月号)特别刊载了25页的《宝马王子》节选片段,该作品被公认为少女漫画的先驱,此次为其首次在美国面世。

随着《少女Beat》杂志的诞生,碧日传媒新成立了一个出版品牌“少女Beat”,专门出版在《少女Beat》杂志上连载的漫画及碧日取得授权的少女漫画的单行本。另外,碧日传媒也推出了“少女Beat小说”(Shojo Beat Fiction)丛书,出版少女漫画的相关小说。由于杂志的热销,碧日传媒于2006年2月宣布新创“少女Beat家用媒体”(Shojo Beat Home Video)品牌,发行女性向的日本动画。该品牌发行的第一部作品是《寻找满月》,同名原著漫画也是由碧日传媒代理。为了宣传“少女Beat家用媒体”,碧日传媒在《少女Beat》2006年6月号附赠《寻找满月》动画第1话的抢先看光碟。虽然杂志本身已宣告停刊,不过碧日传媒在2009年5月表示,以“少女Beat”为名的出版品牌会继续经营下去。

《少女Beat》创刊号的发行量为2万份。2006年,该杂志的平均发行量上升到3万5千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其中有41%是来自订户订阅,其余则经由杂志摊和商店进行零售。到了2007年,平均发行量到达3万8千份,订户占比也上升为51%。时任总编辑马克·魏登鲍姆(英语:Marc Weidenbaum)表示,杂志单一期的销量就超过了大多数少女漫画单行本的单集销量。《少女Beat》是刊载少女漫画的杂志,所有读者中有91%是女性。杂志内容面向年轻女性族群,根据统计,杂志的主要读者群年龄介于13至19岁,占全数的61%,而12至17岁者则占47%,18至34岁占45%。

2008年,《少女Beat》入围日本动画振兴协会奖的“最佳出版物奖”,但输给日本的《Newtype》。

IGN的洁西卡·查柏特(英语:Jessica Chobot)给予《少女Beat》的创刊号严厉的批评。她认为该杂志看起来、读起来就像一本“嬉皮女杂志”,并称这期的封面是“用色花俏强烈、让人偏头痛,而且还用了泡泡字体的奇观”。她批评杂志的内容无趣乏味,并对碧日在连载作品上的选择感到不满意,表示:“感觉就好像碧日把他们拿来当备案的退稿作品通通拿出来,半骗半哄着想让女性读者群买单。我读到的作品中,有90%不是画工差劲透顶,就是剧情难看至极(两者都是的更多就是了)。”《漫画世界新闻》()的大卫·华许(David Welsh)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杂志收录了几篇不错的作品,并表示就创刊号来说,《NANA》、《绝对达令》和《红色HERO(日语:紅色HERO)》是他心目中的前三名。《巫师(英语:Wizard (magazine))》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兼前iComics.com评论家格雷格·麦克艾尔哈顿(Greg McElhatton)称赞创刊号符合主流的外观设计,表示这是聪明之举,可以在视觉上向目标客群展示这是一本给少女看的杂志,进而吸引她们。虽然认为其中2篇作品的开头显得乏力,但他还是表示本杂志“有个不错的开端”。

2007年,布丽姬·艾佛森(Brigid Alverson)在《出版者周刊》上撰文指出,日本的漫画杂志内容大多集中在漫画上,可能看完一次就丢掉,而《少女Beat》不只新增了其他介绍日本文化的内容,挑选出来的多元漫画阵容也成功切合美国读者的胃口。杂志停刊后,《出版者周刊》的海蒂·麦当劳(英语:Heidi MacDonald)表示,她观察到粉丝们有个共同的行为模式:“大家都爱看,但没有人肯掏钱”。她也指出,许多粉丝虽然表明自己没有订阅,但还是为杂志的停刊感到难过。PopCultureShock的前资深漫画编辑凯特琳·黛西(Katherine Dacey)评论道,《少女Beat》“优秀地将新故事、连载漫画和文章融在一本杂志里”,并称赞该杂志给人一种“新潮、DIY的感觉”。《学校图书馆学报》的编辑组认为该杂志是“独一无二的”,而它的结束想必会使女性粉丝们这个不受正视的日漫读者群感到失落。参与编辑组的艾佛森认为《少女Beat》的杂志内容相当出色:“包含有智慧精华的文章,让读者们在对日本流行文化感到有兴趣的同时,还不会变成怪胎。”与其他“充斥着无脑的名人故事或业配文章”的女性刊物形成强烈对比。。其他成员则认为杂志收录的时尚相关文章具有文化教育价值,且内容上各种体型的女性都有出现,穿着的时装也相当经济实惠。其中2名编辑对碧日传媒决定放弃该杂志的决定表示质疑,并怀疑碧日传媒是否不切实际地奢望《少女Beat》能有与《少年Jump》相当的发行量。

除另行注明外,以下资料皆为英文。

相关

  • 铍中毒铍中毒(英语:Beryllium poisoning)是铍引起的中毒,分为急性铍中毒(英语:Acute beryllium poisoning)和慢性铍中毒(英语:Berylliosis)。后者主要表现为肺部病变,故又称铍肺,也有人称其为
  • 植物化学成分植物化学成分(英语:Phytochemical,又称植物生化素,简称植化素、植生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内的天然化学成分。β-胡萝卜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存在于许多植物中。植生素通常指那些
  • 私人航天公司列表这是一个私人航天公司列表,包括目前提供或计划推出着眼于航天器(无人航天器及载人航天器)装置和服务的公司。G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VTOL:垂直起降(Ve
  • 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协会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协会(法语: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structeurs automobiles;OICA)即世界汽车工业的国际团体,协会总部位置设立在法国巴黎。OICA成立1919年,目前大约
  • 短尾鼩属短尾鼩属 ,鼩鼱科的一属。
  • 扬·康斯坦丁·布勒蒂亚努扬·康斯坦丁·布勒蒂亚努(Ion C. Brătianu) (罗马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
  • 哈斯莱伦山坐标:47°25′28″N 8°25′17″E / 47.42446°N 8.42136°E / 47.42446; 8.42136哈斯莱伦山(Hasleren),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北部,由苏黎世州负责管辖,处于格罗德斯维尔,距离阿尔
  • 弗谢沃洛德一世·雅罗斯拉维奇弗谢沃洛德一世·雅罗斯拉维奇 (俄语:Все́волод I Яросла́вич,1030年~1093年4月13日)古罗斯王公,佩列亚斯拉夫尔王公(1054年~1073年),切尔尼戈夫王公(1073年~1078年),基辅大公(1077年,1078年~1093年)。在位期间统一小分裂的基辅罗斯。弗谢沃洛德·雅罗斯拉维奇为基辅大公智者雅罗斯拉夫第4子,教名为安德烈。他的母亲是一位瑞典公主。雅罗斯拉夫去世后,大部由其统一的罗斯土地在其诸子间被迅速瓜分。弗谢沃洛德得到大量领地,包括南佩列斯拉夫尔、伏尔加河流域、
  • 1977年4月4日月食1977年4月4日月食为一次在协调世界时1977年4月4日出现的月偏食。该次月食半影食分为1.191、全影食分为0.199。偏食维持了48分。这次月食的食分是12.86,偏食维持了48分。
  • 伊万·霍赫洛夫伊万·谢尔盖耶维奇·霍赫洛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Хохлов,1895年5月28日(儒略历5月15日)-1973年2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莫斯科州州长、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中将军衔。霍赫洛夫是联共(布)18大,苏共19大代表,第18-19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4届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代表;第1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