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皇,是中国古代及东亚国家在君主制度中的最高虚位,位在太上皇之上,近似于女性的太皇太后。不过相较之下,在各国历史中无上皇出现的频率比太皇太后更少。
河阴之变时,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嫡兄无上王元劭被杀,尔朱荣进入洛阳城后,请求追尊元劭为无上皇帝,魏孝庄帝诏令同意了。
北齐后主高纬在承光元年(577年),因北齐军队无法抵挡北周的的进攻,北齐即将亡国。高纬为避祸而将帝位内禅于太子高恒,是为北齐幼主。高纬成为太上皇。不久,太上皇高纬再命幼主让位给高纬的叔父任城王高湝(即幼主十叔祖),于是太上皇高纬成为无上皇,但不出四日,让位的诏书还未抵达高湝处,北齐就灭亡了。
公元617年,卢明月自称无上王。
武周时,契丹人尽忠自号无上可汗。
日本平安时代以后,有多位天皇很早就退位成为上皇(称院),并实行院政。由于这些天皇大多在英年或中年时退位,因此经常出现除今上天皇外,仍有一两名上皇或法皇共存的情形,此时为了区别,会依照即位次序来称之。两位上皇(或法皇)时:
三位上皇(或法皇)时:
朝鲜王朝的君主称国王,因此没有存在过太上皇甚至无上皇的称呼,但与之相似的有女性的王妃(国王正室)。朝鲜王室将前任君王之正室为王大妃,前前任君主为大王大妃,不论辈份,因此一般的情况下为:
若是有三代以上王妃共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