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用
✍ dations ◷ 2025-07-08 16:43:51 #服用
口腔黏膜吸收(Buccal absorption 或 Oral absorption),是一种透过口腔内扩散作用的吸收方式。药物或是营养物质可透过口腔黏膜渗透到微血管,再将其带入体内循环,如此一来,可避免肝脏、胃肠道、酵素的破坏,增强效果。口腔黏膜吸收虽然被发现的很早,但仅局限在医疗产业,所以关于口腔黏膜吸收的相关知识与市面上可见到的民生商品也非常罕见。口腔黏膜主要被覆于口腔表面,总面积约100cm2,厚度约为500-600µm,口腔黏膜也是口腔内的第一道对外屏障,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口腔内的组织不受外来物质的侵害。口腔黏膜分为角质化上皮和非角质化上皮,齿龈和硬腭表面由角质化上皮组成,占口腔黏膜总面积的25%;颊、舌下及软腭上皮未角质化,占总面积的60%;舌头背部的黏膜兼具角质化与非角质化两种性质,占总面积的15%。角质化上皮构成口腔的保护屏障,而颊黏膜和舌下黏膜上皮均未角质化,将有利于吸收。舌下黏膜上皮层厚度较颊黏膜薄,渗透性较佳,故一般的产品都以舌下黏膜吸收为主。1847年,阿斯坎尼欧·索布雷罗(1812-1888)等首先报导了硝酸甘油可以经口腔黏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1879年,硝酸甘油舌下药成功地用于临床,之后陆续出现许多药物的口腔黏膜吸收相关报导。口腔黏膜吸收的物质可以经由颈静脉到达心脏,再进入体内循环,可以避免肝脏、胃肠道与酵素的破坏。口腔黏膜吸收被用在用药上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药物作用过大或胃肠中效果不稳定。不过口腔黏膜吸收的效果与物质的脂溶度、解离度和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硝酸甘油、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在舌下也有很好的吸收效果。一般来说,药物在口腔吸收多为被动扩散,口腔黏膜作为吸收途径主要有颊黏膜吸收和舌下黏膜吸收;舌下黏膜渗透性强,物质可以迅速吸收,广泛被应用在用药上,但是药效短是其缺点,所以舌下吸收作用的药物通常都溶解快、剂量小、作用强。颊黏膜因表面积大,但渗透性较舌下黏膜差。不过颊黏膜吸收能够避免肝脏、胃肠道的破坏,且受口腔中唾液的影响较小,能够在黏膜上保持相当长时间,有利于蛋白质类药物吸收,有利于控释制剂释放。口腔黏膜渗透性顺序为:舌下黏膜>颊黏膜>牙龈、硬腭黏膜。口腔黏膜吸收主要是被应用在药品,大部分为舌下锭的剂型,知名的口腔黏膜吸收的药品有:
相关
- 斜睾目见内文斜睾目(学名:Plagiorchiida)是吸虫纲复殖亚纲之下两个目之一。本目原来只是复殖亚纲之下五个目之一,但后来这些目现时大多成为了斜睾目之下的亚目。以下为部分本目的科:引
- 喹唑啉喹唑啉(Quinazoline)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化学式C8H6N2,由一个苯环与一个嘧啶环稠合而成。喹唑啉也可看做萘环的两个CH被N原子替换,这样的结构称为萘啶。喹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典型制备
- 安庆市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
- 维特鲁威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约公元前80年或前70年-约公元前25年)是古罗马的作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的创作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他的生平不详,连他的名字
- 5-雄烯二醇雄烯二醇(英语:Androstenediol,或称为5-雄烯二醇 5-androstenediol、雄-5-烯-3,17-二醇 androst-4-ene-3,17-diol,缩写A5、Δ5-diol)是一种活性较弱的内源性雄激素,也是由脱氢表雄
- 意大利金皮庸意大利坎皮奥内(意大利语:Campione d'Italia)是一个座落于卢加诺湖湖畔的意大利城镇,行政上属伦巴第科莫省的一部分。然而,坎皮奥内与意大利本土并没有直接接壤,其全境皆为瑞士提
- 甲仙化石馆甲仙化石馆位于台湾高雄市甲仙区和安里,是甲仙的观光景点之一,成立于1994年2月19日。化石馆于1994年2月19日正式启用,筹办者兼首位馆长为曾德明,他是化石收集者,有些当地所发现的
-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又称双置换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通过互相交换成分并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模式为AB+CD→AD+CB。必发生在水溶液中,它是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之一。复分解都不是氧化还
- 赫布里底群岛赫布里底群岛(Hebrides,发音为/ˈhɛbrɨˌdiːz/)位于苏格兰西部大西洋中,由内赫布里底群岛和外赫布里底群岛组成。群岛自中石器时代起就有人居住,凯尔特语、古诺尔斯语和英语文
- 宝特瓶回收技术宝特瓶回收技术(PET bottle recycling)是一种环保技术,用以循环利用宝特瓶。在2012年瑞士达成了81%的宝特瓶进入回收。“宝特”是英语“PET”的音译。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