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汪清深震区

✍ dations ◷ 2025-07-27 01:03:4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震,吉林地震,中国地震

珲春-汪清深震区,又称东北深震区、延边深震区,是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的一条呈南北方向延伸的深震地震带。该地震带是中国唯一一条深震地震带,属于中强地震区,主要发生的事件为孤立型地震。虽然珲春-汪清深震区不属于中国五大浅源强震地震带,但由于研究深震地震带对于探索地壳和上地幔构造以及上地幔地震成因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珲春-汪清深震区也受到了世界范围上的学者关注。

珲春-汪清深震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发生于本地震带上的地震深度大多都处于500至600千米之间。通过震源剖面投影可以分析出,珲春-汪清深震区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结果,其俯冲角约为26度,俯冲速度约为90毫米/年。结合板块学说,西北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延边地区深度达到600千米时,其中心温度约为1200摄氏度,比周围地幔物质的温度要低得多,因此能够产生弹性断裂,发生地震。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日本海俯冲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停止在660千米的间断面上,使得东北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要比岩石圈平均厚度要深得多,因此板块学说不能解释东北地区深震的成因。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维贺认为,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得出珲春-汪清深震区发生强震后,一般在3至4年内中国大陆地区都有强震发生,并且这些地震发生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结论。郭增建等人在《未来灾害学》中指出,珲春-汪清深震区是中蒙地区发生8级和8级以上地震的穴位点。

下方列出珲春-汪清深震区历史上的显著地震。除非特别注明,表内的震中位置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的行政规划,地震烈度均采用麦加利地震烈度或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度量。

相关

  •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译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中
  • 蟹蛛详见内文蟹蛛(学名:Thomisidae;英文:Crab spider),蟹蛛科的通称,蜘蛛目蟹蛛总科(Thomisoidea)。常见的蟹蛛有:三突花蛛和鞍形花蟹蛛。形状像蟹,也能像蟹那样横行或倒退,因而得名。体长约
  • 屋檐屋檐,是屋顶边凸出引雨水滴落地面的上盖,也能起到调节日光射入的作用。英语中的屋檐一词“eaves”源自古英语的“efes”一词,意指边缘。中国相对多雨的南方地区屋檐一般比相对
  • 凸眼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Toxic diffuse goiter),又称格里夫氏症(Graves' disease),为一种主要侵犯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原因,且会导致甲状腺肿
  • 约翰·希尔约翰·西尔 A.C.S. A.S.C., (John Clement Seale,1942年10月5日-) 是一名澳大利亚电影摄影师,他是澳洲摄影师协会和美国摄影师协会会员。凭借1996年的《英国病人》获得奥斯卡奖
  • 克林·伊斯威特小克林顿·伊斯特伍德(英语:Clinton Eastwood, Jr.,1930年5月31日-),昵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英语:Clint Eastwood),他是美国演员、电影导演、电影制片、作曲家与政治人物。伊斯特伍德
  •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 (莫斯科)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俄语: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是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东正教教堂,为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的座堂,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东
  • 约翰·弗里德里希·瑙曼约翰·弗里德里希·瑙曼(德语:Johann Friedrich Naumann,1780年2月14日-1857年8月15日)是德国鸟类学家、博物学家和插画家。他被誉为当时欧洲最伟大的鸟类学家。为了纪念瑙曼对鸟
  • 维奥丽卡·登奇勒维奥丽卡·登奇勒(全名Vasilica Viorica Dăncilă;1963年12月16日-)是罗马尼亚女性从政者,社会民主党人,2018年1月29日就任罗马尼亚总理。她是罗马尼亚史上首位女总理。她于1996
  • 曼彻斯特轻铁曼彻斯特轻铁(英语:Manchester Metrolink)为英国大曼彻斯特郡的轻轨电车,以曼彻斯特市中心为中心,开往奥尔特灵厄姆、阿什顿安德莱恩、伯里、Didsbury、Eccles、曼彻斯特机场和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